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20-01-09 00:36谢忠强乔燕玲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列宁图书馆理论

谢忠强,乔燕玲(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极为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他不仅是世界上许多知名图书馆的忠实读者,亦是许多著名图书馆论著的作者。建国以来,出于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之理论与实践需求,国内学界对列宁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进行了持续关注与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可检讨之处亦客观存在。

1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之研究

列宁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图书馆学理论的瑰宝,它既源于列宁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又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厚土壤。探求思想渊源是学界研究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最先关注的话题。

1.1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理论来源之研究

(1)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之影响。列宁极其重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和著作的收集与研读,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马克主义文化理论兼具科学内涵和辩证思维,是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来源。李明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列宁关于图书馆地位、图书馆服务人民、图书馆改革等方面的论述丰富且广泛,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彭东琳深入研究了包括图书馆建设在内的列宁文化建设思想,认为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是列宁深入思考俄国文化发展和改革实际并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结果。[2]党文运回顾了列宁科学运用图书馆研读马克思主义的人生历程,从侧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3]

(2)俄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图书馆学思想之影响。杨文祥认为,列宁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包含了西方实用主义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的合理内核和鲁巴金图书馆理论中的相关内容,是苏联社会主义图书馆学重要的历史基础、政治基础、学术基础。[4]郑树志研究了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改革的思想,认为列宁对沙皇俄国的图书馆制度持批判态度,极为关心图书馆制度和体制的改革。[5]李名媛深刻反思了列宁关于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展馆际交换的论述,认为列宁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充分继承了俄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有益成果。[6]

1.2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实践基础之研究

(1)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时代决定使命,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传播科学理论的使命不同,列宁肩负着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历史重任。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让列宁认识到发展图书馆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冯克利认为,列宁对文化教育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与他对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俄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不成熟性的深刻认识是分不开的。[7]陆飙认为,列宁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是对落后国家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之迫切需要的现实考虑,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劳苦大众命运与共的情感体现。[8]

(2)列宁利用图书馆进行理论研究的实际经历。革命导师列宁的图书馆读书活动丰富多彩,图书馆始终是他学习、研究、创作的场所和工具。[9]在辗转50多所图书馆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列宁对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和管理制度有了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刘如尧认为,利用国内外图书馆进行革命理论研究和科学著述的丰富实践使列宁有机会深入了解各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情况,从而认识到了对俄国图书馆事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10]李健宁从列宁在革命不同时期利用图书馆的细节切入,指出正是由于亲身实践和体验才使列宁深刻体会到图书馆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11]

2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主要内容之研究

建国以来,学界在探讨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的同时,重点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2.1 关于列宁对图书馆事业价值认识之研究

发展图书馆事业有助于广大民众继承前人文明成果,故而列宁十分重视图书馆在凝聚思想共识、开展文化教育、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在列宁看来,图书馆事业是沟通社会思想的系统、是国家文化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无产阶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卜朝路在总结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凝练、概括了列宁关于图书馆地位和作用之论述的核心观点:图书馆是国民教育在机关、企业和农村中的活动中心,是对广大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通过讲演、读书辅导、文化活动、群众集会等方式开展群众工作,广泛地吸引非党员参加工作,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12]朱建亮在论证列宁关于 “图书文献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之认识的基础上,论证了列宁关于 “图书馆能使图书馆文献发挥更大作用” 的重要思想,指出 “图书文献为公共所有,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书馆的图书能使人们看到人类知识的整体性,能满足社会读者的不同需求” 是列宁注意收集和保护图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原因。[13]张文青在探讨苏联图书馆学思想的同时,指出列宁对于图书馆事业价值的高度肯定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的图书馆学发展。[14]

2.2 关于列宁主张集中管理图书馆事业之研究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折历程。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并非在发展之初就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如何推翻旧制度、破除外部障碍、满足人民对知识文化的渴求,是列宁领导图书馆事业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列宁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有计划的图书馆网以实现图书馆事业集中管理。徐文绪从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两个维度深入研究了列宁的图书馆网思想,认为列宁组织图书馆网的思想内容深刻且丰富,是我国开展图书馆事业的有益借鉴。[15]郑树志在1985年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来临之际,致信《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杂志社,在分析当时图书馆组织工作的不合理表现以及缺失集中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列宁图书馆网思想以加强我国图书馆网建设的具体建议。[16]郭星寿重点关注了列宁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思想与实践,通过梳理列宁起草的文件、签署的命令,指出列宁在国家政权建立之初相当重视开展图书馆事业集中化管理工作,且苏维埃政府在相关指示精神影响下深入开展集中管理实践,使得集中管理原则逐渐成为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17]

