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芷青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探析

2020-01-10 21:17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疫毒化瘀利水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是肝炎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37个国家之一[1],其中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多。感染肝炎病毒后能引起急慢性肝损害、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其中肝硬化为全病程的转折点[2]。根据临床症状,不同时期的肝硬化分属于中医的“癥积”“臌胀”“黄疸”等病的范畴。肝炎后肝硬化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患者生活质量低下,而中医对治疗本病有其特点和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陆芷青教授(以下简称“陆老”)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陆老从医数十载,尤其擅长治疗肝胆疾病,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治颇有心得,现将其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肝硬化的发生多与湿热密切相关,多因湿热疫毒久羁于肝。肝主疏泄、主藏血,性喜条达,对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调节作用。而湿性重着黏腻,阻遏气机,影响了气机的升降,导致血行不畅,瘀阻肝络,脏腑功能失调则成“肝积”,即肝硬化早期。陆老认为此阶段以肝脾俱虚而湿热留恋、瘀阻肝络的病变较为多见。瘀阻日久,病程缠绵,病情的发展进入晚期,血行不畅,血不利则为水,水湿潴留则成“臌胀”。《医碥·肿胀》称:“气水血三者,病常相因,有先病气滞而后血结者,有病血结而后气滞者,有先病水肿而血随败者,有先病血结而水随蓄者[3]。”

分期论治

病毒性肝炎,湿热疫毒为外在的主要致病因素。虽然清热化湿解毒是治疗此病的主要原则之一,但陆老认为肝炎后肝硬化病程缠绵,病情复杂,故仍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特点加以诊治。

1.化瘀消癥顾肝脾

本病病位在肝。《灵枢·五邪》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恶血在内。”肝的脏腑功能失调,其病或在气或在血,或在脏腑或在经络,都能影响血液的运行,导致血液瘀滞。故陆老认为肝炎后肝硬化早期病变的关键在于“瘀”,瘀阻肝络,而成胁下癥结。关于“肝瘀阻络”的类型,陆老认为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瘀交阻、阴虚血瘀3种证型。

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型。《血证论》谓:“气结则血凝。”[4]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则血行不畅,血停而瘀生矣。《寿世保元》谓:“……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5]而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循环往复,致脏腑功能失调。因此肝气的疏泄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陆老常常选用柴胡、广郁金、枳壳、八月札、白蒺藜、佛手、绿梅花等疏肝理气。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故治疗时应注意疏肝而不伐肝,理气的同时也不伤阴。

湿邪困脾,痰瘀交阻型。传统医学认为引起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外在因素仍为湿热疫毒。《景岳全书》谓:“怒气伤肝,则肝木之气必侵脾土”[6],湿热疫毒羁留,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运化无权,湿浊胶固,凝聚成痰。痰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碍气机。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行无度,滞碍于脏腑经络,化为瘀血,而致痰瘀交阻。《灵枢·百病始生》谓“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揭示了痰与瘀相关[7]。故陆老以清热化湿为治疗主线,选用田基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黄毛耳草、平地木等清热利湿解毒;山栀、连翘、蒲公英、虎杖、垂盆草等清热解毒;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等燥湿化湿;过路黄、荷包草、茵陈、栀子、大黄等利湿退黄;同时陆老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补气。

热淫血分,阴虚血瘀型。本病虽病位在肝,但与脾肾密切相关。此阶段,脾虚为患者的常态,脾虚则后天化生无源,肝肾阴精无以济养,再加之湿热内耗,肝肾阴精枯涸,导致脉络中血液不足,致使血行不畅而导致瘀血的形成。同时因邪热亢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进而凝聚成瘀,故有“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煎熬成瘀”之说[8]。陆老常常选用生地黄、玄参、麦冬、女贞子、北沙参、鳖甲等养肝阴,并力求滋阴不恋邪,养肝不敛肝。

2.祛邪逐水兼扶正

肝硬化行进至晚期发展为肝腹水,肝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关于臌胀,《灵枢·水胀》说:“鼓胀何如?岐伯曰: 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鼓胀的关键病机。陆老认为此阶段病情虚实错杂,但仍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虽“逐水法”贯穿此阶段治疗的始终,但需辨明正邪虚实的偏向。陆老认为正偏虚以脾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等证为多[8],治则宜虚实并重、攻补兼施,施以利水扶正之法。邪偏盛则常以气滞血瘀、水停夹湿热疫毒为主要见症,如腹鼓大,舌红,苔滑腻,脉弦滑,治可先逐水祛邪。陆老认为贯穿“臌胀”治疗始终的 “逐水”之法主要包括行气逐水、化瘀利水、清热利湿以及软坚消癥。

行气逐水。《医学入门·臌胀》说:“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9]肝主疏泄,其性喜调达,而肝气郁结,木郁乘土致使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而形成臌胀。《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说:“水化于气。”[4]津液在人体内的升降循环输布排泄,依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水行。故陆老认为在臌胀早期,人体形气尚实,故将行气逐水法作为治疗臌胀的基本法则。因甘遂、芫花有毒且利水之力过于峻猛,故陆老常用黑白丑和商陆来泻下逐水,利尿消肿。此法泻下之力峻猛,伤阴耗气,故应中病即止,禁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昏迷者。

