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2020-01-09 11:42王慧娴罗晓蕾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夹脊火针疱疹

王慧娴 罗晓蕾 高 慧

1.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2.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苏扬州 225009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流行,面对此次疫情,中医药全程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笔者注意到,在对于其他疾病,例如带状疱疹的治疗方面,中医药亦有较好的疗效,因此作如下综述。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而引起的皮肤病,以红斑和条带状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医学中称之为“火带疮”“蛇疮”“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该病多因风火之邪客于厥阴、少阳经脉,郁于肌肤、经络;或因外感毒邪,内生湿热,郁蒸肌肤从而红肿发疱。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有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火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本文综述中医药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中药疗法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历史悠久,其记载最早可见于《诸病源候论》。中医根据疾病的分型进行辨证施治,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以清肝泻火、解毒祛湿的中药治疗;脾经湿蕴型带状疱疹,可健脾胃,除湿毒;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患者,选用延胡索、制香附等药物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1 中药内服

医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以清热凉血,祛瘀通络等药物组方,对带状疱疹的治疗行之有效。张志忠[1]使用蓝青败毒汤治疗80例带状疱疹患者,患处有红、热表现者加用丹参、牡丹皮各12g,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患处红肿疼痛程度及体表疱疹完全消失,治疗效果显著。李天航等[2]自拟中药方治疗带状疱疹,组方用薏苡仁30g,白芍21g,金银花 21g,板蓝根 21g,黄芩 15g,白芷 15g,龙胆草12g,紫草 12g,车前子 12g,元胡 12g,栀子 10g,丹皮10g,柴胡 10g,川芎 10g,细辛 3g,甘草 6g;同时,对发于头面部、胸腹部以及下肢的疱疹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药物的加减;治疗2周时,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优于对照组。唐艺洪等[3]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60例带状疱疹患者,收到良好疗效。江应政[4]报道用龙胆泻肝汤合川芎茶调散内服治疗220例带状疱疹患者,每日一剂,分早中晚温服。该方药清泻肝火,袪热除湿,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赵扬等[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口服治疗带状疱疹,使得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明显缩短,对带状疱疹的恢复具有明显的疗效。

1.2 中药外敷

药物外敷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方式,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李彩乔等[6]研究雄青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照组采用抗病毒的药物阿昔洛韦及营养神经的药物维生素B12进行治疗,以10d作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雄青散对患者进行外敷治疗;该研究对患者的疱疹止痂、结痂和脱痂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疱疹结痂、痂皮脱落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赵菁[7]自拟开腠止痛汤外用,同时配合中药雾化疗法来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开腠止痛汤组方为:白及10g,白蔹 10g,白鲜皮 9g,地榆 9g,白龙 9g,蜀椒 9g,桔梗 9g,麻黄6g,吴茱萸6g。该研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疼痛改善的情况、痂壳完全脱掉的时间以及疼痛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方面,开腠止痛汤外敷配合中药雾化疗法疗效较好,综合疗效优于传统临床治疗方法。胡丽华[8]用败毒止痛酊治疗带状疱疹152例,治愈率达94.7%。李琳[9]用自制的黄连膏涂擦,取得满意疗效。

