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短式网球干预研究

2020-01-08 03:29商继宇武俸羽耿宝军
惠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验班网球测试

商继宇,武俸羽,耿宝军

(1.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体育部,山西 阳泉 045000;2.哈尔滨体育学院 运动科学与健康系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学前教育是人的一生参与学校教育的开始,也是人类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学前教育成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衔接阶段,并逐步纳入义务教育.2010 年11 月21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1].

近年来幼儿体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缘由是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体能水平的日趋下降,此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2019年2月,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在北京市两会上提出了对幼儿师资进行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培训的提案,引起社会各界把目光聚焦到了幼儿体育上[2].

国家相关部门就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和研究,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由其是2013 年11 月9 日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更是说明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3].

1 概念界定

1.1 幼儿身体素质及本课题研究内容

身体素质的上位概念为体能,体能包括形态、机能和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指人在运动时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能力.[4]幼儿期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在没有训练干预的情况下,其体能主要受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影响.限于实验环境,本课题的研究只针对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素质的测定内容,而不涉及形态及机能.

1.2 短式网球溯源及国内发展情况

在20 世纪70 年代,短式网球在瑞典最先开始发明,研发者采用了轻且短的网球拍、比普通网球大且飞行慢的海绵网球、降低了球网高度并将网球场缩小至正规场地的三分之一,从而使得网球运动面向青少年得到了迅速普及.短式网球进入我国约20 年时间,十几年前基本依靠民间力量在推广,从2015 年开始,由中国网球协会牵头,引进社会力量,成立了中国网球协会少儿网球发展联盟,面向全国推广短式网球运动.至今,全国除西藏、青海两省外的所有省均有少儿网球发展联盟团体会员,已形成了完善的教练员培训、竞赛、市场推广体系.

2 研究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联合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于2018 年6 月发布了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首次提出我国学龄前儿童运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推荐意见,“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应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全天内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兼顾该阶段快速发展的多种身体素质”[5].

短式网球完全符合《指南》提出的原则和要求,是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和负荷能力,把成人网球运动在场地、规则、练习方式、手段上加以简化形成了儿童网球运动.相较于成人网球运动来说,幼儿网球集成了成人网球的核心内容,为后期成人后网球技能的水平、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成熟的水平提供了坚实基础.

该课题旨在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某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开展为期240 学时的短式网球课程,按照国民体质监测的测试要求,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在实验前后进行比较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队列对比分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探讨短式网球对幼儿体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探讨短式网球课程在幼儿园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3 实验方案

3.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选为山西省阳泉市某幼儿园中二班(大二班)和中三班(大三班)两个班级(平均年龄4岁),其中二班为实验班(以下简称A班),三班为对照班(以下简称B 班).(班级基本情况见表1,n 为参加测试的样本;N 为完成参加测试的样本,并随机抽取的相同人数.)

表1 实验对象班级基本情况(n=75 N=70)

3.2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实验预案,将该幼儿园的两个班分别设置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抽取所有完成前期测试和后期测试的实验对象作为研究样本.实验前、试验后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十米折返跑、掷网球、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六个项目进行测试并记录;为了减小测试误差,每个项目进行三次测试,选出最好的一次测试成绩,作为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该研究对实验班进行了两学年(从中班开始,升至大班)的短式网球课程教学,计划共240个学时,每周3学时,每次课一学时为45 分钟.实验对象实验阶段情况见表2.

表2 实验对象实验阶段情况

3.2.1 课程设计

实验班级中实验班根据幼儿现状对短式网球进行课程设计,主要采用多样网球游戏、网球专项体能训练、网球比赛的方式把短式网球训练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对照班级按照幼儿园原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验班课程设计见表3.

表3 实验班课程设计

3.2.2 实验控制措施

3.2.2.1 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的测试要求,测试前对参与测试的教师进行培训.实验器材见表4.

表4 实验器材一览表

3.2.2.2 测试前对幼儿进行测试内容教学,确保幼儿都基本能掌握测试的内容.

3.2.2.3 加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管理,严格考勤,缺课30%的幼儿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3.2.2.4 实验班短式网球教学由具备中国网球协会少儿网球联盟校园网球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教练员担任;对照班级课程由该班级原教师承担.

3.2.2.5 每个项目测试三次,记录最优成绩.

3.2.2.6 每次测试都安排幼儿园校医执行医务监督工作.

3.3 数理统计与分析

对实验对象的前后测试数据进行前期统计与整理,运用EXCEL 软件进行记录与筛选,运用SPSS17.0对前后测试数据进行M 值比较和配对T 检验,通过M值与P值进行离散程度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测试结果

4.1.1 实验前测结果

为了能更加准确和反应短式网球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实验前期的各项数据测试.实验前测数据对比见表5.

表5 实验前测数据对比(N=35)

(续表5)

由表5 数据分析结果所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级在10 米折返跑、掷网球、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研究中有可比性,证明实验的可行性、准确性.