化瘀利水。《血证论》有云:“内有淤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4]《医学入门》说:“凡胀初起是气,气不走则阻塞血行,血不行久则成水。”[6]水停则气阻,气阻则血凝,三者互为因果,故陆老认为化瘀利水是臌胀的主要治法之一。化瘀利水法起源于《黄帝内经》的“血水相关”理论,并首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血不利则为水”)[10]。故药选用地鳖虫、桃仁、丹参、莪术、赤芍、丹皮、马鞭草等化瘀通络,以利气血运行,使水肿消退。

清热利湿。湿热疫毒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外因。疫毒之邪其性属湿热,湿热羁留,而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气滞血瘀水停[11]。陆老认为湿热之邪贯穿于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始终,虽然该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轻重有别,但是清热化湿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故在治疗上常常采用清热解毒、化湿解毒之法。故陆老认为本病后期仍应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消胀之法,药用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平地木、田基黄等清热利湿解毒。

软坚消癥。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多肝细胞损伤而肝功能异常,究其原因,多因湿热疫毒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进而气虚血瘀,瘀血阻滞,瘀血与痰浊胶着,阻滞脉络而成痞块,日渐坚硬,推之不移。故陆老常用鳖甲、地鳖虫、生牡蛎等化瘀消癥,从而利水消肿,并帮助恢复肝功能。

医案举隅

张某,男,56岁,1993年3月3日初诊。主诉:尿少脚肿,单腹胀大,伴面色黧黑,唇黑半年。患者1987年患乙型肝炎。自1992年8月起腹部胀大,尿少脚肿,已服中西药半年,见效不著,而寻陆老处诊治。刻诊:面部虚浮,色黧黑,腹部鼓胀,四肢瘦削,尿少色黄,腹胀便烂,下肢水肿,舌红苔黄,舌下静脉瘀紫,脉弦。B超示肝硬化。血检:乙肝三系阳性, HBsAg(+), HBeAg(+), HBcAb(+),eo(+)。西医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中医诊断:肝着、臌胀,证属湿热久蕴,气滞血瘀水停。治拟疏肝解毒,化瘀软坚利水。处方:鳖甲30g(先煎),柴胡10g,赤芍10g,莪术5g,丹参30g,丹皮10g,半枝莲30g,半边莲30g,大腹皮15g,猪茯苓(各)15g,泽泻10g,黑白丑10g,8剂。

二诊。药后腹胀减轻,小便增多,面色黧黑渐退。效不更方,原法再进14剂,腹水消退大半。原法出入,加太子参、女贞子。至1993年6月,B超复查腹水全消, HBcAb转阴,诸症悉减,停药。至1993年8月18日再诊,腹水未起,已能从事日常工作,有时齿衄。原方去黑白丑,加生地15g,水牛角30g(先煎),仙鹤草30g,7剂。后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腹水,病起已3年之久,臌胀半年,已成虚实错杂之证。在治疗中陆老从3方面着手:一是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药用柴胡、鳖甲。柴胡辛散行经,柔肝软坚而无恋邪之弊;鳖甲归肝、肾两经,有软坚散结的功效。二是清热利湿解毒,半枝莲与半边莲配伍清热解毒之效增强,猪苓与泽泻配伍则加强了利水渗湿的功效,且其性平淡渗,清热不碍胃,利湿不伤阴。三是化瘀逐水以消臌胀,药用莪术、丹参、丹皮、赤芍祛瘀通络以利水,黑白丑峻下逐水,为治腹水主药。以上数法并投,各司其职, 病情稳定,使得痼疾有转机。

结 语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及腹水属湿热疫毒为患,虽然其主要的外在致病因素为湿热疫毒之邪,常采用清热祛湿解毒之法,但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可分期辨治。早期在于“瘀”阻肝络,而成胁下癥结,故在这一期以化瘀消癥为主要治疗原则,包括行气祛瘀,痰瘀同治及滋阴祛瘀,同时兼顾健脾养肝。病致臌胀,属于肝炎后肝硬化晚期,故在此期以祛邪利水兼顾扶正为主要治疗原则。因此期病邪仍以湿热疫毒为主,故仍需强调清热利湿解毒之法。利水之法包括行气逐水、化瘀利水。因病程长久,涉及的脏腑皆呈虚象,故在祛邪利水的同时应兼顾扶助正气。总之,陆老认为此病早期治疗应着眼于化瘀消癥顾肝脾,晚期逐水祛邪兼扶正,且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虚实不同、年龄体质差异,随症灵活化裁,不拘泥于一方一药。

猜你喜欢
疫毒化瘀利水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惊闻疫毒(新韵)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从“寒湿疫毒”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两手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