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2020-01-08 14:12徐平王岳飞
中国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茶学茶业管理学

徐平,王岳飞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浙江 杭州3100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茶产业经济长足发展的改革计划。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部分贫困地区以茶产业作为富民产业以及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种大中小茶叶特色企业抓住机遇,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1]。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茶叶企业对茶叶经营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

《茶业经营管理学》是一门将茶叶基础知识、茶叶企业管理理论以及茶叶产业发展趋势相结合的茶学专业必修课程。对于高等院校茶学专业的学子而言,经过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对茶叶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茶学专业素养,然而,还普遍缺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对茶叶市场资讯的敏感度。在大学三、四年级时是将学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产业动态发展接轨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茶叶企业经营理论基础,培养系统、先进的管理思维;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茶叶行业总体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对产业宏观的理解能力。

《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不仅能够补全学生对茶叶企业运营管理知识的欠缺和对产业发展的认知短板,而且直面茶叶企业的现实需求,为企业输送具备管理能力的茶学专业人才,提升中国茶企管理水平与人才竞争力。然而据调查显示,目前该课程的开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重教学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近年来,高等院校尤其是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鼓励并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弥补教学漏洞,通过教学改革来解决教学理念滞后、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落后单一、实践占比相对较低等问题,以期突破教学瓶颈,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夯实学生的专业实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

就茶学本科教育而言,各大院校的茶学专业针对不同课程进行了不同深度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与实践。朱旗等[3]就我国茶产业发展新常态,规划与设想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十三五”教学改革;秦利军等[4]就贵州大学《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与总结;邓威威等[5]为提升茶学人才国际竞争软实力,就安徽农业大学本科《茶学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课程教育后可积累经验并产生新的教学想法,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可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及完善。

本文结合笔者对《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及目前各大高校课程开展情况,从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课程改革意见。

一、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1.授课内容不统一

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依据,是体现教学意义、划定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托,被视为最权威、最根本的授业体系。我国一直以来致力于完善高校教材管理体系,加强高等院校教材建设,以此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作用[6]。

目前,《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所推荐的教材是《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然而对这部教材的推广力度还不足,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课程框架不一、教学自成系统。这种现状导致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所授内容可能存在严重的个人思维、经验以及片面理解;另一方面学生无从考证所学知识是否合理,这不仅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也很大程度降低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接收度以及自主学习思考的动力。

2.理论与实际结合度不高

《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复合课程,对教师要求较高。一方面课程理论体系所涵盖学科相对较广,涉及茶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系统学等不同学科;另一方面实践经验必不可少,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背离教学初衷。但是目前大部分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存在茶学专业出身、个人经历单一、行业敏锐度低等局限,这就使得在教学时照本宣科,缺乏对理论与现实问题、产业现状的结合,学生难以理解,在进入社会后难以付诸实践[7]。

3.重教学轻实践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齐头并进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8]。

《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设置在大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此阶段的本科生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门课程除了教授理论基础外,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目前整体而言,各高校《茶业经营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偏单一,主要由教师在课堂借助多媒体理论教学,课程考核方式也偏向理论测试、课程论文等方面,使得课程优势无法突出。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

1.框架统一,内容创新

鉴于《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设置面向大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本科生,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行业,步入社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管理。毕业生在择业时通常会趋向于选择高校所在地或者周边城市,考虑到不同高校所处城市的企业性质受到当地政策、地方特色、企业定位等各方面影响,企业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所以,本课程教学体系在注重管理理论普适化的同时应突出高校所处地域的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特殊性,如此必然使得不同高校授课内容不一,“照本宣科”或“自成体系”都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

因此,为了平衡基础理论和地区特色两方面,各大高校可以统一课程框架,把握整体方向的正确性,而在内容上结合当地企业管理文化自我创新,如此既可以保持不同教师的授课特色,又能规范授课内容。

2.引进来,走出去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课程专一性,每门课程由一位教师负责教授,完全依赖教师个人理解,而一般授课教师个人履历单薄,没有参与管理茶叶企业的实践经验,容易出现对课程片面教授等问题,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

目前,浙江大学在本科生《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对多的授课方式,已取得良好的效果。2019年,浙江大学特别邀请到14 位茶叶企业家、专业杰出校友为本科生开设《茶业经营管理学》专题讲座,例如,浙江大学茶学系校友程国平讲授的《传统茶企的成长与创新突破》、浙江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讲授的《茶叶品牌的五点思考》、艺福堂茶业创始人李晓军讲授的《茶业创新创业之路——以艺福堂为例》、上海大可堂茶馆总经理黄蔚讲授的《茶馆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每次讲座学生反响热烈,积极提问,教学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课程主要负责的老师可以定期将管理学专业教师、基层专家、优秀企业家、相关杰出校友等邀请进课堂,以开展讲座、专题汇报的方式与师生展开教学互动,让学生直面现实问题,学习最实用的管理技巧,获得最新前沿动态。

除了将不同专家请进教室,也同时鼓励改变教学方式,将课堂设置在企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更加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运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到茶叶企业开办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课程魅力。

3.调整考核重点

课后考核评估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整个学期以来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从侧面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而不是单纯追求完成教学指标。结合《茶业经营管理学》的课程特点,应打破以期末考试或课程论文占高权重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应注重学生平时的参与度,结合日常课堂效果和期末考核。因此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可做适当探索,采取“对分课堂”或者“翻转课堂”两种模式。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总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一半时间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并将教授和讨论时间错开,使学生有一周的时间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强化吸收[9]。李晓楠[10]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2个学情相似班级分别实践传统教学模式与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发现对分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及沟通能力明显加强。

“翻转课堂”是由美国教师2007年率先提出,并被《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体,教师将课程资料上传网络,学生安排时间自主学习,课堂上主要是基于项目的课程汇报及讨论,加强更深入的吸收理解[11]。吴彩容等[12]在应用型高校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对实施效果详细分析发现,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偏好度较高并且实践后学生的素质能力更高。

在不同课程上的实践结果显示,这两种教学模式都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以及个性化交流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合理纳入课程考核,避免将考核重点集中在期末测试。

三、总结与展望

任何完整的产业链应在生产、加工和销售全面发展,茶业经营是茶产业链的终端,承担着让茶从各方面融入人民生活,从各个层面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责任。基于茶叶科学、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日益完善的前提下,茶业经营管理更需全面发展。高等院校作为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应迎合产业需求,重视茶业经营人才的培养[13]。

然而,茶业经营管理所涉内容不能一概而论,高校在设置《茶业经营管理学》的同时应将课程与《茶叶市场与贸易》《茶叶电子商务》《茶产业经济学》《茶叶市场营销学》等相关专业课程互为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理解。

《茶业经营管理学》课程的目标不仅在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对产业现状的了解及注重其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各方面资源的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多角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开设课程的目标,培养茶叶企业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茶学茶业管理学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管理学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