2.3 关于列宁倡导发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竞赛之研究

列宁在《怎样组织竞赛?》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使大规模竞赛成为可能,这种竞赛能够使得勤劳的人展现身手、发挥能力,社会主义政府的任务就是组织竞赛。[18]列宁认为,图书馆员是掌握系统知识的教育者,是帮助读者阅读的重要参谋,发动图书馆工作人员间的竞赛有助于调动其为图书馆事业服务的热情。[19]77朱建亮在研读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的文章、通信、谈话、报告、法令的基础上,概述了其中所蕴含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思想,认为列宁重视发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竞赛的原因在于对图书馆繁重任务和竞赛选拔人才作用的认识,指出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充分发展的当下,依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20]宋安玲分析了列宁关于图书馆工作需要组织竞赛的学说,论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竞赛的意义,强调竞赛能够促进馆员提高业务素质、有助于鼓励创造性劳动,竞赛具有迸发力、催化力、凝聚力,通过竞赛可以发现人才、造就人才,竞赛有利于形成扬长避短的整体人员结构,有利于 “智能共生” 。[21]

2.4 关于列宁主张图书馆文献资源应提高流通共享率之研究

图书馆是科学研究、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1913年,列宁曾尖锐地批评了俄国图书馆阻碍图书资源流通的荒谬做法,强调值得图书馆引以为荣的是使图书在人民中广泛流传、满足读者的要求,而非拥有多少珍本。[19]23列宁关于图书馆文献资源流通共享的理论有效指导了苏俄图书资源短缺困境之克服,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自由阅读的求知便利。于鸣镝将列宁的图书馆学思想视为全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最可贵的精神财富,认为图书馆的价值在于及时满足读者需要,为了使读者阅读方便,图书馆必须提高图书流通率。[22]李萍关注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认为开展馆际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图书馆藏书的有限性与读者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进而在探讨图书馆开展馆际交流业务必要性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图书馆事业应充分发掘列宁的馆际交流思想、加强配套建设。[23]

2.5 关于列宁主张依靠法律保障图书馆各项事业发展之研究

图书馆立法是图书馆事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领导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列宁积极推进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俄国图书馆事业国有化、集中化、普及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规定了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功能职责、发展原则以及服务形式,开创了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依法治馆的先河。张厚生以 “集中管理图书馆事业” 为切入点,探讨了列宁关于图书馆立法的思想,认为列宁在马克思关于法的原理指导下强调依靠法令条文有效组织图书馆工作、明确划分管理机构组成部分及其职责范围、用强制手段克服和改变图书馆落后面貌的思想,值得后人重视并学习。[24]盛玉旺重点研究了列宁关于图书馆法规的基本思想,指出列宁关于图书馆法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用法律规定图书馆事业” 和 “图书馆是革命法制的重要部分” 两个方面,旨在用法律促进改革、用法律保障发展、用法规制裁违规,进而强调图书馆立法工作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图书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25]

2.6 关于列宁主张图书馆应高度重视藏书工作之研究

作为一种物化的精神财富,图书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为 “藏” 不为 “用” 、因 “藏” 而 “藏” 的传统藏书思想不同,列宁认为图书馆藏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献资源体系。其关于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论述涉及藏书收集、藏书补充、藏书保护等多个方面,是科学、系统的藏书建设学说。蔡学举指出,列宁向来重视新书的收藏和采购,尤其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书信的收藏,亦重视对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刊物、报纸等资料的收藏。[26]卿家康在系统分析列宁关于藏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补充藏书的精辟论述以及管理藏书的重要指示的基础上,对列宁的藏书思想给予了高评,认为列宁主张藏书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之论断值得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领悟。[27]柳成栋在深入学习列宁关于藏书工作相关指示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其中蕴藏的 “补充和图书供应” 之辩证关系原理,继而对列宁主张藏书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之论断作出了阐释和分析。[28]

2.7 关于列宁目录学思想之研究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尤爱通过参考书目从浩繁的书卷中高效获取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有益启迪。在利用书目钻研理论的过程中,列宁形成了体系完备、内涵深邃的目录学思想,他主张书目内容应客观、准确、完整,书目形式应系统、灵活、多样。在列宁目录学思想的影响下,苏维埃政府通过了《关于出版工作》(1931年)、《关于文学批评和目录学》(1940年)等决议,对于目录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李广德在梳理建国以来学界关于列宁目录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继承和发扬列宁目录学思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29]毛昨非以列宁为尼·亚·鲁巴金《书林概述》而写的《书评》为研究对象,指出列宁目录学的原则和工作要求主要包括目录工作应从书目文献的客观存在出发、书目著作要 “既准确而又完整” 和书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内容服务,并倡导认真学习列宁目录工作的客观性原则,使书目文献工作更好地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客观性与党性的统一。[30]彭斐章等围绕列宁对书目文献的重视、列宁目录学思想的特点以及如何保证目录工作的客观性进行了探究,认为列宁的目录学思想对于我国的目录学和书目工作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31]

2.8 关于列宁图书情报工作思想之研究

在社会建设方面,列宁主张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智慧在图书馆事业方面则深刻地体现为列宁对情报工作的关心。在列宁心中,情报所宛如运动员的眼睛和耳朵,尽管新生的人民政权还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列宁还是尽可能多的为情报工作提供经费和设备,建成了科技情报网。列宁关于图书情报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在俄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评价列宁为苏联 “情报学的奠基人” 。郭星寿认为,列宁的图书情报工作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图书情报工作思想的继承,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17]黄波围绕列宁热心情报工作、严格情报工作要求和关心情报人员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探讨,认为列宁留下了宝贵的情报理论,值得后人学习。[32]朱建亮阐明了列宁对于科学情报工作的意义、任务、工作原则、基本方法的认识,认为列宁的一生与科学情报工作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其关于科学情报工作的言论和实践对于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33]

