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读写融合教学研究

2020-01-09 15:50安慧颖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高中语文意识

安慧颖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关于“读”和“写”的关系,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早已给出了看法:“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即擅长阅读的人很容易擅长写作。”[1]由此也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天然上就有统一与融合的特性。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深化写作的主题与内涵;写作也能够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通过阅读来丰富写作、如何通过写作来实现阅读能力的升华,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任务[2]。

一、高中语文读写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意识不强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读写一体化的意识,缺乏创新的意识指引,这阻碍了教师在语文教学方式上的突破,导致语文教学活动陷入瓶颈。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策略选择上具有差异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侧重,或是重视阅读而轻视写作,或是重视写作能力却缺乏阅读训练。笔者从事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外教学辅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存在很大差距。有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在文字表达与写作上有一些不足;有些学生的写作技巧很好,但缺乏素材的阅读与积累,文笔晦涩、感情不足,语言表达也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但由于教师缺乏读写融合教学的意识,因而影响了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整体理解,也影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二)读写综合教学缺乏趣味引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激发情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抒发,以满腔的热情投入阅读与写作中[3]。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增强读写融合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与乐趣。不可否认的是,许多高中语文课堂仍旧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的语文知识接收器,缺乏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盲目记录语文知识点,却忽视了对阅读和写作的深度思考,停留于表面知识点的记忆,无法真正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堂缺少趣味性,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参与课堂读写融合教学的热情,影响学生读写能力的进步。

(三)读写融合教学缺少适宜方式

在教学中,也许教师可以意识到读写结合统一培养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读写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缺少合适的途径去协调阅读与写作两种能力,缺少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产生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的意识。或是由于应试教育的要求,必须将高考要求放在首位,缺乏培养学生兴趣或者尝试读写融合教学的时间,无法实现两种能力有机统一。高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增强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但缺乏适宜的读写融合教学方式直接导致读写融合教学课堂的效率低下,无法真正发挥读写融合教学的价值,影响学生对读写融合教学的理解和支持。

二、优化高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的途径

(一)增强教师读写教学意识,丰富教学素材

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读写融合教学的优势,并不断增强读写融合教学的意识,这是保证读写融合教学顺利落实的关键一步。只有语文教师转变了教学思维,具备了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意识,才能在现实教学中落实读写融合教学的原则,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丰富教学素材也是优化读写融合教学的重要途径。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是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全面合理的阅读资源库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好课本内容。目前的课本中所选取的课文内容丰富,涵盖文言文、古诗词、散文、小说、随笔、传记等大部分常见写作体裁,是非常适合高中阶段学生阅读训练的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用好这一重要阅读资源,尤其是注意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写作知识。在常规的课程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中基本包含全部阅读素材以及多种多样的优质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着向学生介绍相关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一定要经过仔细筛选。例如:可以在新课标课外必读书目中寻找适合学生进行训练的课外书籍,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源;也可在慕课平台寻找优质的资源,向学生介绍,引导学生合理阅读。总而言之,要利用好课上与课下的时间,为学生搜集优质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二)创设学生读写融合学习的激励机制

在高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学习激励机制,是为了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更加快速地参与到读写融合教学的课堂之中,进而跟随教师进行读写综合训练,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创设学生读写融合学习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读写融合课堂的积极性。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加入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积极性,用趣味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与注意力,进而推动读写融合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趣味性较强的语文写作方式能够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提升学生在语文写作课堂中的主动性[4]。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可改变通常的任务型写作方式,变为阅读型写作:利用网络等途径搜集著名作品资料,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之后启发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再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教师在阅读训练中穿插写作教学。例如:在课文《赤壁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VR等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赤壁风光,使学生对苏轼创作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创新读写能力综合训练的新途径

训练写作与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思路就是将阅读融入写作,在写作中深化阅读。通过互相融合的方式,最终实现共同训练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的目的。阅读型微写作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式,读后感、改编等都可以归为此类。阅读型微写作能够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方向和阅读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话题式或是感悟型写作,深化对素材的理解。这样的微写作练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阅读型微写作的方式进行训练,要求教师与学生对文章内容都非常熟悉。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文章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样才能给学生讲解好文章内容,方便学生理解体会文章内涵。学生也必须详细阅读文章,仔细深入解读内涵并进行思考,进而结合写作主题完成写作训练。

在选择写作阅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对学生有深入的调查,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提高选择阅读素材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真正实现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目的。随笔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具有短小精悍、表现形式灵活自由的特征。也正因为随笔具有短小、灵活、率性的写作特点,其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补充[5],因此,随笔也是一种合适的写作训练方式。随笔具有短小灵活的特点,所以训练时不应有过多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做好讲解、大胆放手的原则,为学生讲解好随笔的写作技巧后,不过多干预学生创作的选择,给予灵活的主题,鼓励学生多元化创作,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阅读与写作的全过程。

结语

写作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天然整体,缺一不可,不能顾此失彼,需要有针对地选择读写融合教学。教师要转变固有思维,创新读写融合教学的新途径,契合学生的学习诉求,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读写互促融合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高中语文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Letter time 书 信 时 光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国际扫盲日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