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浙江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新态势

2020-01-08 07:28张荣飞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营业服务业规模

□张荣飞 夏 菁

进入三季度,浙江服务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积极适应形势变化,谋而后动,创优争先,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速度继续领跑全国。

| 新动能增势强劲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兴服务业加快涌现和发展,电商平台进一步渗透到生产生活中,互联网医疗、网络零售、在线教育和“云”办公等数字化新动能于危机中育新机,并展现强大动力。

(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高技术引领的服务业行业蓬勃发展,为经济恢复注入活力

“互联网+”生活服务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6%。其中,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营业收入增长21.6%,互联网游戏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7.8%。生产性服务“软”实力持续增长。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其中,应用软件开发增长9.5%,集成电路设计增长49.2%。网络平台助力生产发展成效显著,互联网广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7.8%。

(二)新兴产业增速加快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2%、16.4% 和14.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3.4 和3.0 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8.8、9.0 和7.2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分别为55.3%、58.7%和50.8%(行业之间有交叉),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9、3.7和2.7个百分点。

(三)大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前100 名企业营业收入合计7974 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12.1 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115.6%。阿里系企业表现尤为抢眼。营业收入排前10 位的阿里系企业营业收入合计4522 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31.0%,同比增长21.1%,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长5.8 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65.7%。

| 新业态蓬勃发展

(一)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网络零售较快增长

随着“浙货行天下”实施方案和“万企联动促万亿消费”工程的持续推进,以及居民消费途径和方式变化,新兴业态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看,前三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15.3%,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网络零售同比增长12.1%,其中省内居民网络消费同比增长9.1%。

(二)活跃的电子商务交易促进快递需求大幅增长

全省电子商务交易进入旺季,快递需求大幅增长,已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服务业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动力支撑。前三季度,浙江省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7.8亿件,稳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32.7%,增速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20.6亿元,增速增长16.3%,超去年同期1.3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6 个百分点。浙江省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增速首次双双高于总量位列榜首的广东省5.1、0.2个百分点。

(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新的就业岗位

浙江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和直播带货、线上消费的盛行,带动新就业岗位的增加。劳动工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期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1.4 万和31.9 万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4 万和2.8 万人,增长12.5%和9.6%;快递物流行业从业人数持续增加,三季度末,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邮政业期末从业人员7.3 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万人,增长16.4%。

| 新活力不断显现

(一)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回升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3233 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比1-3、1-6 月提高9.3和3.2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高3.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增长16.0%,增速比1-3、1-6月提高3.7和3.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增长对疫情影响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民营企业表现出强大的韧劲

民营经济作为支撑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六稳”“六保”工作落到实处作出了重要贡献。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民营企业9283 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0%,对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贡献率为55.9%,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5.0个百分点

(三)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加强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有研发费用支出的企业1744 家,占15.3%,比重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创新投入加大促进企业人均营业收入提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61.4万元/人,增长1.6%。

| 全年预判与建议

(一)全年预判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推进,浙江服务业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显现,冲刺四季度,交出服务业发展高分报表的积极变化因素加速增多。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预计国内外订单回升,四季度经营预期有所改善。快速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0月13日,预计四季度国内订单量同比持平或增长的企业比重为60.0%,比8 月3 日(上一次调查时点)上升6.4个百分点;有国外订单的规上服务业企业中,预计四季度国外订单量同比持平或增长的企业比重为40.2%,比8月3日上升6.9个百分点。57.7%的规上服务业企业预计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或持平,比8月3日上升6.2个百分点。

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回升。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0.2,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2.3,重回“较为景气”区间,分别比二季度上升12.8和12.5点,两大指数的预期指数均明显高于即期指数

依据前三季度浙江服务业企业运行回升势头和本年新上规服务业企业发展态势,以及原在库的规上服务业企业的历史同期表现,并结合历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快速调查结果,我们预判,2020 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将回升至10%左右。

(二)对策建议

虽然积极变化明显,但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的情况,要实现全年服务业发展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要更加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培育和扶持。特别是对规模以上工程设计服务、质检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和广告服务企业等的培育和支持,一方面加快浙江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为浙江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支持。

2.要更加注重对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政策支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与国民经济各行业融合发展态势加速成形,浙江要充分发挥先发优势,进一步发挥众多互联网中小企业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特点,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重构。

3.要更加注重服务业派生产业的改造提升。伴随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对服务业派生产业如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改造,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规模、质量和水平,做大做强服务业经济。

4.要更加注重对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区的整合提升。要以平台建设为主线,打造高能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浙江服务业发展提供引领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营业服务业规模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168家鲁股一季度赚109亿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