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蛋期种鸡饲养管理

2020-01-09 20:46王传青封士军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蛋期体况种鸡

王传青 封士军

(1,江苏省灌云县四队镇动物防检站 222200;2,江苏省灌云县畜牧兽医站 222200)

1 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种鸡育成期的饲养目的是控制鸡群体重和均匀度,促使鸡群在开产前获得良好的体况和较高的均匀度,要保证存栏数量准确、称取料量和体重准确,并且在饲喂过程中做到快、准、均。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制定严格的饲喂和操作程序,认真按照操作规程饲喂鸡群,将每天的饲喂量、饮水量、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统计和记录,保证登记的各种数据准确,为今后提高理论依据,更好地完成饲喂管理工作[1]。

种鸡生长到15~16 周后性器官发育迅速,如果此时饲养密度过大,饲喂量不足,增重缓慢,会影响性器官的发育,致使开产后产蛋率上升速度慢,高峰产蛋率较低,整个产蛋期生产种蛋数量减少。从15 周后逐渐增加料量,以保证体重增长符合标准。但开产前料量也不能增加太多,否则性器官发育过度,卵泡排无序,在成熟后容易掉落到腹腔形成卵黄性腹膜炎,在产蛋期引起较高的死淘率。

根据种鸡体重和体况适时更换预产料,如果育成期饲料营养水平较高、鸡群体况良好,可以推迟更换预产料的时间,或者直接由育成料换成产蛋料,反之,育成料营养水平一般、鸡群体况较差时,需要提前更换预产料,促使种鸡在开产前达到理想的体况和性成熟,适时开产且产蛋率上升速度快[1]。鸡群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16~18 周由育成料更换为预产料,在产蛋率达到1%时由预产料开始更换为产蛋料,到产蛋率达到5%时更换结束。生产中应严格掌握更换时间,因为更换时间过早容易引起产蛋期发生钙抽搐症,如果换料时间过晚,在产蛋早期容易产软皮蛋,降低鸡蛋合格率。

2 开产到40 周的饲喂管理

种鸡在育成期为了控制全群均匀度需进行适当限饲,但从开产到40 周龄这段时间,不建议对种鸡进行限饲,因为此时种鸡产蛋率上升速度快,或者处于产蛋高峰时期,对各种营养需求较多,为了满足鸡体生长发育、体重维持和产蛋需要,除了供给种鸡优质、营养全价的种鸡饲料外,需要适当增加种鸡饲喂量,尽量促使鸡群摄入更多的营养。

同时为了刺激鸡群尽量采食较多的料量,需要增加喂料次数,如果采用机械自动给料系统,可以每天饲喂4~6 次,促使鸡群每天都能采食完当天的料量。人工喂料中间需要用手匀料3~4 次,这样不仅可以刺激鸡群增加采食量,促使料量更加均匀,还可以检查饲料质量,尤其是易发霉结块的饲料,防止鸡群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现象[2]。

3 产蛋后期饲喂管理

种鸡在整个产蛋期体重增长缓慢,应尽量将种鸡体重稳定在要求范围内。在开产前鸡群平均体重偏低会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减缓性器官发育,推迟种鸡开产时间。但在种鸡产蛋后期应防止体重过大,否则鸡体过于肥胖,不仅会增加腹膜炎,还会降低种鸡产蛋率。种鸡产蛋后期体重过大,往往是从开产到产蛋高峰这段时间饲喂量较多引起的。

在种鸡产蛋高峰过后,应根据鸡群实际情况:体重、蛋重、产蛋率、舍温、饲料营养水平等及时减少饲喂量,防止机体过于肥胖,引起产蛋率下降现象。在减少饲料过程中,一定要随时监控鸡群体况和产蛋率情况,一旦发生产蛋率下降过快或体况不良时,应立即将减下来的料量补上,以免后期种鸡体重较高,对营养需求增加,降料幅度过大也会影响种鸡的生产性能[3]。

4 监测采食时间

在种鸡生长期间随时监测采食时间,也是正确掌控饲喂量的一项有力措施。正常情况下,种鸡在产蛋期采食时间为1.5~3h,如果采食时间少于1.5h 说明饲喂量过少,或者在饲喂过程中有洒漏现象。如果采食时间长于4.5h,说明饲喂量过高,或者饲料适口性差,舍内温度过高,鸡群饮水不足等。尤其是种鸡产蛋率上高峰前增料期间或者在高峰后的降料期间,应根据鸡群采食时间来衡量我们提供的料量是否适宜。同时在每天饲喂鸡群后应认真观察采食情况,一旦发现采食速度有所变化,应立即查找环境因素或管理原因,同时采食速度突然减慢,也是鸡群发生疾病的征兆。另外,饲料形状和饮水器的类型也会影响采食时间[4]。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掌握鸡群采食时间,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产蛋期体况种鸡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种猪系统营养解决方案
根据体况改变日粮饲喂量对妊娠期母竹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如何更好地管理母猪的妊娠期
新兴麻鸡父母代的饲养管理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