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河源城市形象塑造研究

2020-01-09 14:07许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河源译码城市形象

■许波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从城市建造到城市美化,再到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关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丰富。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急剧加速,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拥堵、城市同质化和环境污染等共性问题也日益困扰着众多城市。因此,关于城市品牌、城市形象的研究也迅速增加,这些研究为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在展现城市魅力、吸引优秀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从多角度促进城市综合发展。

城市整体形象塑造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核心。城市整体形象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核心诉求,次级形象根据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局部特色来界定,城市整体形象和次级形象能显著影响城市各种利益相关者,而由于城市的环境缺陷、功能欠缺使城市利益相关者感到不满意,也会产生对城市认知的负面反应因素[1]。找准城市形象定位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必要前提。城市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建设特点鲜明、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素质,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方法和出发点[2]。城市形象是一种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综合表现和具体感知的结合,塑造城市形象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感受到一所城市的理念、精神所在,对城市形象的研究要塑造和感知并重[3]。互联网思维中的口碑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等思维方式,也能用于分析城市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从口碑思维下的理念识别、用户思维下的行为识别和产品思维下的感知识别等三个方面进行城市形象塑造[4]。

城市形象通常是从理念识别系统、感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等各方面来进行研究。理念识别系统来源于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和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感觉识别系统体现在城市外观方面,如标志性建筑、核心景观等。行为识别系统通过规范各类城市主体的行为规范来塑造鲜明独特城市个性和城市理念。

一、河源城市形象塑造现状

(一)城市形象塑造方向不明确

在塑造城市形象时,理念识别需要与当地的地理特色、历史传承和文化民俗等不断进行交互融合,使城市规划做到有章可循,最终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形象。通过调查河源市近几年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发现城市形象定位前后不一,在河源城市宣传片中出现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恐龙之乡”“广东绿谷”“大美河源,绿野仙踪”“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山情水韵,诗画河源”“温泉之都”“山水之城”“红色经典”“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等10多种城市名片。可想而知,面面俱到的宣传与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是难以兼顾的,最终只会导致城市定位模糊,城市形象塑造难见成效。

(二)政府协调机制欠缺

城市行为识别系统通过规范政府、市民等各类城市主体的行为规范来塑造鲜明独特城市个性和城市理念,这些主体相互影响、共同发展。2017年河源市政府提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深化开放中谋求跨越式发展,推动河源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把河源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城市。在塑造核心城市的城市形象过程中,政府应该从政策、财政、教育、媒体、宣传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改变以往在招商引资、旅游推介和城市宣传等方面各自为政的情况。出发点不同,城市形象宣传的立足点也就不同,最终导致城市形象混乱无序。

(三)城市规划缺乏战略性

城市规划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来进行规划。但河源在前期进行城市规划时,缺乏立体调查与分析,未从城市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产业分工等因素综合分析,只是简单地从城市当前的基本功能进行规划,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比如道路狭窄导致交通拥挤、地下管网不足导致雨天排水困难、人口快速增加导致供水不足等。当城市要进一步发展时,旧城改造很难实施,只能向外扩张,但这又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城市形象难以保持一致,老城区的破旧和新城区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河源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形象塑造

城市的竞争力在于城市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现代城市大多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建筑,这又导致了城市形象的雷同,大部分城市缺乏鲜明的个性。城市形象定位是建立在城市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充分利用城市自身优势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千万要避免城市定位中的求大求全,最后丧失城市个性,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形象定位需要充分收集和挖掘城市现有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找出其中能代表河源特点的独特之处。同时,还需要了解河源的外界形象,了解市民、游客和其他民众对河源的评价,寻找其中的差距和不足。

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准确的城市定位,但是大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先进行城市规划,然后再考虑城市定位,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河源虽然建市比较晚,但在建市之初,对城市定位比较模糊,在产业规划、功能规划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相对落后,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变动,城市形象塑造难以形成合力,不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河源城市形象塑造时,一定要先准确界定河源城市形象定位,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满足城市长远发展要求,再以此为基础打造河源的城市优势,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三、河源城市形象定位的依据和选择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

扎根理论研究取决于数据的丰富性,城市形象塑造需要综合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区位优势和城市定位,不断地去分析、归纳和比较。课题组收集了有关河源历史文化、区位优势与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了河源城市形象定位和塑造现状、河源城市形象感知等资料,具体有:(1)河源城市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政策文件等;(2)课题组从CNKI数据库收集整理的论文;(3)通过百度、新浪微博等收集到的河源城市形象相关评论;(4)课题组通过走访、调查得到的河源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和地区特色等形象;(5)通过百度、新浪微博、优酷和爱奇艺等网络收集到的河源优势资源、区位优势和环境现状的相关资料;(6)河源城市形象塑造历程的相关资料,如城市宣传、旅游宣传、大型主题活动等;(7)河源市民及游客的访谈资料。

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印证,剔除部分与事实不符的资料,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反映河源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将分析过的资料定义为河源城市资料开放性译码分析(见附表1)。

(二)开放性译码

扎根理论研究首先是进行开放性译码,这里需要对大量相关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并逐步提取概念和挖掘范畴。在开放性译码的过程中,对所收集的资料要进行整理,保持开放的态度,将新的发现及时融入。开放性译码通常有以下步骤:定义现象(概念化)、挖掘范畴、为范畴命名、发展范畴的性质与维度[5]。通过对概念和范畴的讨论,在对已收集的河源城市资料进行反复对比思考后,概括出了23个概念,进一步进行归纳整理得到6个范畴:区位优势、资源特产、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旅游风景和城市转型(如附表1所示)。