1.3 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

王丹等[10]对周光教授主证主方治疗带状疱疹进行探讨,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及止痛散外敷治疗2周,方药组成:土茯苓30g,赤石脂、夏枯草、马齿苋各15g,黄芩、栀子、茵陈、板蓝根、元胡、鬼箭羽、陈皮各10g,川楝子、龙胆草各6g,疗效较好。孟亚东等[11]用中药内调和外敷的方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对照组予维生素B1以及甲钴胺片口服和更昔洛韦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中药内调外敷,内调组方:当归、葛根各30g,连翘20g,地肤子、白芍、金银花、黄芪、丹参各15g,藏红花、川芎、马齿苋各10g,甘草6g;中药外敷方药:将雄黄、生半夏、黄柏、白鲜皮、伸筋草、五倍子研成细末,加白醋和温开水搅成膏状,每6小时换药1次。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2 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法是一种传统医疗手段,祛瘀血,通经络,使之“通则不痛”,具有适应证广、起效迅速、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宋丹丹[12]将6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3例。治疗组用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观察两周后评定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评价、疱疹症状时程比较指标、疼痛评价指标(VAS评分)等,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75.7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0.91%。对于疼痛评价的比较,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强度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裴莹[13]在原始疹发点刺络拔罐治疗26例带状疱疹,活血祛瘀,通络泻毒;患者经治疗后,皮疹消退,疼痛减轻或无,治疗有效率达100%。李庆祥[14]针对发于头面部的带状疱疹,辅以三棱针对患侧耳尖穴、双侧三商穴进行刺络放血;针对疱疹在胸胁部的患者,辅以大椎穴、至阳穴刺络拔罐,同时对耳尖穴、至阳穴、大椎穴等每日刺络放血。刑亚齐等[15]在带状疱疹患者的皮损局部用刺络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七星针叩刺疱疹区域的皮肤,使皮肤上的水疱破裂,并且略有出血,再在叩刺部位用闪火法拔火罐,最后用TDP灯照射患处。治愈64例,占94%,好转4例,占6%,总有效率为100%。

3 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可引火外出,加快疱疹干涸、结痂速度;同时疏通经络,调和局部气血,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3.1 单纯针刺疗法

王晓涛[16]使用局部围针刺法,患者患病部位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皆优于普通针刺夹脊穴加辩证取穴的方法,治疗有效率93.3%。杨洋等[17]采用眼针及皮损区局部围刺治疗,有效率96.67%,较口服泛昔洛韦片、腺苷钴铵等西药结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的有效率高。黄继升等[18]采用“郑氏温通”针法,针刺患者双侧中脘、天枢、阴陵泉、足三里、后溪穴及皮损局部,治疗40例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总有效率82.5%。金凤萍[19]采用郑氏凉泻针法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对45例患者选取双侧支沟、后溪、太冲、大椎等穴位及皮损局部针刺,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带状疱疹疱皮损指标均优于西医服用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明确凉泻针法治疗以肝胆湿热为主的带状疱疹有效性及优效性。

3.2 针刺联合拔罐疗法

倪贵桃[20]使用围刺法联合火罐治疗带状疱疹,有效率88.6%,优于单纯使用围刺法的68.6%。彭书玲[21]拔罐加围刺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有效率为74.29%,拔罐加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和烧灼感。林林雁等[22]针灸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患者口服氨酚考酮片和阿昔洛韦静脉注射治疗,有效率为82.50%,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傅钰婷[23]应用针灸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针灸主穴选用膈俞、心俞、肾俞和相应神经节段夹脊穴。肝胆火盛者配侠溪、行间;脾胃湿热者配阴陵泉、内庭;瘀血阻络者配三阴交、血海。单侧膈俞、心俞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后3周总有效率达到100%。

3.3 针刺联合中药疗法

王茜茜等[24]应用电针结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为92.8%,对比口服阿昔洛韦、呋喃硫胺、芬必得,外用阿西洛韦软膏治疗效果更佳。李娜等[25]围刺法联合马齿苋汁外敷治疗带状疱疹,能泻火解毒,利湿行气,止痛,有效率100%。杨剑等[26]采用针灸配合自拟清热利湿饮治疗带状疱疹,针灸以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穴位为主;中药药方为当归、生地黄各15g,柴胡、车前子、郁金、延胡索、泽泻各10g,黄芩8g,山栀子12g,龙胆草18g,生甘草6g。经治疗后,总有效率83.33%,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西医常规营养神经、抗病毒治疗。庞飞等[27]在抗病毒、营养神经、调节免疫力的基础上合并温针灸和自拟泻火解毒散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患者。自拟药物泻火解毒散组成为柴胡20g,黄芩、延胡索、黄柏各15g,生大黄、乳香、没药各10g,冰片5g。治疗3个疗程后,有效率94.34%,患者皮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4 火针疗法

