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隐白穴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1例

2020-01-10 21:17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深圳518118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阴陵泉脾经太阴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深圳,518118)

医案:患者,女,43岁,顽固性口腔溃疡5年余,每于情绪不畅、饮食辛辣厚味时发作。此次因近日家中杂事,心烦失眠10日后见左上侧口内疼痛、逐渐加重、影响进食,就诊前2日均以进食流食为主。始发作时口服维生素B2、牛黄解毒片未见好转后,继以口服强的松症状缓解,但疗效不持久,溃疡不愈合且疼痛反复发作,遂就诊以求中医治疗。检查见近左上第一前磨牙处口腔黏膜有直径约为 0.8mm 大小的圆形溃疡,色红、肿胀、溃烂,自诉有强烈烧灼样疼痛,上午减轻下午加重,期间患者张嘴讲话时表情痛苦、言语模糊。经络诊察见足太阴脾经上多处压痛,以太白穴、商丘穴、三阴交穴为重,其中阴陵泉穴有较大包块且按之疼痛更甚。询问患者平素烦躁,乏力,易困倦,手足心热,时胸闷,月经每次提前7~10天,大便干、颜色黑,2~3日1次,排便费力,舌暗淡苔腻,脉弦细。

治疗予针、灸并用。首先进行艾灸,操作:点燃1根清艾条,医者右手持艾条对隐白穴进行悬灸操作,以皮肤有温热、无灼痛为宜,并随时观察患者状态以免烫伤,施灸20min,艾灸后患者可张口说话,语言较前清晰,自诉疼痛较前减轻大半。继以针刺治疗,取穴为:双侧太渊、太白、阴陵泉(加灸)、中渚、外关、足临泣、阳陵泉,操作:患者先取俯卧位,太渊、太白、阴陵泉、中渚、外关、足临泣、阳陵泉常规消毒后,用 0.25mm×25mm毫针直刺进针,进针得气即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后止,每10min提插捻转行针1次,留针30min,起针后自诉疼痛基本消失,当日回家即可少量食用主食及青菜。以上法每日1次,治疗5次后溃疡基本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发作。

分析:顽固性口腔溃疡多由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而来,具有明显灼痛、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等特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发生圆形或椭圆形溃烂,多为米粒或黄豆大小,伴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遇冷热酸辣等刺激时症状加重,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及说话,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患者平素烦躁,肝气郁滞,木郁克土,脾虚失于运化,痰湿内蕴,阻遏气机,气机不畅,故见乏力、易困倦、胸闷、苔腻、脉弦细等症,气郁日久化热则见手足心热。加之近日家中琐事烦扰,情绪异常,加重肝郁脾虚之证。脾虚则水谷清气不得升,口唇不得滋养故见溃疡发作。此外,该患者溃疡疼痛以下午加重、上午减轻为特点,《黄帝内经》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说明人体阳气应天地而生,上午较下午隆盛,下午阳气弱则疼痛加重,上午阳气强则疼痛减轻,因此笔者想到升举脾阳对该病的治愈或有帮助。

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之所始,而艾灸具有益气温阳、升举阳气的作用。艾灸隐白穴,可从脾经源头温补,使脾气上升,口唇得以滋养,达到治疗口腔溃疡疼痛和病损的目的。另外加行针刺以调整经络、脏腑气机。其中取手足少阳经穴位用以清三焦、胆经之火。患者有易困倦、胸闷、苔腻、脉细的症状,查经结果提示足太阴脾经有压痛、阴陵泉有包块,故取足太阴脾经以通脾经、补脾气;同时取足太阴同名经的太渊穴以补气,达到协同目的。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笔者按此思路进行立法、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病情痊愈。所以笔者认为,对多种原因导致脾虚清气不升、口唇不得滋养而致的口腔溃疡,可以用艾灸隐白穴以健脾升阳加针刺调整气机的方法进行治疗,适合中医门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阴陵泉脾经太阴
围刺阴陵泉治疗膝关节鹅足区运动性损伤疗效观察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Thirty-Six Stratagems (1)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调好脾经身体棒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五)
常推脾经孩子不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