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恽氏一脉在中西绘画中的继承与发展

2020-01-07 08:20周涵钰
牡丹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水彩百合花卉

图像是指眼睛看到的形象和形式。图像学研究前提是认为所研究的形象和形式是有含义的。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导言部分阐述了图像学研究方法论,即图像意义三层次的解释理论:第一层解释的对象是自然题材,这一解释为前图像志描述;第二层次上的解释称为图像志分析,其对象是约定俗成的题材,这些题材组成了图像、故事和寓意的世界;第三层次上的解释称为更深层意义上的图像志分析,或称图像学分析,它的对象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或内容。本文以清代恽格的中国画与现代恽子奇的西方水彩画为研究对象,试通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探究二者绘画作品中的共性与差异,感受恽氏一脉在花卉写生方向的继承性与发展方向。

明末清初恽格中国画没骨花卉作品《白百合》《卷丹》与现代美籍华人恽子奇水彩花卉作品《白百合》(见图1)描绘对象均为百合,百合姿态优美,状似喇叭,常有隐隐幽香,在世界各国均有圣洁、吉祥的象征意义,故画家常以此作为创作对象。

恽格(1633-1690),字寿平,号南田,祖籍武进(今江苏常州),明末清初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为清朝“一代之冠”,其画作多写生,人称“写生正派”,且兼取各家之长,极大地发展了没骨画。

恽子奇(Lawrence T Yun),美国加州富乐顿州立大学视觉美术系教授,祖籍武进(今江苏常州),恽格同宗后人,主攻水彩花卉,2013年秋于南京师范大学原美楼205教室为2011级徐悲鸿美术教育实验班开设水彩花卉课程,并举办“花赏——水彩花卉师生展”。

笔者作为有幸参展的一员,且同为毗陵人,曾陪同恽子奇教授前往常州探访考察,故在对二人笔法、风格、思想进行解读时,感性地认为作品带来的视觉感中存有内在联系。恽氏二人均重视形象写生,绘画风格写实严谨,在世人皆以“不似”为主流观点的风潮中,坚持自我,追求以形写神。

图像解读作为研究的第一步,是实现造型艺术作品中审美接受的唯一中介。正如黄宾虹所言:“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天地,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如何让常人获得相同的审美体验,唯有为其解读,待其感悟才可有所得。南宋郑樵在《通志》中写道:“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可见,图像对于人们深入研究史实以及对文字的考证具有促进与辅助作用,同样文字也为人们更好地解读图像提供有力证据。

恽格是崇尚逸格的文人画家,追求以“极似求不似”,这与传统文人画鄙薄形似的观念有所不同。白百合选自《花卉册》,右侧为图,左侧为书,题句:“墨雨洒金壶,香风满瑶圃。玉箫明月夜,一队霓裳舞。”画面设色“古澹”,即使是在叶片处使用青绿重色,也是“绚烂之极仍归自然”。卷丹选自《瓯香馆集》,右上为书,卷丹绘于画面中央,题跋写道:“用徐家没骨法深研生动之趣,洗脱刻画之迹,拟议神明,庶几不落时趋,游于象外。南田抱甕客。寿平。”通过对题跋的解读,可见恽寿平乃是继承徐崇嗣没骨笔法,并在此基础上糅合徐黄两家精髓,语出“世人皆以不似为妙,余则不然,惟能极似,乃称与画传神”。

恽子奇的水彩白百合是课堂写生作品,作画展邀请函正面插图用,无文字落款,以单支百合作为画面主体,刻画细致、生动、逼真,熟悉色彩关系及光影明暗处理,以一种实在而求真的态度表现画面,真实、立体,并且背景设计大胆、个性,利用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及冷暖的对比变化,表达主题。

在进行图像学研究时,人们必须把具体的艺术作品置于人类境遇的潜在关系之中,置于客观性(人们接受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主观性(人们思想的建构活动)的相互作用之中。恽格画作虽诗书画印结合,却又予以文人画新生,在参酌传统基础上,撷取生动真实的艺术形象,将细丽的形象与清劲秀润的没骨设色结合,使形象既有真实感而又显得绰约多姿。恽子奇祖籍武进,出生于中国台湾,后定居美国,受中西文化交叠影响,与恽格同“师造化”,在抽象表现主义与社会写实主义为主流的美国艺术氛围中,保持理性与个性。

水彩虽为西方传统绘画,但在笔法、气韵、审美情趣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谢赫《画品》中的“六法”概括二人创作规律,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追求以“极似”达“传神”,百合表达传统寓意美好。就笔法而言,二者绘画皆没骨,均不主勾线,以色墨涂染成形。画家吕凤子曾在《中國画法研究》中提出异议:“中国画是以骨为质,这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怎么能叫不用线勾的画叫‘没骨画呢?”然恽氏的气骨其实贯穿画面始终,以气韵、气势作为依托,没骨(画)不等于没骨,其艺术感染力是无穷的。恽格开常州画派,被尊为写生正派,强调“意在笔先”,恽子奇同以写生见长。设色方面却存有差异,水彩与国画虽都以水为媒介,但是颜料的制作与色彩的选取已有很大不同,矿物植物中所提取出的如石青、石绿等色彩是有限的,而科技发达的今天,色彩品牌、种类繁多,选择面极其广泛。由于纸张、颜料、文化熏陶等多方面因素,恽子奇水彩花卉用色大胆鲜艳,运用色彩学原理,通过明度、色相差异突出主体,且主体明暗光影效果强烈,立体感强,这正是理性逻辑思维与中国传统审美风格的碰撞。中西绘画方式的融合在历史的长河中演进,中国绘画缺乏理性逻辑思维,人们大致知晓“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但是无理可依、无据可考,比如,清代,郎世宁也曾以百合入画,画面精细逼真,颜色艳丽,骨子里的记忆让他的画面具有光影效果,立体感强,但迫于皇权压力,不可太过显现,皇家喜好才是唯一的标准。文人画多留大片空白予人思考,“诗书画印”结合,而恽子奇画作构图饱满充盈,背景添加简单图案,使用艳丽色彩烘托出洁白百合花朵,平面的纹样,虽色感强烈,但无明暗光影,丝毫未有喧宾夺主之感,与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异曲同工。

在鄙夷形似的文人画盛行的明末清初,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受追捧的当下,是何情愫让他们坚持呢?这种小写意画风(有的近乎工笔)细密工致,对物象生理、造型的把握了然于心,且杂芜尽去,生机独存,是画家日积月累基本功的体现,是以深入观察写生为基础的。清人顾祖禹在《瓯香馆集·序言》中对神、形有精到的议论:“夫鹦鹉之言,猕猴之舞,人无不欣然听视,而求其改色动容,欲泣欲歌,不能也。何也?以其形似仅存,神理不属也。”可见仅在形式表面对艺术做出判断是不够的,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在于借形而生的精神内涵。恽格花鸟之所以鹤立画史,其所胜者正是在于形式的自足和元神的充实。恽氏后人在继承的道路上融合创新,将其精神绵延传递、生生不息。风格源自宋元的“雅”与“逸”,在遇到美国的自由张扬后,碰撞出了新的味道、主张与个性。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作者简介:周涵钰(1992-),女,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水彩百合花卉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风吹百合香
《花卉之二》
水彩的“干”与“湿”
清心消暑话百合
与水彩对话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百合依依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