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出台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

2020-01-09 20:40
湖南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境普查种质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湖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特色资源,扩大资源保存数量并丰富多样性。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发展现代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规划》提到,至2035年,湖南省新增各类农业种质资源6万份以上,保存总量10万份以上,完成3万份以上种质资源重要性状鉴定评价、1万份以上具有优异性状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发掘和创制1000份以上有重要育种应用价值的新种质;将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畜禽水产基因库、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库打造成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力的资源库,农业种质资源能满足湖南省未来50年的战略发展需求。

《规划》提到,将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2021—2025年,对未参加全国第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县市区开展全面普查,对已参加普查的县市区进行补查,对普查收集不全面的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展系统普查收集;由省级保护单位牵头,针对珍稀、濒危、特有、特色资源和地方品种资源开展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古老地方品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以及其他珍稀、濒危等资源;建立完善“十年一大查、五年一补查、一年一更新”资源普查收集机制。

至2035年,收集各类种质资源6万份。其中:2021—2025年收集3.5万份,2026—2030年收集1.5万份,2031—2035年收集1万份。

2.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保护2021—2025年,建成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库4个,水稻、旱杂粮、油料、蔬菜、果药杂等种质资源繁殖与更新复壮中心5个,农作物种质资源原位、异位、原生境保护圃(区、点)40个,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10个,水产遗传资源保种场(区)5个,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中心和原生境保护区5个。

2026—2030年,建成水稻、旱杂粮、油料、蔬菜、果药杂等境外和省外资源引种隔离试种中心5个,农作物种质资源原位、异位、原生境保护圃(区、点)30个,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10个,水产遗传资源保种场(区)5个,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中心和原生境保护区5个。2030年前,完成资源接受、数据整理、分类分级登记、统一身份信息管理、编目入库(圃),并上交国家库。

2031—2035年,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原位、异位、原生境保护圃(区、点)30个,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10个,水产遗传资源保种场(区)5个,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中心和原生境保护区5个。

3.农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2021—2025年,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水稻功能基因数据库、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水产遗传资源数据库、农业微生物数据库各1个,对编目入库资源信息实现分类分级管理,开展资源基本性状鉴定、信息发布共享等服务。

2021—2035年,以省级资源库为依托,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搭建专业化、智能化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开展资源精细鉴定评价,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并对记载、鉴定、发掘、分析的性状和特性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实现资源鉴定评价信息分类入库、分级上网。种质资源的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型鉴定,2021—2025年完成3000份,2026—2030年完成3000份,2031—2035年完成4000份。

4.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至2035年,创建50个以企业为主体的资源开发利用中心,即农作物15个、畜禽15个、水产10个、农业微生物10个。

猜你喜欢
生境普查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性状及种子质量研究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