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服装技术核心课程教学探索

2020-01-08 03:29
惠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服装互联网+教学内容

罗 琴

(惠州学院 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所谓的“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推动互联网革新的体现[1].运用到教育领域,即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搭建教师网上教、学生网上学、知识网上传递的教育平台,为教与学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途径,促使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发展[2].按照这样的新思路进行改革,服装技术核心课程的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将有新的突破.

1 服装技术核心课程的概念内涵

服装技术核心课程是根据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按照服装技术核心——服装产品研发的过程从材料、设计、结构到工艺四个阶段紧密结合的课程建设思路精选以下四门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包括“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和“成衣工艺学”.该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具备服装技术核心(服装款式设计技术、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材料与立体造型设计技术)为一体的应用型“产品研发”人才.

2 服装技术核心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教学内容的局限

目前关于服装技术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仍然是按照各独立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了“服装材料学”的知识,却不会选择面料进行服装设计造型,学了“服装设计学”的知识却不能高质量地出成品,学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知识后设计修改能力却弱之又弱,学了“成衣工艺学”的知识却也不能满足服装创意设计的需求.这些都说明这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对于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方面还是不完善的,各门课程知识间不能互相利用并达到统一,需要改革创新.

2.2 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

服装专业院校对服装技术核心的这四门课程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按照自己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独立组织教学,基本没有考虑到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否将知识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完成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然而,这四门课程恰恰是为一个产品研发过程的四个阶段服务的.经过对我校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发现,“服装材料学”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而第三、第四学期的“服装设计学”课程都需要“服装材料学”课程知识对造型设计的灵感与选择.同时其他几门课程也缺乏教师间的协作教学,不能有效达到该课程内各门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与融合.因此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2.3 课程教学方法的局限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自己讲授知识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局限的课堂知识,那些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就跟不上教师的上课思维.还有的学生上完课后根本不再复习,等到要上新内容的时候就忘记之前所学的知识,如此循环下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的效果,对于培养应用型能力强的人才也极为不利,因此课程教学方法亟待改变,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3 服装技术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3.1 构建模块化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该课程将改变原有课程教学内容独立设计模式,以知识整合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把教学内容设置成模块化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穿插,融教、学、做为一体,科学地调整原各独立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数,以专题训练为重要载体,提高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为产品过程主线的实践技术核心课程的学时数,提升学生对服装专业核心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内容一共分三个模块设计,包括专业基础模块、专题训练模块和产品研发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是讲授各门课程基础原理及基本技能知识.专题训练模块则是以某一类产品设计作为工作任务,按照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施予教学和实践.产品研发模块则是以参加各类服装学科竞赛任务为主设计主题系列服装,进行更高一层次的训练任务如礼服造型设计,达到提升产品研发能力的目标.该课程内的所有教师教学分工变得明确,而且可以实施协作式教学.框架如下图1 所示,具体教学内容设置见表1所示.

图1 服装技术核心课程模块式教学内容体系框架示意图

表1 各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

3.2 创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平台

该课程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实施课程建设,建立教学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互动在线化,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发挥其在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效应.其次,将以前独立的专业课教学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将分散的专业知识点通过协作教学连成线,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服装技术核心课程的内容[3].

3.3 实施“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新型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师授课将利用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新型教学方法.

专业基础模块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主要采用集中授课整体教学形式.线下以团队协作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由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线上则让学生利用教学平台进行预习、复习以及与教师间互动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并最终呈现成衣作品.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课堂上学生成为了主人,思维紧紧跟着教师走,课后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课程教学效果将能大幅度提高.

专题训练模块和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模块教学安排在第二学年,主要以模块化工作任务形式开展线下教学,教师先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再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进行工作过程专题实践训练.该课程教学平台能帮助教师跟踪学生工作过程并进行线上指导,能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品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服装产品研发能力.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给服装专业高等教育带来了契机.文章针对服装技术核心课程的概念内涵,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进行课程改革,建立教学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互动在线化,实施“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新型教学方法,构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新型课程体系,并通过最新的科技手段及信息技术途径传递给学生,能够大大提高服装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

猜你喜欢
服装互联网+教学内容
让人心碎的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