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人物美与丑的深层探究

2020-01-07 08:20曹萌
牡丹 2020年22期
关键词:王尔德画像格雷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王尔德使用了一种类似于奇幻主义的写作方法,使得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联系。现实中的道林·格雷是美的,虚拟现实里画像上的道林·格雷又是丑的,两者之间通过道林·格雷这个介质来承接,使得他的美与丑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某种同一性,由此将当时伦敦上流社会人性中的丑恶揭示出来。

一、概述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他是唯美运动的先驱者,也是当时大众眼中的“异类”。王尔德一生的创作不多,但每篇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璀璨耀眼的“明珠”。《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巴兹尔·霍尔沃德以画家特有的方式将初来伦敦的美少年道林·格雷的美展现于画像之上,并赠予格雷,而格雷出卖灵魂,与魔鬼做交易,使自己的美永垂不朽,画像则代替他慢慢变老。故事线主要穿梭于主人公道林·格雷和他的画像之间,展现了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较量,这部小说是一个永葆青春的美少年探索美与“道德”的至高之作。格雷利用现实中的美为虚拟现实中的丑作掩盖来放纵情欲,而作者则采用以美示丑的艺术手法来处理,这既是对美的肯定,也是对丑的一种间接讽刺。

二、现实的“美”

在讨论美时,人们所谓的“美”是有层次性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完全一致的。格雷有着上天赋予的美貌,他的美貌成为现实中存在的一种“通行证”,亨利在首次见格雷时就描述:“这个年轻人确实帅得惊为天人,红红的嘴唇线条极为匀称,湛蓝色的眼睛清亮澄澈,一头金色的卷发看起来是那样干净利落。”道林本身的美无疑是讨论的核心,王尔德创造出这样一个美得惊心动魄的主人公来嘲讽人们对表面的、肤浅的美的一种疯狂追逐,这也是王尔德做的一场梦。格雷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美的实体,格雷身体的比例和谐,线条优美,他的美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从而形成一种视觉形象符号,引发人们的想象。茜比尔·文对格雷美的幻想使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道林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的是虚拟的美而幻想总是会幻灭,茜比尔·文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现实的美,但由于道林的抛弃,她走向了死亡。他们的交集仅仅是由于对彼此美的想象而生发出的一场关于爱情的悲剧。

美的形象本身是可以归宿到历史意蕴层面的,美的形象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爱慕格雷的美,这是对美的一种天然追求,美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经验。王尔德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正是工业革命发展、商业资本主义扩张、世界整体化而社会部分化的时代。王尔德创造了格雷这一主人公,并在理性主义思想和虚伪的道德枷锁面前进行一场前卫的艺术实践,在思想的白昼里追寻形式之梦。他试图运用一种新享乐主义来对抗现有的理性主义,主张感官与灵魂之间的拯救,格雷就是王尔德反理性主义的“武器”,而哈里就是格雷走上这条反抗之路的引领者。王尔德借亨利之口说:“我很奇怪有人竟然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这真是最不成熟的定义,人性中有许多品质,唯独不具备理性。”哈里的形象有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影子,传统小说人物的形象美是以当时社会的道德与善为基准而创作的。而格雷的现实美与画像的虚拟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格雷无与伦比的美貌下暗藏着无休止的欲望,他为青春、为美、为感官的愉悦而迷狂,最终死在了自己的刀下。他对美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丑的无比厌恶是他走向死亡的隐喻,格雷的死亡是对他现实人生丑的一种否定,同时也是对画像艺术美的肯定。他死了,画像才能“活”,说明了即使是死亡,也不是单纯的死亡本身,死亡里面也有“美”。

三、虛拟的“丑”

美的对立面有着丑、卑劣和恐惧。美和丑之间有着天然的回溯性,在希腊神话中,年轻美丽的伊西达被禁止去一个岛上,于是她变身成为一个老太婆,渡上了禁岛,而在上岛的一瞬间她便变身为美丽的姑娘。这种美与丑的相互回溯性在古希腊神话中被揭露出来,而在格雷身上,他把丑的形象引渡到了原本美丽的画像上面。里斯托维尔说:“丑所引起的是一种不安甚至痛苦的感情……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一种染上了痛苦色彩的感情,它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哈里关于青春的言论撼动格雷的内心,格雷在画像完成时就开始恐惧丑。在失去青春的恐惧中,格雷变成了现实的奴隶,变得不能掌握自己的世界。在危机的时代,当一种世界观破灭而又没有另一种世界观来代替它时,整个世界常常又被理解为恐惧。恐惧则是面对未知事物和做了与社会道德不兼容的事情时内心深处散播出来的一种情绪,格雷对丑陋与罪恶的恐惧也是他对自己丑恶面的显性揭发。画像原本是美丽无瑕的象征,但在格雷抛弃了茜比尔·文之后,画像开始向罪恶的方向发展,格雷恐惧这种内心深处的丑恶,于是把画像藏在了无人可知的阁楼上,以此来逃避现实。在感官才能拯救灵魂的口号下,他开始纵情享乐,吸食毒品,放纵情欲,画像的美也随着他的堕落而坠入深渊。当看到阁楼中原本美丽的画像变成一幅牺牲品时,霍尔沃德对格雷加以说教,格雷却毫无悔改之意,反而用刀杀死了画家,并将其毁尸灭迹,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画像手上的一滴血的出现暗示了格雷的罪行,在生活中,他并没有为自己杀人的罪行承担任何代价,他灵魂的丑陋在刺死画家后展露无遗,但在精神上,他被罪恶折磨,恐惧画像上的丑陋,最后用杀死画家的那把刀刺向了画像,反倒杀死了真正的自己。在灵魂的虚拟世界里,格雷已经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死亡不是他原本想要达成的目的,但死亡是他唯一的归途,这也隐喻着毁灭灵魂的丑恶的唯一路径就是不苟同和纵容丑恶。

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浮上水面。在资本主义的裹挟下,英国上层阶级贵族们的生活与金钱挂钩,人们注重物质生活忽视精神世界。画像代表灵魂深处丑陋的他,现实里美丽的格雷反倒是艺术品的代表,在艺术的世界有着绝对的美,而现实人生中,美丽永远与丑陋做斗争。作者使用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以虚拟现实里画像的丑陋对比现实生活中格雷的美丽,并把他一生所犯的罪孽暴露到画像上面,又在他死后展示于公众面前。画像在这里也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暗线,它所代表的艺术美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肤浅面具,而那些丑恶的事物全都藏在身份、地位和财富名誉之下,表面的“画像”则像是他们的遮羞布,用美的事物遮盖丑的事实。

四、结语

美与丑的互映关系,这样一个以丑见美、以美见丑的审美思路,为人们了解道林·格雷打开了一扇门窗。这是一部无比奇妙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一出版就让文学界为之震惊,格雷的故事也是王尔德一生的生动写照,他借助格雷的形象表达自己对艺术人生的观点,格雷是一个矛盾体,他憎恶丑陋和罪恶的同时把自己放置在罪恶的边缘,时常逾越。他用各种美丽的东西来填补自己的心灵,精神上的缺失使得他在物质方面寻找出路,这也隐喻了当时伦敦上流社会的贵族们一味追求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世界。格雷的故事也训诫着每一个时代的青年人,追求完美恰恰是一种不完美的表现。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曹萌(1995-),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王尔德画像格雷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