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碱不良反应文献概述

2020-01-09 16:23王丽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平滑肌注射液用药

王丽萍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罂粟碱的通用名为盐酸罂粟碱(papaveringe hydrochloride),是一种阿片类生物碱,其分子量为375.85,无明显的麻醉性,化学名称为 1-[(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6,7-二甲氧基异喹啉盐酸盐,具有非特异性平滑肌松弛作用,常被用作血管扩张药,具有抗血管痉挛、扩张血管、镇痛、改善微循环、加速组织扩张的作用,因而临床上应用广泛。

有关罂粟碱的不良反应报道不多,药品说明书中收录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黄疸;注射部位发红、肿胀、疼痛;过量可致视物模糊、复视、嗜睡等。现将一些近年来报道的有关罂粟碱的其他不良反应加以汇总,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罂粟碱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以注射用药居多,包括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根据现有报道,按累及的系统和器官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 几类:

1 生殖系统

1.1 致阴茎异常勃起

陈玉英[1]等报道在919 例行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的病例中,异常勃起(时间≥4 小时)的为67 例,其中部分同时伴有纤维变性和局部硬结发生。这是由于罂粟碱在体内发生药物代谢异常或海绵体自身的病变导致麻痹的平滑肌不能及时恢复,静脉瓣膜长时间闭合未能开启,因而发生异常勃起。

吴声[2]报道在使用罂粟碱对当事人进行阳痿鉴定时,在全部34 例样本中出现头晕(低血压)4 例、疼痛4 例、异常勃起(超过6 小时)2 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8%、11.8%和5.9%。吴声认为,造成头晕(低血压)的原因可能与罂粟碱扩张血管的同时造成短时间内血压降低,从而引发头晕有关;而罂粟碱的使用剂量不当可导致勃起异常(2 例异常勃起发生者的罂粟碱用量均为60 mg),建议在使用时针对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应给予差异化给药。吴声等认为罂粟碱与酚妥拉明合用可明显降低异常勃起的发生率,其中酚妥拉明的用量宜掌握在1 mg,且罂粟碱的用量年轻人不易超过30 mg,年龄大者(超过45 岁)不宜超过45 mg。

1.2 致海绵体硬结

李凤菊[3]等报道1 例男性患者因多次自行注射罂粟碱(每次30 mg,每周2~3 次,用药周期约3 个月)导致双侧阴茎海绵体硬结。

2 泌尿系统

程华[4]报道3 名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静脉滴注盐酸罂粟碱3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后,3 人分别于第5、5 和7 天出现急性尿潴留,停药次日则恢复正常排尿。分析认为盐酸罂粟碱为非特异性平滑肌解痉剂,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因而增加输尿管及膀胱括约肌张力而引起排尿困难,造成尿潴留,鉴于3 名患者均患有前列腺增生症,因此提示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在使用罂粟碱进行静脉滴注时尤其要注意诱发尿潴留的风险。

戴勇等[5]报道1 例60 岁的女性患者入院后静脉滴注罂粟碱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中),每天1 次,3 天后查心电图,提示出现心肌梗死,当日同时出现排尿障碍,并伴尿潴留。考虑此种情况的产生与罂粟碱对脑及冠状血管平滑肌的非特异性松弛作用和其在周围血管的同类作用比较相对较弱有关,因而造成冠状血管血流减少,产生“盗血现象”,从而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产生。同时罂粟碱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引起排尿困难,造成尿潴留。

3 皮肤及其附件

王静[6]报道1 例患者以外伤骨折入院,手术后给予肌内注射盐酸罂粟碱30 mg,每间隔 6 小时使用1 次,3 天后出现红色高出皮面的皮疹,停药后辅以抗过敏药,患者的症状逐渐解除。具体原因待查。

高夕英等[7]报道在16 例使用罂粟碱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每日1 次静脉滴注的患者中有8 例用药后周身出现散在的红色皮疹,略高出皮面,压之褪色,有痒感。判断为静脉滴注罂粟碱所致的不良反应,辅以地塞米松后症状缓解,再次使用罂粟碱后皮疹又加重,停用罂粟碱后症状消失,诊断为因使用罂粟碱引起的不良反应。

李艳芹[8]报道1 例因患者肌内注射罂粟碱30 mg约30 分钟后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经对症治疗16 天后始见好转。

张银弟等[9]报道1 岁半的男性患儿因外伤手术后为防止血管痉挛肌内注射罂粟碱15 mg,每日3 次,第1 次注射20 分钟后即出现荨麻疹团,第2 次再次注射后症状加重,同时伴烦燥不安、面色潮红、心率快,停用罂粟碱1 天后荨麻疹症状消失。

安金杰[14]报道1 例37 岁的女性患者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医嘱静脉滴注罂粟碱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约20 分钟后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包括胸闷憋气、心慌、呕吐、周身出现散在红疹、意识清楚、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立即停用罂粟碱并给予吸氧、升压、抗过敏及补液等对症治疗,约30 分钟后患者症状改善。

