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优化策略

2020-01-07 08:14王永琪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欣赏课高中美术问题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存在问题,论述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提出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直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外实践等做法,以加强美育、培养兴趣、探索艺术、激发求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美术 欣赏课 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164-02

高中阶段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程陶冶自身情操、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要全力冲刺高考,导致学生、家长、教师甚至学校对美术课程均有一定程度的忽视,这给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对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热爱美术欣赏课,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一)忽视学生实际,将美术欣赏课故事化。教师在分析美术绘画作品时,通常是从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肌理、笔触等角度进行分析,这对一群还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而言过于晦涩难懂。一是教师单方面对作品泛泛而谈,对构图谈论三角形、S 型,对色彩分析光源色、环境色,甚至对着一片空白的印刷作品也可谈论其肌理丰富、色层厚薄,这种类型的欣赏课程只能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美术特长生。对于尚未接触美术专业课程和美术专业词汇的学生,即便教师分析得非常细致、头头是道、无懈可击,仍是听得一知半解、云里雾里的,甚至会觉得美术欣赏课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情况和接受水平的教学方法过于片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中就变成高深莫测、高不可攀的象征,这势必会挫伤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二是有些教师低估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甚至是批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谈论作品艺术家的生平事迹或秘闻轶事来哗众取宠,对作品的分析却是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讲述。这种主次不分明的“故事会”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走进作品,但是没有对作品进行重点剖析,使得学生无法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无法获得赏析作品的能力。

(二)忽视教学目标,将美术欣赏课文学化。一是美术作品可以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与历史背景、文学作品有必然的联系。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容易喧宾夺主,仅谈论美术作品的出处、历史渊源、灵感来源、作品背景、文学特性等,忘记或者忽视讲述作家对作品倾注的情感、如何感受作品本身赋予的认知、如何理解作品技巧等,导致学生仅仅是知晓作品的历史背景,而无法接触作品所蕴含的美学特性。这种历史文化课式的美术欣赏课程即便教师讲述的内容再生动、形象、具体,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且严重偏离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難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使得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方面的讲述过多,误入只以直白的语言讲解美术作品或只是让学生单方面欣赏的误区,导致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钳制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得学生无法形成个性感知。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一个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感受美术作品的构建过程来体验美术作品,激发真实的审美情感,触发审美情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美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也不等同于美术技术教育,它是一种以修身养性、提高美学质量、深化自身文化底蕴的教育,是可以塑造或者培养人的教育。

王国维认为教育有两大领域,即体育和心灵教育。心灵教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三个方面,德育、智育、美育虽为三个不同的领域,但三者相互联系且相互渗透。美育存在特有的功能与规律,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而成,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孔子也曾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书礼乐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贯穿于育人的始终。美育的重要性是对世界整体性有审美态度,让学生懂得分辨美丑、知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这些能力需要学生在发现和鉴赏世界的美的过程中获得。因此,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学会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理解艺术家对作品的初衷,并体会美术作品赋予的精神含义。教学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长期欣赏文化作品中潜移默化实现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能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吸引学生参与赏析美术作品。

(二)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能接触、认识甚至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项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的产生可以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为积极有效的心理因素。直观教学是目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利用多媒体设备,还是丰富教学活动、增加信息量,都没有直观教学带给学生的冲击力大、信息量丰富。直观教学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直观教学的方法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实情选用合适的教法。例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详细地为学生讲述如何鉴赏美术作品的特点,再让学生学会体验作品的肌理、材质等,接着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与自己亲身经历相关的美术作品,最后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多种感受去体会作品,以此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促使学生热爱美术欣赏课。

(三)创新教学方式,探索艺术。当下大部分高中生认为美术欣赏课无须备考,属于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与升学考试没有关联,所以对美术欣赏课的态度表现为教师讲述得相对有趣、生动、具体则听,讲述得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则不听。基于此,首先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表述美术欣赏课的特点,彰显视觉效果的特性,促使学生与之产生相应的情感活动,提高审美感受力。而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前进入课堂,做好让学生放松的准备,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投放幻灯片,在轻缓、欢快的音乐中与学生进行短暂的话题谈论,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或者以幽默风趣、热情洋溢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学习。其次,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是否符合自然的教学规律、是否具有独创性。例如,在教学《20 世纪外国绘画》时,这幅作品对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有些难以理解和不懂欣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某个场景或梦境最为记忆深刻的一瞬间来进入本课程的主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充当周公的角色,为学生诠释梦境与潜在意识的必然联系,接着再由梦境联系到绘画,让学生学会感知绘画作品是对梦境的表达。这种教学方式生动灵活且紧扣课程主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针对美术表现手法进行示范性教学,促使学生学会理解绘画和欣赏绘画。最后,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做到寓教育于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升华于文化艺术之中。

(四)丰富课外实践,激发求知。现行的高中阶段美术教材中,选学单元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使得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开展的前提是不偏离课堂教学初衷,以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目的。为使学生能够学会美术欣赏、加深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操作培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创造力。例如,教师适时安排学生外出写生、参观展览会、组织研究性的主题学习活动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课外活动需与社会美育活动、家庭美育活动相结合,才能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最终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社会存在的美学、自然界存在的美学、艺术本身的美学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鉴定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开设美术欣赏课程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有自己的授课特色和审美能力,按照美学规律,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自觉、愉悦地接受美育的熏陶,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龙爱.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1).

[2]周 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

【作者简介】王永琪(1972— ),男,汉族,籍贯甘肃舟曲,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美术及书法教育教学。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欣赏课高中美术问题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