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

2020-01-11 08:28林郡翔
河南建材 2020年8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建筑工程

林郡翔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361000)

0 前言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在2014 年建筑行业中不安全施工共计500 起,其死亡人数为600 人以上,相比于2013 年, 事故发生与死亡患者数量明显下降,这就表明在我国相关部门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提高了建筑行业安全性。尽管如此,仍需重视企业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强化措施[1]。

1 建筑工程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管理表示在施工现场中,由管理人员对现场关系、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协调解决的管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其内容为管理现场测量、监督、编写施工日志、现场问题的处理、施工质量、施工日志的编写等。建筑工程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及工程质量。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首先需明确施工目标,不断强化施工的管理力度。在施工过程中,理顺人和人之间的配合关系,落实权利一致原则,确保施工人员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技术人员应当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具备科学管理的能力。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需依靠集体的力量,有冲劲,有干劲,建筑工程管理也就更加高效。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当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较多问题, 如建筑材料设备因素及施工人员因素等,需重点分析:

2.1 建筑材料及设备因素

材料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用料,又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和周转材料等。有不合格的材料被使用在工程项目上,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存在问题,进场前质量检验不到位,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各类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本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达到标准。

机械包括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和各类施工工器具。 工程设备是指组成工程实体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各类生产设备、装置和辅助配套的电梯、泵机、通风空调、消防及环保设备等,它们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使用功能的发挥。

2.2 施工人员因素

我国很多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增加了安全问题发生概率。 有的企业缺乏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无法及时纠正员工的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有的企业现场管理比较混乱,分包单位或劳务队并未进行真实能力审查,使一些实力或资质不够的分包单位鱼目混珠,参与到施工现场。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缺乏系统性,设置的质量控制点不合理,现场管理较为混乱,一些关键点、重点环节有失控的问题发生。

2.3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因素

建筑企业的发展关键为实施建筑工程,而实施工程与施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在很多建筑企业中, 高层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缺乏,对工程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企业领导层缺乏创新理念,忽视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不理解工程管理创新可导致建筑企业停滞不前。 在建筑企业中,领导层为上层建筑,其管理思想与发展理念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关系。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 质量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在施工队伍中,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且部分管理人员有侥幸心理,不利于营造安全管理环境。 此外,施工企业并未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也未监督管理制度落实。 部分施工现场并未配备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有多个职位,对于现场所存在的违章作业不能及时纠正,安全隐患也不能及时发现。 除此之外,施工现场针对安全投入也不足够严格,安全防护措施不全。 施工企业投标过程中有低价中标情况,安全投入缺乏,无法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3 建筑工程管理的强化措施

3.1 提高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建筑工程设备基础施工中,为了有效解决安全管理问题,应当重视施工材料的选择,对入场材料认真检验。

1)对施工现场使用材料仔细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优劣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应当坚持先检验、后使用原则,确保样品质量。

2)对材料严格复核,对水准点、导线点等误差应当及时纠正。

3)在施工前,有关单位应当确保准备工作充分,避免对工程实施过程产生影响。

3.2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个人行为模式影响着意识,只有在思想中明确安全生产重要性,才能够确保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落实在工作中。 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属于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企业在制订规章制度以后,员工若无法严格执行,就意味着规章制度无法发挥作用。 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以《电力安全生产规则》、有关安全制度为依据,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从意识上约束个人行为,确保员工不仅正确掌握规章制度,还能够落实在行动中。 员工均应当具备安全意识,在行为方面建立安全第一行为模式,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施工顺利进行。

3.3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创新表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强创新意识,使用创新思维管理建筑工程,并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将管理理念创新放于企业战略高度进行定位,在工作中贯穿与落实。 对创新方案不断完善,确保施工企业实际情况与项目施工管理内在要求相符合。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制度的一个重要支撑为企业文化,有助于约束员工的行为,将员工创造力、积极性激发出来,并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利用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企业内部的责任保障体系,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能够有效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需狠抓安全基础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质量。第一,落实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基层员工的安全责任是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维护施工现场的生产秩序,以纵向角度进行分析与管理。 对于安全监视系统, 能够更好地监督安全政策实施与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安全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分析科学管理措施,为现场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以横行角度进行分析与管理。 第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落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 由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及时协作,积极落实安全责任。

3.4 加大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管力度

做好安全检查相关工作,将责任考核当作重点。施工时,企业应当作好预防,不断强化施工过程,搞好生产与安全责任的落实。 基于此,领导应当监督员工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日检、周巡检、月度巡检、节前大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的现场检查。 检查监理机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检查特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检查HSE 培训、工作危险分析、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会、专题会是否及时有效。

3.5 质量预防及质量管控工作

在施工企业中,管理首位为技术工作及施工质量,通过建立管理小组,以管理目标、管理方针为重点,在行动中落实重点,在施工现场中需将质量预控过程、项目开展过程、结果反馈过程走好。 施工企业应当与管理目标与管理方针相结合,同时还应当结合现场情况,由项目部制定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与办法,并颁布。 为了预防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应当以自身为着手点,以实际情况作为入手点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应当开展安全监理有关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整改。 在此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能有效解决问题,并消化处理有关问题,促使监督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4 结语

只有严格管理施工现场,才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应当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法及评价机制,确保建筑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