4 消化系统

4.1 致严重腹泻

张丽[10]报道1 例65 岁的男性患者因头晕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入院,期间静脉滴注罂粟碱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 中),每天1 次,注射后第2 天患者在无其他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腹泻,稀水样便,不伴恶心、呕吐及腹痛,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潜血阴性。经停用罂粟碱后,上述腹泻症状消失。分析认为,可能与罂粟碱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导致细胞内的cAMP 含量升高,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因而出现肠蠕动增加及肠液分泌增多而致腹泻有关。进而提出因老年人的机体动能减退,临床使用时最好选用其他血管扩张药;如确需使用罂粟碱时,也应尽量避免静脉滴注,且不宜长期使用。

4.2 致肝功能损伤

杨海等[11]报道1 例77 岁的男性患者手术后静脉注射盐酸罂粟碱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每天1 次,共注射2 天。术后第1 天患者出现腹部膨隆、肠鸣音,给予胃肠减压引流后上述症状减轻;次日(术后第2 天)患者的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急剧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产生药源性肝损伤。经分析认为所出现的上述现象系由注射罂粟碱引起的,亦与患者的自身免疫及基因多态性有关。

4.3 致肠梗阻

厉运收等[12]报道1 例43 岁的男性患者以手外伤入院行断指再植术,术后常规应用罂粟碱60 mg,肌内注射,每6 小时1 次。术后第2 天(肌内注射罂粟碱 60 mg×4 次后)即出现腹胀,并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经腹透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对症治疗2 天无好转;术后第4 天停用罂粟碱并肌内注射新斯的明10 mg,共2 次,腹胀明显减轻,直至完全好转。分析认为此种情况可能与患者对罂粟碱具有的对平滑肌的非特异性松弛作用较为敏感有关。

5 呼吸系统

王瑞琴[13]报道1 例患者因胸闷发作加重入院,在静脉滴注罂粟碱30 mg 后次日出现干咳、胸部憋闷,经对相关使用药物及操作分析排查后,确认与滴注罂粟碱有关,后停用该药,再未出现干咳。

6 神经精神问题

高夕英等[7]报道在16 例使用罂粟碱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每日1 次静脉滴注的患者中有5 例用药后出现入睡困难,用药期间此种现象持续存在,停用罂粟碱后睡眠恢复正常。

7 肌肉及骨骼系统

高夕英等[7]报道在16 例使用罂粟碱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每日1 次静脉滴注的患者中有3 例用药后出现下肢疼痛,查体无明显压痛,反复出现用药后疼痛加重,经停用罂粟碱后,疼痛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

8 心血管系统

8.1 致低血压、心搏骤停

崔德壮[15]报道1 例22 岁的男性患者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断臂再植术,术前为减轻吻合血管痉挛,缓慢静脉注射罂粟碱注射液30 mg,15 分钟后出现低血压、心搏骤停。分析认为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为该患者对罂粟碱发生超敏反应,以致长时间严重低血压而致心搏骤停。

8.2 致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张宪等[16]报道3 例在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罂粟碱(均为30 mg)进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测定时引起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析认为可能与罂粟碱引起心室复极不一致有关,进而造成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在用罂粟碱进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测定时需谨慎,并做好预防突发不良反应的准备,且在Q-T 间期延长者或由于注射造影剂等引起Q-T 间期延长时不宜进行此项测定。

其他如一些来自国外的报道[17]提示在颅内动脉瘤术SAH 后使用罂粟碱治疗脑血管痉挛时可能导致的某些并发症,如血流动力学改变、瞳孔改变、高热以及代谢性酸中毒、脑血管痉挛加重、癫痫发作、脉络膜梗死等。上述情况在临床工作中亦应引起足够重视。

9 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除此之外还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后遗效应及药物依赖性等。以上报道中罂粟碱作用于皮肤及其附件产生的皮疹即属于变态反应的一种。

由以上报道可以看出,罂粟碱的不良反应涉及人体的多个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良反应发生既有药物本身的药理、药效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产生的作用,也有因患者本身的个体差异而导致的个别情况。

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严格按药品使用说明用药,避免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使用前做好应对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准备工作,了解同类操作时已报道的不良反应案例;用药后密切观察使用者的反应,尤其注意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切不可掉以轻心。某些情况下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如“微量泵入”[18]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罂粟碱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对临床使用中罂粟碱出现的不良反应加以汇总,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避免或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一些程度较轻的不良反应可在停药后自行缓解并消失,而另一些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应在停用罂粟碱的同时辅以药物或其他措施对症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同时,部分不良反应的产生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平滑肌注射液用药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瘦素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及ROS表达的影响
ANO1抑制剂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
螺旋CT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