带状疱疹发病多伴湿邪,“湿为阴邪,非温不解”,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功效,火针点刺可借火之力,增强经气的阳热,“火郁发之”,以祛邪外出,予邪以出路,使邪祛疹消。火针联合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刺络拔罐等治疗手段,可增强扶正驱邪之效,促进患者局部皮损结痂、脱痂,缩短病程。

4.1 单纯火针点刺疗法

孔美君[28]火针刺后溪穴、夹脊穴、支沟穴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满意度高于维生素、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孙滨等[29]采用火针点刺加辨证施护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皮肤护理,环境,饮食等予以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该病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易佩玉[30]采用毫火针针刺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取患者阿是穴、皮损对应节段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患者比普通针刺治疗的皮损结痴、脱痂速度快,止疱时间短。王晓明[31]火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20例患者全部治愈,有效率100%。何克林等[32]采用夹脊穴火针深刺配合局部阿是穴点刺治疗带状疱疹,首先将烧至通红的中火针迅速刺入疱疹同水平以及上下相邻3个节段的夹脊穴,针刺深度以针尖触及椎板为度,再用烧至通红的细火针快速沿神经走行的疱疹部位点刺,10d为1个疗程,治疗有效率93.75%。

4.2 火针联合其他疗法

王明明等[33]以火针为主,联合针灸和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总有效率100%,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优于西药组。冯耀庭[34]采用火针配合药罐、毫针治疗带状疱疹,疏通瘀滞,祛湿排毒,清肝泻火,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不良反应少。范梁松等[35]取皮损部位的龙头、龙体、龙尾、龙眼结合夹脊穴放血,以热引热、驱邪扶正,使通则不痛,治疗36例患者,总有效率97%。黄瑛等[36]中药冷敷护理加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96.8%。林荔君[37]采用火针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泛昔洛韦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该治疗方法在促进止疱、结痂疗效和中医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

5 灸法

灸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保健、防病、治病之效,灸法可用姜片、蒜、药饼等药物,《备急千金要方》中有提及热证灸法的作用,灸法可开门泄邪,解毒止痛,通行气血。

李瑾[38]采用艾条回旋灸法治疗带状疱疹,治愈率为100%。史兴忠等[39]应用灯芯草灸疱疹局部以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止疱、止痛、结痂时间和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单纯西药抗病毒组。左甲等[40]给予阿是穴铺棉灸结合围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治疗99例,总有效率92%。李洋[41]对30例带状疱疹患者应用雷火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与西药治疗相比,明显缩短了带状疱疹的疼痛时间,并能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曹榕娟等[42]在带状疱疹皮损部位采用棉花灸治疗,与服用阿昔洛韦片的对照组对照,患者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少,治疗有效率达93.33%。

6 穴位注射

张曼[43]将4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B12对足三里及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聂红梅等[44]用针刺和拔罐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患者,针刺合谷、血海、三阴交、太冲、曲池、支沟,在此基础上根据病位差异进行取穴的加减,并在疱疹局部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同时在足三里、曲池或夹脊穴中任意选择两穴注射2mL的柴胡注射液。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薛南玲[45]针刺夹脊穴并加用电针,30min后用100mg,2mL的肌苷注射液与0.5mg,1mL的维生素B12混合,注射在夹脊穴及疱疹的周围,总有效率94.73%。许纲等[46]将99 例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三组,每组患者都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围刺组在此基础上取疱疹周围阿是穴针刺,穴位注射组在疱疹周围阿是穴处注射甲钴胺注射液配伍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组在围刺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结果显示联合组止疱、结痂和脱痂时间均早于其他两组,且联合组患者局部疱液中NSE、SP和CGRP含量较治疗前下降最为明显。由此得知,穴位注射结合针刺镇痛显著,疗效显著。

7 小结

带状疱疹是体表突发分布带状簇集性水疱的急性皮肤病。笔者通过整理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献,总结发现如下:西医治疗带状疱疹以抗病毒、止痛、消炎为主要原则,治疗药物多选用伐昔洛韦、维生素,但通过西医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易遗留后遗神经痛。中医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疱疹干燥、结痂、脱痂时间较西医疗法短,镇痛效果佳,后遗症较少或无,疗效较好,临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夹脊火针疱疹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