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应用于英语公选课教学之理论探讨

2020-01-09 15:5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导向理念教学模式

龙 静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一、产出导向法的内涵与特点

由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是中国学者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尝试。经过若干年的不断完善,产出导向法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构成教学理念;“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构成教学假设;教学流程由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过程从“驱动”到“促成”,再到“评价”[1]。作为本土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石,从社会文化视角出发,以“输出假说”和语言学习为目的,倡导“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既有产出活动,又有输入活动,驱动方法和促成手段方法相结合。产出导向法认为,输出是起点也是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同时,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其重点突出的是产出活动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这种输出与输入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理念必将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是舶来品,它不是单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导的非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流程如下: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初步理解知识;课上,学生主要开展讨论,进行实践和完成作业。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辅助者,其作用是答疑、批改作业、参与讨论或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课件等教学材料,让学生在课前学习;课堂的小组讨论及作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深化。

国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同时研究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的差异及利弊以及如何将最新教学技术和理念应用于翻转课堂。美国知名学者罗伯特·塔尔伯特(Robert Talbert)指出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倡导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完成知识传授环节,课堂上主要是使得学生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内化和吸收知识[2]。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保持着浓厚兴趣,不少学者侧重将国外相关研究介绍给国内学术圈,并且尝试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和研究。

三、产出导向法与翻转课堂的适切度

产出导向法与翻转课堂在理论上有多处契合点,其适切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教学创新、教师定位和学习评价。

(一)教学创新一致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掌控整个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内容单纯地展示出来,评价方式也是传统的纸质测试。而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所倡导的课堂教学都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被完全转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结合现代科技,不单在课堂上单一呈现,课前和课后都能传达到学生。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不再是单纯口授,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和研究。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的评价方式多元化,既注重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

(二)教师定位一致

产出导向法明确提出,教学以学习为中心,教师起到协助支撑的作用,发挥脚手架的功能。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提供课前学习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和研究,课后辅助学生进行复习和反思。由此看出,在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中,教师都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参加教学活动,达到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确切理解和掌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三)学习评价一致

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都提倡多角度、多方式评价学生,将评价视为一种检查。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产出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也能对教学节奏进行适当调整,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3]。

四、产出导向法对翻转课堂的指导意义

产出导向法是系统的教学理念,基于中国的教学特点产生和发展起来,可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课堂的教学应用提供教学目的、学生角色及整体教学步骤方面的规范和指导。

在教学目的方面,产出导向法明确规定教学是以产出为导向的,既强调产出过程(producing),又强调产出结果(product)。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模式,必须要明确其教学目的。在产出导向法“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要以产出和实用为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高尚的人文情操,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系列教学活动。

在学生角色方面,产出导向法强调的是“学习中心说”,强调教学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这就意味着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导者[4]。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翻转课堂中进行多种学习活动,可以是讲授、陈述、小组讨论、辩论等。学生是大多数学习活动的行动者,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和辅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仍然必须起到引导、协助和评价的作用,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教学步骤方面,产出导向法涵盖三大流程,即驱动、促成和评价。在这三大流程的规范指导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步骤也可以分成课前的指导与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的驱动、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协助和促成以及课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

五、公选课改革的必要性与方法

(一)公选课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内学者渐渐意识到了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对实际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各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了越来越多的英语选修课程,对大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和相关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阶段大部分选修课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不强,经常对选修课持“选而不修”的消极态度。同时,学生对选修课的质量要求日渐提高,需要教师在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持续努力。笔者长期担任英语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发现由于选修课课时少、内容宽泛、学分少等原因,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外巩固时间严重缺失,学习效果不佳。因此,选修课的发展急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二)公选课改革的方法

针对英语公共选修课时紧凑、课堂时间有限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等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为了最大化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应该“退居二线”,主要进行课前引导、课上指导和辅助、课后检查和评价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学习;另一方面,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输入”任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把驱动环节打造成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多形式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这种由自我掌控的无压力的学习环境更能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教学资料之后,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充足的课堂时间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能更深刻地将知识点内化,完成产出任务。

猜你喜欢
导向理念教学模式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