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2020-01-08 14:12王水金
中国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福安市福安大白

王水金

福建福安市茶业管理局,福建 福安355000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茶树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野生材料、近缘种和各种类型(人工、自然)的突变体系,是技术推广和生产上直接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保护与利用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地制宜引进优良茶树品种是改造老茶园或发展新茶园的首选。福安市近年大力推广种植高香型茶树品种,面积达6 000 多hm2,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30%。采用金牡丹、金观音、紫玫瑰等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经萎凋、轻摇、揉捻、发酵、烘干等复合初制工艺及精制加工,制成条索肥壮、紧结重实,具有水蜜桃香、兰花香等独特花果香品质的工夫红茶产品,品质优异,深受消费者喜爱。福安市在茶树良种保护及推广上,既发挥传统种业优势,又积极推广新优良种,成效显著,2019年获得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茶树苗木)良种繁育基地〔农种发(2019)1号〕称号。

一、福安茶树种质资源现状

福安市先后获评“中国茶叶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市)”“国家农业(茶叶)标准示范县(市)”“坦洋工夫原产地”“全国茶叶生态县(市)”“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市)”和“中国红茶之都”等荣誉,是福建省主要产茶县(市)和全国主要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良种除满足本省需求以外,主要供应贵州、湖南、广西、江西、湖北、浙江等10 多个茶叶主产省。全市有茶树良种繁育公司(苗圃场)、种苗繁育专业合作社等近60家,已获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18家,涉及茶苗繁育、销售等相关人员达3万余人,其中专业育苗人员1万多人,建有茶树良种繁育基地433 hm2,繁育品种40多个,年出圃茶树苗木11亿株,产值2.3亿元。

福安市列入福建省茶树良种保护名录的品种有坦洋菜茶和福安大白茶。建有坦洋菜茶保护区3个,分布在高坂茶场2.3 hm2、范坑乡八斗村20 hm2、范坑乡吉坑村17.3 hm2;福安大白茶品种保护区1个,面积2 hm2。

1.坦洋菜茶

坦洋菜茶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坦洋菜茶茶区,因产地坦洋而得名。以其为原料,所制的坦洋工夫获1915年万国博览会金奖而蜚声海内外。20世纪50年代后,四川、江苏、湖北、湖南等省有较大面积引种。1962—1965年引种到马里。坦洋菜茶鲜叶制工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醇和甘甜,是制坦洋工夫的主要原料。

2.福安大白茶

福安大白茶于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 13003—1985。福安市穆云乡高岭村是其原产地,又名高岭大白茶,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制工夫红茶,条索肥壮紧实、显毫、色泽乌润,香高味浓,是制坦洋工夫之优质原料;制烘青绿茶,条索肥壮,色灰绿、显毫,香高似栗香,味鲜浓,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为管理好福安大白茶母树,福安市茶业管理局在穆云乡高岭村东经119°30'196"—119°30'90",北纬27°05'889"—27°05'615"之间设立福安大白茶种质资源保护区,对福安大白茶母树进行保护。

二、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举措

为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福建省、福安市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根据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茶树苗木)良种繁育基地〔农种发(2019)1 号〕精神,福安市立足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以保证茶树良种有效供应支撑现代种业发展,助推茶产业优化、百姓致富和乡村振兴。

1.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种质资源管理

为落实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基地建设管理由部门职责上升为政府行为,成立福安市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茶)建设领导小组和市茶树良种育苗协会,加强种苗行业管理,并以育苗企业为股东成立育苗公司,开展良种繁育基地的道路、大棚、田间智能和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2.发挥技术优势,夯实种质资源基础

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建设包括福安大白茶、福鼎大白茶、茗科1号(金观音)、金牡丹、龙井43 等60 多个省内外茶树良种母本园。20世纪50年代,福建在全国茶树良种繁育领域率先试验成功茶树短穗扦插无性繁育技术,为规范茶树良种繁育,福安市先后制定《绿茶标准综合体短穗扦插育苗技术规范》(DB35/T 148.3—2001)和《坦洋工夫红茶苗木培育技术规范》(DB35/T 629—2005)2 个茶树苗木繁育地方标准,以保证茶苗出圃质量。

3.建设种质苗圃,改善种质生长环境

福安大白茶保护区工作:清理进入保护区道路;清理母树周边5 m 内的杂草树木;在母树周围砌高5 m、长15 m 的护坡,回填土约150 m3,建木(竹)栅栏25 m。对保护区内母树结合有机肥施用,在树颈处培土。为方便管理,在保护区内建管理房、修建蓄水池。

坦洋菜茶保护区工作:划定坦洋菜茶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13.3 hm2,清除保护区内杂草,清理茶树病枝、枯枝,复壮树势;整修加固保护区1 m 宽、1 500 m 长的石阶步行道、排洪沟300 m,整修管理房1座。认证坦洋菜茶有机茶园13.3 hm2。

4.开展性状研究,发挥种质资源优势

性状研究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不同生长环境,茶树生长性状各异。几十年来,茶叶专家在福安当地选择有代表性植株进行调查、记录坦洋菜茶的农艺性状。对坦洋菜茶所制的红茶、白茶进行品质鉴定,测定其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主要理化成分,以研究坦洋菜茶的试制性,所制红茶与白茶在感官与内质上均符合相关品质标准[1-2]。坦洋菜茶虽然是制传统红茶的主要原料,在白茶热销的背景下,用其为原料制作白茶也是不错选择。

三、茶树种质资源发展规划

茶树品种是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茶树品种保护融入到茶产业发展中,有利于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和扩大茶叶知名度,增加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区域性(茶树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品种、技术人才、创新平台等资源,按照“稳定繁育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苗质量,打造知名名牌,增加苗农收入”的基本思路,紧抓工作重点、分年度有序分步实施,实现福安市茶种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以甘棠镇、社口镇等茶树原生种生产基地为中心,新建或改建(品种提纯复壮等)茶树扦插繁育母本园;二是建立以甘棠镇为中心的茶树良种繁育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及周边县市良种茶苗繁育;三是在核心区建设智能工厂化茶树良种繁育试验基地和高标准传统裸根苗繁育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提高良种繁育质量和生产效益;四是编制智能工厂化茶树良种繁育技术规范,修订福安市茶树良种繁育技术规范,用于全面指导、规范良种生产;五是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茶苗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茶树良种生产、质量检验、病虫害检疫、营销宣传和售后跟踪等服务。

猜你喜欢
福安市福安大白
大白
张福安作品
福安里4号
虎头虎脑的“大白”
福安市巨峰葡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福安市水蜜桃褐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大白诞生记
6年坎坷福安路,终于通了!
福安船舶业扬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