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2020-01-08 03:29戴小涛蒋新国
惠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均值公共服务

戴小涛,蒋新国,杨 益

(惠州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状态,用来衡量人们需求的预期目标是否得到满足的程度[1].对广东省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是政府制定和调整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公共服务也受到众多研究者的亲睐[2-5].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体育公共服务展开研究,为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突出贡献.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排头兵,其公共服务水平历来备受关注,且其体育公共服务属于国内领先水平,近期广东宏远篮球第九个冠军的取得就是非常好的证明.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提出,以及全民健身模范城市的倡导,城市居民对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可能意见不统一.因此,为深入详细的了解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该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满意度为切入点,探讨广东省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旨在为广东省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并希望能够指导体育公共服务的改进和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广东省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研究,运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广东省珠三角(广州、惠州)、粤东(汕头、河源)、粤西(茂名、湛江)、粤北(韶关、清远)八座城市进行实地调查,以八座城市的部分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研究前沿,为本文确定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维度提供理论指导.

1.2.2 专家访谈法

为提高问卷的有效性,采用专家访谈的方法征询专家对广东省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五个指标的意见,经检验,问卷的效度为0.812,符合研究要求.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各指标进行5级调查,将“非常满意”赋值5 分;“比较满意”赋值4 分;“满意”赋值3分;“较不满意”赋值2分;“非常不满意”赋值1分.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城市居民人口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标准,在以上八座城市的社区、居委会、体育活动中心等地共随机发放1200 份问卷,收回1156 份,有效问卷1098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5%.1098 例调查对象,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1.89±7.26)岁.具体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续表1)

1.2.4 数理统计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组别的数据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组内认知得分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分别取P <0.05、P <0.01.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龄段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分析

该研究参照国民体质测试年龄划分依据,并考虑实际情况,统计样本时将年龄分为20 岁以下、20-39岁、40-59岁、60-69岁和70岁以上五个年龄段.不同年龄阶段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08<0.05,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20-39 岁(2.69)和40-59 岁(2.73)的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就较低,有研究表明,该年龄层体育人口在体育人口总数中占比较低,这也形成了我国体育“两头热,中间冷”的状态.因此,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少,可能对现有的体育公共服务不够了解,导致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偏低.

对广东省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各单项满意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表2 所示),体育公共信息满意度(P=0.000<0.005),达到了显著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不同年龄对体育信息的满意度各不相同.60-69岁(3.98)和70岁以上(4.06)这两个年龄段对体育信息的满意度最高,这主要源于老年人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触不多,缺乏接收体育公共信息的渠道.另外,部分社区传播体育相关信息的速度较慢,对体育公共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显然,年轻人对体育公共信息满意度最高,其中尤以20-39岁年龄段的为主,该年龄段的年轻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热爱体育活动,信息化程度较高.

表2 不同年龄段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均值统计(单位:分)

2.2 不同性别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分析

有研究表明,我国16-70岁的城市居民中,男性在体育人口中占62.5%,女性在体育人口中占37.5%[6],显然,男性体育人口多于女性体育人口.本研究对男、女性城市居民的体育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P 值(P=0.023<0.05)差异具有显著性.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男性体育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7,女性值为3.91,可见,男性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程度略低于女性.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男性平时参与体育活动频率高,对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了解更深;另一方面与男性对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可能略高于女性,如男性在平时体育锻炼中可能会做些难度系数高的动作,这必然对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对男、女性城市居民的体育公共服务各单项满意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时发现(表3所示),体育公共设施、体育公共组织和体育公共指导满意度的P 值均小于0.05,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比较问卷数据发现,男性居民对体育公共设施、体育公共组织和体育公共指导满意度均值均低于女性.访谈得出,这主要与男性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高,因而对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另外,男性更倾向于参加有组织的公共体育活动,且愿意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而女性的锻炼大多是自发的简单的锻炼.