3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历史特征之研究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型图书馆事业的理论指导,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3.1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党性坚守之研究

为把无产阶级事业生机勃勃的精神带到图书馆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去,使 “古老的、半奥勃洛摩夫式的、半商业性的” 原则无以立足,[34]列宁要求图书馆事业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即出版社和发行所、图书馆和各种书报营业所、书店和阅览室都成为党的机构,均接受党的监督。[35]旗帜决定方向,列宁提出的图书馆事业的党性原则是俄国图书馆事业永葆革命本色的关键。冯锦生在系统研究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了其党性原则,认为党性原则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从巩固走向发展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党性原则贯穿于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始终,亦是社会主义图书馆建设事业的最根本问题。[36]蓝海波在深入学习研究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对其中体现的社会主义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的基本原则,作为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事业,应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立足于党崇高目标的实现。[37]

3.2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科学性之研究

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内涵丰富,广泛涉及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等方面,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并符合俄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的全面、系统的科学性理论。以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为指引,俄国人民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建成了庞大的图书馆系统,在世界图书馆事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韩文蔚等通过对列宁图书馆事业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列宁的图书馆学思想孕育着阮纲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基本内核,即 “藏书为了使用” “每个读者有其书” “每本书有其读者” “节约读者的时间”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 。[38]刘烈以列宁对美国图书馆、瑞士图书馆、法国图书馆的评价为视角,探讨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的科学管理思想,认为列宁不但是图书馆最勤奋的读者,而且是熟悉图书馆工作规律的领导者。[39]赵彬收集整理了苏联时期有关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文献材料,指出列宁把图书馆事业看作一个非孤立的、完整的社会现象,能够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了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科学性特征。[40]

3.3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人民性之研究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汇集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列宁关切人民群众获取知识的现实需求,在组织图书馆事业伊始就表达了建立 “人人都能利用的图书馆” 之愿望,提出了吸引居民参加到图书馆工作中来的号召,成为世界范围内民主图书馆的优秀范例。林梦笑在介绍列宁 “开放” “平等” “免费” “图书为人民服务” 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列宁在领导图书馆事业建设时极其关心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其中, “图书为人民服务”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41]周文俊系统梳理了列宁一生编写书目、向图书馆赠书、积极参与图书馆工作的经历,指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了解工农获取知识需要的基础上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图书馆事业建设是列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原则之一。[42]

4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重要意义之研究

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作为全世界首个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事业建设的理论凝结,其理论指导作用、实践启发价值皆具里程碑意义,亦是我们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理论遵循。

4.1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理论价值之研究

列宁领导人民群众在艰难的探索实践中实现了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指导思想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图书馆学理论的瑰宝,亦是世界图书馆学理论宝库的鲜明旗帜。张琪玉系统总结了学界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列宁论图书馆工作》《列宁论图书馆》《列宁论图书馆事业》等重要文献与翻译出版的情况,指出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是图书馆学理论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图书馆工作者的宝贵遗产。[43]彭海斌在介绍列宁关于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以更加微观、具体的视角研究了列宁对图书馆事业的理论贡献,认为列宁在长期领导图书馆事业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44]刘洪波指出,列宁关于图书馆的论述闪耀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是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学理论的宝贵财富,具有指导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学理价值。[45]

4.2 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实践意义之研究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图书馆事业再次蓬勃发展,其图书馆数量、读者服务、管理制度均居于同时期世界领先水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图书馆事业交流的深入发展,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亦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组织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龚千介绍了列宁领导苏联群众开拓、巩固、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具体实践,指出列宁卓越的贡献为苏联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46]杜克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学习借鉴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情况、图书馆界翻译列宁有关图书馆论述的丰富成果以及苏联学者来华指导工作的具体细节。[47]范兴坤认为,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不仅为苏联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亦是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的理论基石,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对于当时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组织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48]

5 反思

5.1 研究内容不系统

目前,学界关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研究成果虽整体涉及到了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历史特征、重要意义等方面,但具体到单篇文献之研究内容则多为侧重其中某一方面之探讨,碎片化的研究倾向显露无疑。故而,今后学界需要进一步将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作为一个有机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讨。

5.2 研究方法单一

分析既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们多采用文献分析法展开分析研究,方法单调、模式单一。今后,学界当采用文献研究法、数量统计法、对比研究法、综合归纳法等更加多元化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求真正在深化研究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5.3 研究视野需不断拓展

如前所述,建国以来,学界对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多以图书馆学为主,研究视野相对狭窄。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所涵盖内容的学科指向而言,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图书馆学、社会学、军事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故而,今后学界对于列宁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的研究亦需在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的研究视野下进行。

猜你喜欢
列宁图书馆理论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