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文学创作思想的现代性分析

2020-01-07 08:20万魏
牡丹 2020年22期
关键词:李渔文学创作现代性

万魏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判家,从现代角度看,其创作思想仍存在研究价值。李渔生平跌宕起伏,作品强调生活化与虚化,强调创作主体作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李渔文学创作思想,结合实际探讨其文学创作思想内的现代性元素,了解李渔文学思想的同时挖掘其创作思想内的主体特征,旨在从现代创作发展眼光看待李渔文学作品,推动现代文学创作的独创性进步。

明清时期,以文学批评为中心的文学家包括李渔与金圣叹。相较于金圣叹,李渔更加偏向小说与戏剧表现手法的融合,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展开写作。同时,李渔强调的独创性、生活性和虚构性在现代文学发展中仍实用,由此可见,其创作思想的独特个性具备一定现代性,因此围绕李渔文学创作思想中的现代性元素展开研究是极有必要的,此为本次展开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李渔文学创作思想

自古以来,文学创作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与“道”在文学中的表现。李渔受到传统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结合其动荡、坎坷的人生经历,李渔提出文学应与时代生活紧密联系,文学创作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指出文学应是时代变化的展现,文学繁荣与否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时代背景将诞生不同特点的文学作品,而进行戏曲、小说创作的文学家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职业选择;发出“见景生情,世道迁移,人心非旧,当日有当日之情态,今日有今日之情态”的感慨。此为李渔创作思想中的生活性。

李渔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立主脑”思想,强调“一人一事”的主体独创,主体呈现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中心理念,或为传世之心,或让鬼神效灵,文学主体的塑造是作者本身的理念情感。因此,在李渔文学创作思想中,好的作品必定出自思想丰富的文学创作者。此为李渔文学创作思想中的独创性。

文学创作是虚构的价值思想,结合生活化与真实性来看,李渔更加强调虚构人物与真实生活的融合,在时代现实基础上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虚构。李渔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无物质性,他运用文字,在生活基础上展开随心所欲的联想。李渔年幼失怙,因此在其文学作品中,主体人物所展现的孝亲思想则为李渔本身的情感寄托。此为李渔创作思想中的虚构性。

二、李渔文学创作思想中的现代性元素

为更好地了解李渔文学创作思想,下面从作品传播与宣传、多元化发展选择、雅俗共赏娱乐主义、“尚奇求新”创新观念四个角度探讨李渔文学中的现代性元素。

(一)作品传播与宣传

明代市场经济已趋于完善,在社会风尚变化中,文学作品市场逐渐成为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受传统观念影响,诗词、史传等为官方认定的文学正统,而小说、戏剧等通常与野史相联系,但在人们兴趣引导下,故事性的小说、戏剧受到市场追捧。同时,在印刷技术支持下,文学作品传播速度大幅度加快,与现代市场调节作用类似,商品的销售与人们的需求息息相关,同时亦受传统与宣传影响,受众与传播手段、宣传方式紧密联系。

李渔为扩大自身阅读群体规模,采用图书插画方式,运用视觉冲击带动作品销售,与当下经济营销理念相吻合。由于阅读受众存在差异,李渔采用装帧方式满足商人、地主阶层高消费需求。除此之外,李渔于金陵修建芥子园书坊,投身于文学出版行业,深谙营销之道,扩大自身作品影响力,不难看出李渔文学创作思想中存在一定现代性需求元素。明清时期,小说、戏剧盛行,李渔为推广自身文学作品,采用评点、序跋的方式增强故事热度,结合插图、装帧等手段,文学作品为李渔带来可观经济收入,这与现代营销理念具有较高相似度。

(二)多元化发展选择

在战乱动荡、朝代更迭背景下,科举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在“负薪拾穗”社会环境下,各文学家走向卖书鬻文之路。仕途遭受打击初期,李渔因家境优渥并未投身卖书行当,动荡离乱的环境导致科考之路愈加艰难险阻,在怀才不遇与倦怠无奈心情下,他走向卖书鬻文的职业道路。从李渔发展方向来看,其由科举士子转为卖文大家,采用区别于科举的方式实现“一举成名天下知”,正与当下多元化教育观念相一致,强调全面素质教育,体现出现代教育发展思维。

在文学创作中,李渔受到传统程朱理学影响,其创作仍以社会道德感为主,但不愿受到纲常伦理束缚。李渔为进一步维护阅读群体,结合其矛盾精神观念,形成自身“风流道学”,远离陈腐文学观念,采用趣味调侃方式塑造文学主体,同时借助喜剧化方式嘲讽迂腐陈旧文学观念,使读者可在其作品中体味李渔的洒脱悠然。李渔虽不满酸腐的伪道学,但仍强调文学创作的“有益风教”作用,李渔“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与现代教育、文学价值不谋而合。

(三)雅俗共赏娱乐主义

李渔脱离科举,转向卖书鬻文,借助戏曲小说文学反映市井文化。随着当时大众娱乐的繁荣发展,娱乐成为戏曲小说文学的主要性质,在压抑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通俗文化倍加推崇。李渔凭借其丰厚文学功底,融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追求雅俗共赏式文学创作。根据李渔雅俗共赏娱乐主义的创作思想,人们可以发现其强调的是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以市民阅读习惯为依据展开文学创作,正如现代性市场变化,需求引导市场走向。李渔笔下故事多呈现出幽默趣味、喜剧氛围,形成不受拘束的自在文学思想,满足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并逐步形成自娱式文学创作观念。随着“阳明心学”的发展,李渔肯定了王阳明挣脱个性压抑的精神思想,并于《闲情偶寄》中塑造王守仁正面形象,指出“心觉其然,口亦信其然,依傍于世何为乎”。在当时思想解放浪潮中,李渔文学强调“心”的追求,并于文学作品内肯定了个体利益与需求,同时李渔文学作品取材真实,贴近生活。受到时代政治思想限制,李渔逐渐追求“点缀太平”,順应政府观念,在官方理念基础上于文学作品内融合市井趣味。这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个性化思维发展需要建立在政策法律的基础上,个体多元化发展不可损害社会与国家利益,彰显出现代性文学创作思想。

(四)“尚奇求新”创新观念

《闲情偶寄》开篇提及“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由此不难发现李渔文学创作思想中的创新观念,强调“新”“奇”创作理念,以此为读者呈现趣味性特色文学。对于李渔而言,“尚奇求新”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学变革则是在一次次的“尚奇求新”中得以诞生,但从李渔文学作品中可见,其并未一味强调故事猎奇发展,而在文语之间彰显自然性灵。在李渔眼中,“新人耳目”是文学作品的必要原则。李渔对文学内容空洞雷同展开批判。在当下文学发展中,人们阅读需求呈上升趋势,尤其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阅读渠道的拓宽为文学传播夯实基础,但同时雷同、抄袭、融梗等现象层出不穷,正是李渔“尚奇求新”文学创作思想缺乏的表现。

三、结语

李渔文学创作思想在独创性、生活性、虚构性写作手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作品集民间艺术、传统话本、戏曲剧作和建筑结构等元素于一体,孕育出具有综合性、独特性的文学思想。受到其坎坷经历影响,李渔文学创作思想逐渐形成具有现代性的创作思想价值。在动荡时代背景下,李渔放弃科举,他选择多元化发展之路,通过借助雅俗共赏的娱乐主义、真实取材、创新观念等,促进作品宣传与推广,扩大阅读群体,推动文学发展。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李渔文学创作现代性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SOLES OF WIT
浅空间的现代性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李渔的养生之道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