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院校特色思政课教学模式探析

2020-01-09 22:02王洪飞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航空思政

王洪飞 武 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防工业和科技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对航空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更高标准。

一、航院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社会主义大学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在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中,航空人始终坚定航空报国之志,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航空事业的发展献出全部力量。航空特色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要将航空精神注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航空报国情怀。

(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还需进一步把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依据教学大纲顺序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授课计划,将教材内容讲授给学生,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不够导致多问题并发。例如: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部分知识点清楚明了易于理解,部分知识点晦涩难懂、充满抽象理论。教师在各个知识点授课时间上的安排大致相同,并没有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浅显的理论一笔带过,较难的知识点照本宣科,导致学生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2]。

(二)学生考核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末成绩构成大致分为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和课堂提问两部分,不同教师对于两部分的给分比例也不相同。教师考核出勤时囿于时间因素,只能保证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签到或随机点名,导致教师期末给分时也难以确定学生名字和表现的对应。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多为期末开卷考试,学期中并不存在阶段性考核测验,导致教师难以结合学生接受程度进行针对性培养。综上两方面因素使学生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也令学生之间难以拉开差距。而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需要学生以极大热情投入配合,以上两个原因使思政理论课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教学中的“水课”,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

二、航空院校专题式教学的探索

航天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育人资源,如“罗阳精神”和歼-20 的研发应用在全社会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航空特色院校亟待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主导作用,不仅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俱佳的大学生,还要培养具有航空报国情怀的栋梁人才。

(一)航空院校开展专题式教学的理论意义

总体来看,部分航空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上并没有体现其办学特色。对于航空院校来说,航天精神不但与学校人才输出的培养目标相符,更是育人的良好素材。与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航空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摒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结合教学大纲进行研究探讨,将航空领域实际问题与教学大纲相结合,使之问题化,继而抛给学生进行探讨式学习,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参与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3]。教师备课环节中打破了各章节之间的壁垒,把全部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凝练成前后呼应并彼此独立的内容,且融入航天精神的一系列专题,教师根据专题明确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并以此为参照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航空专题式教学具有与时代接轨、重难点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办学特色向学生传递航天精神与培养学生航空报国情怀的可行办法和有效举措。

(二)航空院校开展专题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航空专题式教学不但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而且注入了具有使命感的航空精神,实现新时代航空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旧教学体系向新教学体系的转变。航空专题式教学拉近了学生与航空航天的距离,解读学生心中关于理论与现实的问题,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探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人性化,从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和主阵地作用。

三、航空院校开展专题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航空专题式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向新教学模式的必然转变,但是,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面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教师团队的专业性、新考核模式提出的难题。高校专题式教学不但要有意思,还要真实用;在实际开展中,不但要考虑课程理论,也要注重客观实际。

(一)结合办学特色形成示范课程

明确总结航空专题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国家并未针对航天精神出版相关教材,所以需要院校针对本校办学特色,与国家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推出的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将知识点进行再加工,从而实现从书本教学向专题教学的转变。例如: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热点事件为核心,对话学生群体广泛关注而又心存疑问的航空热点问题。此外,专题式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针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或探讨,令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可结合航天精神引导学生创作剧本,鼓励学生把航空英雄的事件表演并拍摄出来,利用互联网载体在校园及社会上传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如此一来,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提高教学团队的专业度

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学生养成合格“三观”的重要课程。备课环节需摒弃原有单打独斗模式,鼓励思政课教师集体背课,集思广益致力于课程创新,避免各个专题之间内容重复。专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把握时事热点的能力,因而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4]。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航空专题式教学顺利开展取决于合理的考核机制。由于专题式教学模式较新颖和灵活,为学生期末成绩的考核带来了一定难度。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学生间进行互评打分。由于成员间对彼此表现和投入情况的认识较为客观,学生之间互评打分也可起到相互督促鼓励的效果。其次,期末可组织师生集体观看学生情景剧作品,会后进行评议和打分,并将此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最后,笔试考核仍需保留,考题可从理论背诵转化为对已学航空热点事件的简答,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作答,由教师统一评价给出分数。

结语

航空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传统模式向航空特色专题式教学转变是大势所趋,符合新时代的背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主体地位,需着力于创新且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专业有情怀的教师团队以及健康合理的考评机制。航空专题式教学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教学创新,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进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猜你喜欢
理论课航空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