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折射的英雄主义精神

2020-01-07 08:20焦悦梅
牡丹 2020年22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英雄主义洛夫

《潘菲洛夫28勇士》是由俄罗斯导演基姆·德鲁日宁和安德烈·谢罗帕联合执导并于2016年11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的影片。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德国法西斯军队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的疯狂进攻,苏军潘菲洛夫少将统领下的步兵第316师第4连28名战士誓死抵抗德军,坚守阵地,最终成功阻挡德军坦克部队前进。本文将围绕28位勇士的感人事迹,从保家卫国的信念、舍生取义的行动、爱国精神的传达三方面对英雄主义精神进行阐释和解读。

由英雄衍生出来的英雄主义则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汉语大词典》对“英雄主义”的解释为:“思想观念的一种。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把英雄豪杰的品行当作最高人格来崇拜歌颂;其二是过分自信,轻视群众,喜欢表现自己。”潘菲洛夫28勇士顽强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的行为完全符合第一种解释,其内在折射的英雄主义精神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彩。红军战士们为完成抵抗装甲战车进攻的任务,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拼搏进取以及甘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行为深深震撼了受众心灵。

一、保家卫国的信念

“潘菲洛夫28勇士”的命名具有历史渊源。1941年11月16日,在莫斯科西北郊的激烈战斗中,来自第316师第1075步兵团的28名指战员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坚守阵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均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由于第316师后来以其师长潘菲洛夫将军的名字命名,这一英雄群体被称为“潘菲洛夫28勇士”。

影片开端的时间点是1941年11月14日,在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上,树木昂扬挺拔,几个剪辑的镜头显示出几处错落别致的俄罗斯民族建筑。再次映入眼帘的便是劳作与聚群探讨问题的士兵,通过对话可知他们正在中尉的安排下商讨如何有效抵御德国的装甲车部队:怎样巧妙地使用反坦克枪射击坦克,如何用燃烧瓶投掷坦克。当战士们在雪地上拦着一个木头制成的坦克奔跑时,两位上年纪的老者在远处静静地旁观。所有的准备都成为大战前的戏剧性陪衬。

影片15分钟25秒处,一位俄罗斯姑娘为一名战士默默送行的画面令人感动。两人见面的过程没有一句台词,士兵义无反顾地跑回军营、与姑娘静静站立的镜头成为永恒。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场血战,战士们夜间集合时,中尉发出了铿锵有力且意义深远的战争动员训导词:“历史将会写下我们英勇光辉的一页。伟大的俄罗斯,我们已经无处退缩,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面对强敌入侵,逃跑或者后退都是对祖国母亲与人民群众的背叛与伤害,只有拿起武器用血肉之躯来重塑民族尊严的钢铁城墙。保家卫国的信念时刻激励着潘菲洛夫28勇士,他们用实际行动应对敌人的一次次进攻;飞翔的子弹、猛烈的炮火没有消磨掉他们斗争的意志,他们会在战友倒下去的同时,继续扛起战友的反坦克枪,向敌人的坦克一次次精准射击。

电影创作之路充满艰辛和苦楚,遇到困难和挫折后,是放弃还是继续,这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选择放弃等同于放弃了一贯的信念,也许会重新进行人生定位和规划选择;选择继续意味着坚守信念直到成功。人们常说困难也是欺软怕硬,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要想取得成功,常需要信念的坚守。参与拍摄《潘菲洛夫28勇士》的两位俄罗斯导演名不见经传,他们依靠简陋的拍摄工具以及微薄的资金投入,却拍摄出了极具真实战争场景的大片,带给观众的视野冲击力与代入感完全超出了若干高资金投入电影,其对电影拍摄的专注与爱国精神的传达令人肃然起敬。

二、舍生取义的行动

这部电影之所以感人,其重要原因在于情感的真挚与细节的把握等层面无不浸透着思想美育的内涵美。相对于敌人数倍于自身的兵力而言,28位勇士的有生力量极其微小,但是当个体生死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抵触时,英雄们定会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放在首位,舍生取义讲求的是“士可杀,不可辱”,更追求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战争是无情的,28勇士没有选择后退或者逃跑,而是继续坚持战斗,直到敌军的装甲战车停止前进。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28勇士甘愿把个体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种精神境界赢得了战后世界正义之士的赞扬。

微小与强大是相对而言的。客观世界中的微小并不意味着精神世界里的匮乏,现实生活中的强大也不意味着其内心世界中蕴含包容和豁达,人们常说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如人们所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此中真理就包含了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电影叙事中,若让坏人作恶却得到好报,好人行善却不得善终,必定与观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突,是无法使观众产生共鸣的。只有将善恶有报、因果循环的道德法则铺展开来,现实中的人们才会产生认同感,进而在生活中真正做到弃恶扬善,这是一种风气使然,而不是部分人认为的封建落后观念。《潘菲洛夫28勇士》就是依靠微小的力量战胜了强大的德国法西斯军队,这种舍生取义的案例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三、爱国精神的传达

创作动机是表情达意的前提,这要判断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世间诸事无非喜剧或悲剧,悲喜交加方谓之人生。易逝的是生命,永恒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一部电影的时间是固定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却可以纵览古今,遍访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短暂与永恒又是统一的。28勇士的生命在战争流血牺牲面前是短暂易逝的,但是他们的精神是永恒的,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崇与敬仰。从“为人民服务”到“为人民出生入死”,这是一脉相承的,是对爱国精神的最佳阐释。苏联红军在战场上的坚强不屈秉持了列宁思想的衣钵,是苏联共产党领导军队建设中的光辉展现。

坚守信念的前提是信念值得去坚守。电影导演也应该学习史官的实录精神——敢于表现真实。影片的思想理念是灵魂,真实表现人民的喜怒哀乐应该从爱国精神的真实呈现做起,只有做一个勇于担当的现实主义导演,才会创作出吸引广大群众眼光的优秀作品。虽然电影叙事情节多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创造,但也蕴含了多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有超出常理的奇特构思,但没有超出现实世界中的个体人,一切电影创作架构都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整合、加工和再创造。电影导演作为创作主体,应该肩负还原历史面貌的重任,杜绝胡编滥造与假、大、空的催泪表演,展现的应是具有民族精神和英雄气节的历史经典,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情感赋予,更好地使观众产生心灵共鸣。

四、结语

《潘菲洛夫28勇士》通過时间发展顺序讲述了动人的“以少胜多”军事案例,其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向观众呈现战争的残酷与冷血,亦夹杂着保家卫国的信念、舍生取义的行动、爱国精神的传达等理念。真实的历史人物作为创作原型,使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更好地产生审美情趣和历史回味。现实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人们如何看待当代人,这些都需要实录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杜绝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需要电影导演扎扎实实的历史认知和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信仰不掺假就是精神不掺假,精神的真挚热烈对应的是现实主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河北体育学院)

作者简介:焦悦梅(197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俄罗斯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英雄主义洛夫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