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的思考

2020-01-11 05:14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培育德国

朱 彬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 401120)

去年底,我们一行25人有幸获得了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提供的赴德学习机会,参加主题为“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培训。在这三周的时间里,我们在慕尼黑商学院和马格德堡大学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德国工业4.0战略、智能产业布局、创新体制机制运作、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开发与专利保护、“双元制”职业教育等理论知识,实地拜访了宝马公司、KUKA公司、丁格芬技术中心、大众集团、SBH跨企业培训中心等科技创新代表企业和机构,与德国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见识了德国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同时,与来自各个区县和市级部门的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尽管只有三周时间,但深感此次德国学习之旅从宏观和微观上加深了我们对德国地理、人文和科技创新的了解,对于身在科技创新行业的我来说,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而且获得了新的认知,启发了思考。

德国既是全球经济强国,也是全球科技创新强国。德国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也因此受到巨大影响。二战后,德国的发展表现得稳健而强劲。德国在历次危机中,包括近年来的欧债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可谓一枝独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应该功不可没,他们在科技人才培育与管理方面的一些独特做法与经验,非常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并借鉴。

一、突出企业在科技人才培育使用中的主体地位

德国拥有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它们大约70%的研发经费投入都来自于企业,企业研发部门在创新体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80%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同时,那些被誉为“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也非常重视研发投入。在工业4.0框架下,通常由大型龙头企业牵头制定相关标准,众多中小企业则广泛参与,研发投入平均比例远高于一般国家。其中,最关键的是企业充分承担起了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的主要责任者,从高端人才到技能人才,从管理人才到经营人才。针对人才引进、使用、培育各个环节,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都具有系统的人才战略与实施路径。

当前,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非常缺乏,这依然是我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在科技创新中要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引育人才的动能,真正把科技人才引育与企业研发活动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二、厘清政府与市场在人才引育中的作用边界

在德国的科技人才培育与引进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的边界是非常清晰的。我们在培训中,有学员向授课教授提问“政府有些什么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培育人才呢”?教授对提出这个问题感到十分不理解。因为德国政府与企业各自在人才引进培育上的边界非常清晰,它们在各自领域内行使各自的职能。德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高层次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培养青年后备方面的人才。这些政策主要体现在薪资制度、人才评价机制、高端人才引进和激励措施、青年后备培养计划、立法保障等方面。这些政策与措施,主要是通过资助诸如享誉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最大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各类科研机构和高校,但真正的实施主体依然是这些具体的机构,很少会出现象政府干预高校院所具体人才工作的行为,而对企业的具体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政府更是基本不会插手。

我国由于与德国国情不同,当然不能生搬硬套他们的做法,但在努力厘清政府与市场,特别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还是值得借鉴的。政府主要应在政策法规上进行引导,即使给予资助,也应充分尊重各类市场主体,如企业与中介机构的自主权,放手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这样才能保障政府支持政策效应最大化。

三、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人才引育中的桥梁作用

德国在科技和成果转化方面,各种类型的中介机构较多。这些中介的业务范围涉及对政府资助科技项目的立项进行评估和监督管理,为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职业培训服务,以及从知识和技术的供给方向需求方面进行技术转移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起到了桥梁纽带和组织协调作用,融化了产学研用之间的边界,有效促进了知识和技术要素在创新主体间的流动。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才与企业、高校院所等人才引育主体之间信息隔离与不对称。只有培育发达的中介机构,通过中介机构为双方提供机会与规范服务支撑,搭起畅通的桥梁,才能保证科技人才自身与使用者双方的有效对接与高效的契合。

四、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德国有全世界非常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它是由企业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采取的一种较成功的办学模式,此教育模式“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双元制”培训,不仅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还能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受训者既是学徒,又是学生,他们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中学习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以学生的身份在职业学校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学生在企业与学校之间进行交替学习,在企业学习的时间约占60%~70%,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约占30%~40%。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训对象一般是中学毕业生,学制一般为2~3.5年,其培养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高水平的产业技术人员。约有三分之二的德国中学毕业生都要接受职业教育,参与培训的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总数的比例接近22%,企业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高,不少的大企业都建有自己专门的职业培训学校。这就有效保证了培养出的学生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重庆市作为全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导致全市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核心驱动力较弱。为此,我建议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学习其系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各项职业标准。我们要大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让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按企业要求采取订单式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确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提高企业留住技能人才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培育德国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在德国喝啤酒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梦梦”“娇庆”德国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