4.1.2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通过4个学期的实验,在课程结束后,测试小组对实验班和比照班的进行试验后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做T检验.实验后测数据对比见表6.

表6 实验后测数据对比(N=35)

由表6 的测试数据及T 检验数据所示,在10 米折返跑、掷网球、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走平衡木项目上P<0.05,说明实验班通过短式网球的训练在测试成绩上有着显著的提高,从而说明了短式网球在幼儿力量、速度、协调性上有着显著的提高.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自然发育对测试结果影响分析

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显示,从三岁开始到六岁终止,以0.5 岁作为一个单位,所制定的测试成绩标准是不同的,说明3-6 岁幼儿在测试结果中受身体自然发育的影响明显,这主要体现在幼儿神经逐步发育、肌肉纤维的增粗、脑部发育逐步完善、内脏发育逐步成熟等方面,从而带动幼儿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的综合进步;从人类个体发育速度的角度分析,由于个体之间差异性存在,在身体发育方面是不均衡的,这就导致了由于个体间身体的差异而影响测试的总体结果;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与后测结果中M值比较可以看出,测试成绩是呈上升趋势的,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身体自然发育影响,说明身体自身发育是可以促进幼儿体质健康成绩的.

4.2.2 两种教学训练手段对测试影响分析

从测试后成绩看,传统的练习手段主要以跳、踢、爬、跑、掷等为主,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锻炼手段,锻炼的部位与效果比较单一,主要锻炼的是单一肌肉的力量,对肌肉力量的协调综合发挥、肌肉控制和动作的精准度方面练习比较欠缺的,这导致了在测试成绩上出现明显差异;从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P值看,相对于传统教学,短式网球训练在10 米折返跑、掷网球、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项目中P 值均小于0.05,说明两种教学手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T值大小判断,短式网球训练对走平衡木成绩的提升有高度显著性,说明短式网球训练方法在提高幼儿机体协调能力有着高度显著的作用;其次对掷网球成绩的提升上有中度显著的作用,说明短式网球的训练方法在提高幼儿上肢力量和协调用力方面有中度显著作用;对10米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的成绩提升上有显著作用,说明短式网球训练在幼儿下肢力量及下肢肌肉群协调用力上有着显著的作用.根据球类游戏对幼儿体能成绩有显著影响[6],短式网球训练是符合幼儿及儿童期身体锻炼的有效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身体锻炼来说,短式网球利用幼儿专用网球器材与场地符合幼儿身体发展需要,且幼儿短式网球训练以网球基本动作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兼顾并加强了幼儿的眼、手、脚的综合协调能力,促进了幼儿完成某项动作所运用的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能力,充分发挥了肌肉群的作用,反应在实验班测试成绩上有明显提升.

在坐位体前屈的项目上,在后测数据P>0.05,可以说明实验前后没有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短式网球在幼儿身体柔韧性成绩方面没有显著的提高,原因在于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的柔韧性原本就较好,因此制定的短式网球训练课程上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较少,多数的练习均以发展上下肢力量、速度、平衡性的训练;此外在腰部柔韧性上受到了先天遗传与后天练习不足的影响,使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柔韧成绩提高幅度不大.

通过集体学习、群体游戏、竞赛方式促进幼儿促进了幼儿集体主义行为、增强了团队间的互动协作能力,养成了幼儿有始有终的良好行为[7];参与短式网球活动促进了幼儿心理成熟,消除在测试中由于紧张、怯懦等干扰测试结果的因素,从而提高测试成绩.

4.2.3 其它对测试影响分析

在其它因素方面,考虑到受校外不同种类的体育培训和练习、家庭客观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可能对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影响,影响存在于个别幼儿成绩,但是相较于240 学时的教学时长以及测试对象数量来说,对总体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短式网球训练对幼儿的身体素质有积极影响

通过两年的跟踪教学、测试及对比,发现在幼儿期进行短式网球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速度、力量、平衡、反应、灵敏等素质,对柔韧素质影响不大.这是由网球运动和短式网球课程设置的特点以及幼儿发育的特点决定的,短式网球课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设置了趣味性的游戏式教学方法,把网球运动的技术、体能糅合到游戏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其各项素质.

5.1.2 短式网球运动适合在4-6 岁的学龄前儿童中开展

将体育教育活动纳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去,可有效地培养幼儿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弥补家庭体育的缺失,更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8.通过实验表明,短式网球作为一项专门为少年儿童设计的运动项目,是适合学龄前儿童深度参与的,且可以有效解决幼儿园体育课程缺乏、幼儿体育锻炼缺乏的现状.

5.2 建议

5.2.1 以《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为依据,幼儿园应增设短式网球等适合幼儿参与的体育课程,在科学指导和医务监督基础上合理提高运动量和强度.5.2.2 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得到家长、幼儿园和社会三方的支持,改变家长溺爱孩子、“舍不得”锻炼的陋习,形成良好体育氛围.

5.2.3 加大“幼小衔接”中体育素质的衔接,积极推进网球进校园.

猜你喜欢
实验班网球测试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幽默大测试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