(三)主轴译码

主轴译码是指通过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开放性译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的过程[6]。在进行主轴译码时,目的不是为了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而是为了发展主范畴和副范畴,即更进一步地发展范畴。从前面的相关资料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代表了河源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和发展趋势,是河源独特的城市特征。因此,本文开放性译码中的得到的概念和范畴仅存在“资料——概念——范畴”的逻辑关系,不存在典范模型的逻辑关系。于是考虑到河源城市形象塑造的实际需要,主轴译码将以概念和范畴为基础,进一步提炼主范畴。

本文从6个范畴(区位优势、资源特产、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旅游风景和城市转型)中归纳出4个主范畴,分别是粤东北核心城市、客家文化名城、休闲旅游胜地和生态宜居城市。其中,“粤东北核心城市”由“区位优势”范畴和相应的2个概念构成。“客家文化名城”由“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2个范畴及其对应的5个概念构成。“休闲旅游胜地”由“资源特产”和“旅游风景”2个范畴及其对应的10个概念构成。“生态宜居城市”由“城市转型”范畴和相应的7个概念构成。

(四)选择性译码

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译码,进一步提炼核心范畴,把它同其他范畴进行系统关联,补充完整概念化不清晰的范畴。就河源城市形象塑造而言,选择性译码需要归纳出一个核心范畴,能统领其他的范畴,并以此作为河源城市形象定位,进一步围绕这个定位来塑造河源城市形象。

通过对“区位优势、资源特产、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旅游风景和城市转型”这6个范畴的继续分析,尤其是对“粤东北核心城市、客家文化名城、休闲旅游胜地和生态宜居城市”这4个主范畴的进一步分析,并对比初始收集资料和访谈,发现“诗画河源、古邑新城”是河源最贴切的整体城市形象定位。

“粤东北核心城市”是河源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定位,“诗画河源、古邑新城”体现了河源作为粤东北门户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新发展、新要求、新目标。“客家文化名城”是河源客家文化、地方民俗、悠久历史的发展和传承展现,“诗画河源、古邑新城”体现了河源从生态角度发展和保护各种历史遗迹、革命文化,建设客家文化新城,以新的面貌来推动客家文化的蓬勃发展。“休闲旅游胜地”是河源万绿湖等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的集中体现,“诗画河源、古邑新城”体现了河源开展生态旅游,提升旅游体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把河源建设成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的决心。“生态宜居城市”是河源发展优势生态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新城的集中反映,“诗画河源、古邑新城”诠释了河源继续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目标和方向。

四、河源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前面的译码分析得出科学可行的河源城市形象定位,河源城市形象的塑造就有了清晰的方向,以城市形象的定位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注重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塑造个性鲜明、生态宜居、文化厚重的城市形象。

(一)以城市形象定位为基础,塑造个性鲜明城市理念形象

城市理念形象是城市形象的核心,是城市人文精神、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统领了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在河源城市理念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需要从河源城市形象定位出发,城市建设遵循统一的理念,通过历史发展、客家文化等去塑造,如河源客家文化公园的“客家古邑家训文化”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发挥河源的区位优势,突出河源的独特个性。在河源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以“诗画河源、古邑新城”的城市形象定位为基础,引导民众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展现健康正面的精神风貌,勇于进取的客家新城创新意识,以此塑造鲜明的城市理念形象。

(二)以城市综合素质提升为契机,统筹规划城市行为形象

城市行为形象取决于城市核心主体——市民。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又是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市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城市行为形象。因此,塑造城市形象需要每个市民的积极参与,政府需要统筹安排,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市民行为,增强市民之间的信任,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归属感、对城市行为的认同感,使市民能积极主动地维护城市行为形象。

河源市政府以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创文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规范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摆乱卖等,培养市民爱护公共设施,建立和谐邻里关系,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积极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如对口扶贫、农村支教、助学和环保等,组织评选“河源好人”活动,对见义勇为行为给予积极正面肯定和制度保障等。这些都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行为形象。同时,政府应继续举办更多有影响力的活动,如客家文化旅游节、万绿湖国际马拉松等,通过这些活动向外展示河源城市形象,以客家文化为基础,凸显出“古邑新城”的城市行为形象。

(三)以民众城市体验为出发点,创新设计城市视觉形象

城市视觉形象是城市形象塑造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城市形象的直观体现,包括各类建筑、景观、广告、文字、方言等,特别是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景点的建设与管理。在进行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时,应以城市形象定位为基础,从民众体验为出发点进行科学规划,注重城市体验,注重创新设计,不能随着政府领导的更迭而随意改变。

河源山清水秀,还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底蕴,但是全国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特点,要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从客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关注民众对城市的感受体验,在创新城市视觉形象的同时,提供多角度、立体的城市体验。通过前面的扎根理论分析,设计河源城市视觉形象时要围绕“诗画河源、古邑新城”来进行,突出河源自身优势,突出河源的秀丽风景、新时代的客家新城风貌。2015年河源市为了弘扬传统客家人文精神,制作了“客家妹”系列动漫公益广告,引导城市文明风尚,这就是一种创新时尚的城市视觉形象,但可惜的是后来没有进一步宣传。

在塑造河源城市形象时,必须以准确可行的城市形象定位为基础,从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三个方面关注民众的消费体验。只有真正分析民众需求,从民众角度出发塑造城市形象,才有可能创造愉快的城市体验,推动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实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把河源建设成生态宜居的客家新城。

猜你喜欢
河源译码城市形象
极化码自适应信道译码算法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基于扩大候选码元范围的非二元LDPC加权迭代硬可靠度译码算法
分段CRC 辅助极化码SCL 比特翻转译码算法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基于校正搜索宽度的极化码译码算法研究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关中城市形象传播的原则、策略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