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2020-01-09 06:18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教育办公室
天津教育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三角形公式数学知识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教育办公室 王 宏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有效对二者的差异进行突破,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引导,旨在将抽象性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同时更便于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看似与生活相去甚远,但事实上数学知识在生活层面是具有较强可用性的,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涵盖着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首先应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宽泛的氛围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并在这一基础上,以现实中的数学知识为素材,对学生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以《几何图形的认识》为例,教师在对本知识点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应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结合,以此对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相机支架作为教学道具,在导课环节引导学生对这一道具进行观察,并在这一基础上提问学生。教师:有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相机的支架不设计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而要设计为三角形呢?又为何相机在三角形支架上就会非常稳定不会发生晃动?学生甲:因为三角形比较稳定。教师:那么为什么三角形比较稳定呢?学生乙:这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加上该直线外的任意一定就可以确定为一个平面,也就是说三个点即构成了三角形,而一个三角形只能在同一个平面内,因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师:还有谁说一下三角形除了上述特征之外,还具有何种特点?学生丙:关键在于三角形边的数量,三角形的三条边中任何一条边与其他的两条边都只有一个交点,而且只要其中的一条边产生变化,相应另外两条边同样会出现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具有唯一性。通过这种生活化一问一答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贴近生活层面对数学知识进行了更高效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二、提出问题强化创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对数学知识提出问题,说明其真正具有数学的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提出有效的问题,则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还能在这一基础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这一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得以升华,并进一步强化数学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大都是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特点为依托,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对基础知识内容的编辑上,而对于课外拓展的内容来说相对较少。所以,学生只要稍加注意,很容易熟练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将问题情境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中几何图形公式的定理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应在不同的情境中为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样就会使看似晦涩难懂又纷繁无序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其中规律。也就是说,几何公式与定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各部分知识内容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具有环环相扣的特征。比如,数学公式包括:梯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内角和等。将上述公式列出后,会发现这些公式看似单独存在,但其中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而且这些公式不仅可以运用在数学层面,在其他领域也可以运用。比如,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探究,比如可以将长方形纸裁剪成平行四边形,并在这一基础上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这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视过程凸显价值

由于问题情境教学更具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研究学习数学问题,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问题创设的过程中,也应主要以层次性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会使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知和学习。

具体来说,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且数学知识也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从而凸显问题的价值。也就是说,学生会在核心问题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和明确的认知。而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数学规律的认知,而并非单纯地对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是在对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点以及运算规律,从而真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活学活用。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在进行本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导课环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继续引导学生以动手的模式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进行认知,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首先,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的A4纸折叠成三角形,并剪掉三角形的任何两个角,然后再将其进行重新拼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同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问题引导。比如,学生在进行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三个角进行拼接,就会组成平角,而平角是180度,所以由此得出180度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但是,教师应注意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在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后进行公布,旨在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在事后公布也避免了学生在已知答案后对问题的探究意识。此外,在学生对三角形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教师还应继续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对不同三角形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知,包括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并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对教学过程进行重视的教学模式,以及对数学问题内在价值进行凸显的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以问题情境创设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抓住问题实质,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中,并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这种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引导,也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使学生发自内心喜欢数学,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三角形公式数学知识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