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话课更童话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的几方面

2020-01-10 00:39宋月红
课外语文 2020年25期
关键词:船工娃娃童话

宋月红

(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第八小学,广东 中山 528437)

在新课标提倡教改新理念的今天,在童话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也要探索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阅读教学方法,让孩子通过教师运用的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爱读童话、爱演童话、爱讲童话。若是在童话阅读教学中渗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童话作品,追求愉悦的体验,使儿童生活在幻想、乐观、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受到某种童话故事的影响,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童话的文学素养。如何能让小学生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有兴趣地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童话阅读教学中巧妙融入游戏精神

在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有趣的语言,把学生引进游戏一般的童话情境中,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充满童趣的言语中融入文本,这是吸引孩子学习童话兴趣的前提。比如我在教学《风娃娃》第一课时课堂开始的导入语:“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它很神秘,是带着谜语来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课件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风!”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来自风家族的这位小成员——“风娃娃”。过渡语:想和风娃娃交朋友的话就先来跟风娃娃打个招呼吧!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用带有生动而充满童趣的导语,一个活泼、可爱的“风娃娃”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瞬间拉近了与风娃娃的距离,调动了孩子们与风娃娃的交流的兴趣,当然,不仅仅是课堂开始导语需要这样的充满童趣的语言,在整堂课中都要有调动学生兴趣的语言。因此,在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过渡语言是首先需要琢磨、锻炼的。

二、用拟人化的教学情景来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执教《风娃娃》的第二课时,课堂开始以求助信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孩子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情趣也是非常浓厚。结尾以感谢信收尾,也让孩子们能够帮助风娃娃解决心中苦闷而感到学习的幸福。课堂开始、结尾,采用了这样一封拟人化书信教学环节贯穿全文,使孩子们对童话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参与表演,带领学生融入童话,感受童话形象美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可合理运用文中的角色让孩子们来扮演,童话故事中一般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设计教学。让孩子们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去亲自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阅读教学中可结合童话故事情节,组织学生以童话人物扮演的方式将故事形象地表演,通过这样表演的方式使故事情境再现和还原,这样的学习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童话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童话《巨人的花园》一文中巨人的三句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情景表演的形式来演绎巨人当时指责孩子们的场景,孩子们在和同伴的演绎中通过表情、动作、神态活灵活现将巨人的行为演绎得淋漓尽致,孩子在情景表演中自然懂得了巨人的内心想法。对这个故事的表演不仅需要学生融入课文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更需要学生具有大胆的表现力,还需要孩子对故事中人物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演绎,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这便是表演的魅力。

四、课堂要善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童话内涵

(一)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孩子学习童话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类课文有多种文体,比如:超人体、常人体、拟人体。这三种类型的童话文体对小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为了让孩子更有兴趣地学习童话,教师在课堂有意识地创设多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借助教学多媒体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形式,设计调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打造孩子们喜欢的童话阅读课堂教学。

如:教学《风娃娃》这一环节

【课件出示: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课件播放船工拉纤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到这视频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1:我觉得船工们很累。生2:我觉得船工们很辛苦。师:谁来演一演感受一下船工的辛苦?生:三名学生上台演船工的辛苦,其他学生体会读出船工的辛苦。

课堂教学的这一环节,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孩子亲眼目睹船工的辛苦,让孩子们合作现场情景表演,亲自体验船工拉船的不易,通过观看视频、情景表演,孩子们在课堂上对童话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浓厚了。

(二)在想象中游戏

童话阅读教学使用的游戏精神,最重要的是老师要保持一颗童心来教学,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以,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徜徉在童话幻想的世界中,培养他们的丰富的想象能力。

比如:教学《七颗钻石》这一课时,教师把它设计成一堂阅读活动课,课中采用了两项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活动一:进入录音棚。教师以采用进入录音棚的方式让孩子们尝试当播音员,意味着让孩子的朗读要读出播音员的水平。活动二:来到创作室。教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梦境中去想一想轻轻描述一个好梦,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这一堂课这两项活动的设计可以看出老师创设了游戏的情境,带领着同学们游戏于不同的地点、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朗读与思考中感受美,在想象中创造美,的确是一堂吸引孩子们的童话课。

五、在童话想象中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

(一)拓展话题,引发想象

孩子们读到的童话故事本身就是虚幻世界,因此老师在童话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结合童话故事的内容和学生实情灵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教师可根据教材要求达到的目标组织他们复述、改编、续写童话故事,以此发展学生丰富的语言学习能力,让学生敢于想象,勇敢创新,在童话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童话故事的力量。

比如:《风娃娃》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风娃娃做了这么多让人伤心的事,人们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生1:放风筝的孩子哭着说:“风娃娃,你真讨厌,把我最喜爱的风筝吹跑了。”生2:风娃娃,你能看清楚情况再吹吗?你把我的风筝都吹没了,我怎么玩?生3:收衣服的阿姨生气地说:这风真讨厌,我的衣服都不见了,这可怎么办?生4:路旁的小树哭着说:“风娃娃,你的力气太大了,我的腰都折断了,好疼啊!”生5:路边的小孩生气地说:“风娃娃,你真讨厌,把我的帽子都吹没了。”……这一环节,围绕“人们喜欢还是责怪风娃娃”这个问题,给学生们创设了放飞思维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深入文本情境 ,合理想象,使童话想象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尽情体现。

(二)创设情境、放飞想象

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内容,还需培养他们复述、表演和语言、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如《风娃娃》教学片断(一)。师:同学们, 风娃娃用尽力气为人们做了那么多事,可是只得到一部分人的称赞,更多得到的是人们对他的责备,他很伤心也想不通。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三)情境创设,学生对风娃娃说说原因

生1:风娃娃,你是为人们做事,可是你得量力而行。生2:风娃娃,有些事情不能用太大力了,会适得其反。生3:风娃娃,做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对别人有用。这一环节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和风娃娃对话,让孩子尽情地放飞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

总之,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充分借助童话类课文的特点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策略,调动他们学习童话的兴趣,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抽丝剥茧,明白童话故事中蕴含的深意,创造出童话阅读独特的教学模式,能够在课堂中培养出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童话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船工娃娃童话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