表3 不同性别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均值统计(单位:分)

2.3 不同职业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7].从调查问卷回收结果来看,以上职业在调查对象中均有涉及,因而为本研究科学严谨的探究提供帮助.对广东省不同职业居民的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P 值为0.001,明显小于0.05,说明不同职业的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比较不同职业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均值发现,满意度最高的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访谈了解到,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多为普通职员,他们上班作息时间较为规律;此外,他们所在的单位也会组织体育锻炼,这为他们的体育锻炼提供极大便利,因而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最低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平均分仅为2.17,从事这一类职业的居民多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边缘地带,而这些区域恰好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需要重点建设的地方,另外,该类职业的居民因其职业特征,可能很少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且不愿意承担需要收费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这些原因都可能制约其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从事不同职业居民的各单项满意度的统计结果显示(表4 所示),体育公共指导满意度和体育公共信息满意度的P 值均小于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通过对以上两方面满意度均值进行排序得知,体育公共指导满意度和体育信息满意度均值最高的均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这两方面满意度最低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体育公共环境满意度最高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对体育公共设施得分最高.结合调研过程中的访谈和以上结果,认为不同职业对体育公共指导满意度、体育信息满意度、体育公共设施满意度、体育公共组织满意度和体育公共环境满意度不同.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虽然广东省大力推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但这一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阻碍,如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愿意被他人指导,这与运动时的个人习惯存在很大关系.

表4 不同职业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均值统计(单位:分)

2.4 不同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分析

该研究中随机抽取的八座城市,分别代表着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城市的各方面都会受到牵制,而且这种差异是必然的.同样,各地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对广东省不同城市居民的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P 值为0.000,明显小于0.05,说明不同城市的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最高的当属珠三角地区的两座城市,其均值得分分别为4.29和3.98.就广州市来说,仅2016年一年新建26 个社区小型足球场,推进43 条街(镇)“一站两点”试点,新建6 个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约100 公里登山健身步道[8],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网络的效果,促进广州市体育人口不断增加,大大提升了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惠州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均值达到3.71.调查了解到,惠州市十分注重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戴小涛[9]在研究中提到近几年惠州市累计投入近30 亿元,建设了15 座设施先进的公共体育场馆,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200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8 平方米.惠州市也在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其中,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包含集中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和使用面积累计达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活动场所.可见其体育公共服务力度之大.而清远等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满意度均值仅为2.85,调查了解到,清远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为落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篮球场地“多功能”使用就是典型体现.

由表5 得知,不同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共制度满意度、体育公共信息满意度、体育公共设施满意度、体育公共组织满意度和体育公共环境满意度各不相同.以方差分析结果,各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如珠三角地区居民对以上五个指标的满意度均较高,而韶关市居民仅对体育公共设施满意度、体育公共组织满意度和体育公共环境满意度较高.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多是由于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特色和风土民情等造成.

表5 不同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均值统计(单位: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20-39 岁、40-59 岁的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得分较低,分别为2.69、2.73.70岁以上居民对体育公共设施和组织非常满意,但对体育公共信息等满意度不够.

3.1.2 男性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程度略低于女性,男性体育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7,女性值为3.91;男、女对体育公共环境均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3.1.3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最高,不同职业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各指标的满意度也是各不相同.

3.1.4 不同城市的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 值为0.000,明显小于0.05;广州市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各指标满意度明显高于其它城市.

3.2 建议

3.2.1 加大经济投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体育公共设施是体现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公民全民健身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指标.如修建体育场馆,配备社区指导员,满足群众性体育需求都有利于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3.2.2 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利用体育公共资源.完善的体育公共资源的布局,是增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升,城市边缘地带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助于体育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

3.2.3 重视薄弱群体,保障共享体育服务权利.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每一位居民的全民健身质量都能得到有效提高.因而,体育公共服务应为低收入者、老年人等不同群体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其提供平等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权利,这是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3.2.4 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和谐.体育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建设应与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协调,如合理安排场地使用时间等,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均值公共服务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