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0-01-11 08:28周小新
河南建材 2020年8期
关键词:哈尔滨尺度布局

周小新

黑龙江工程学院(150000)

0 前言

居住区景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是评估城市居住区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景观元素和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决定着居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包括植物造景、水体景观、景观小品、硬质铺地等内容。

1 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主要问题

1.1 景观布局问题

为了提高得房率,建筑布局一般以行列式布局为主,不仅造成建筑过密,而且布局单调呆板,缺乏空间变化。传统的景观布局往往是片面地追求景观节点,建筑与居住景观环境缺少有效的衔接,多为见缝插针被动式单一绿化,使得绿化与建筑之间缺乏联系,景观均好性较差。

1.2 空间尺度问题

空间尺度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活动心理,过于狭窄的活动空间带给居民压抑的生活氛围。高层居住区往往仅注重高层住宅观赏的视觉鸟瞰效果,忽略活动空间的尺度问题。 多层居住区往往又过于细碎,缺乏总体空间尺度的把控。 因此,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充分满足居民对生活环境空间的基本需求,为居民活动提供足够的交往互动空间。

1.3 植物绿化问题

植物绿化问题是限制哈尔滨城市居住区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哈尔滨城市属于寒冷地区,能够用于居住区环境绿化的植物品种有限,可应用的色叶植物品种较少,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不协调,使得景观欠佳,冬季万木萧条。此外, 哈尔滨城市居住区绿化过于重视中心绿地,忽视了宅前绿地,使得居住区环境优化缺少层次感和协调感。

1.4 交通景观问题

居住区交通景观是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景观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上下班或者茶余饭后散步休闲,对居民的感官影响较大。 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设计过于机械化,忽略景观设置方面的细节问题,交通要道景观环境不优美。 归家路径设计千篇一律,回家路线缺少细节景观,缺乏标识性和归属性,不注重居民的内心体验。

1.5 景观水体问题

哈尔滨城市居住区对景观水体的设计缺乏深入考虑,虽然在居住区喷泉、水池、溪流等景观水体较常见,但以无水状态为主,最终成为垃圾死角[1]。虽然哈尔滨城市居住区环境改造以海绵城市为基本设计理念,有机地将居住环境和自然生态结合起来,通过景观旱溪、生态植草沟等营造出自然灵动的山水景观,但普遍存在建设尺度过大问题,导致山水景观效果不佳,并且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植草沟逐渐变为臭水沟。

2 哈尔滨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优化对策

2.1 景观布局的优化对策

城市居住区景观布局的优化对策应以整体规划为主,充分考虑建筑形态的布局、居住区采光等综合因素,处理好公共建筑、居住区、道路及绿地之间的关系。 多层居住区一般采用均衡化的景观布局模式,即通过合理的服务半径实现景观设置,形成多元的复合模式, 尽可能地保留居住区内部树木、天然水体等, 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单元组合数量,有效降低封堵感,体现居住区错列布局的优势。 高层居住区是现代化城市居民居住区主体,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视觉感官, 通过前后空间错距,使得同样高度住宅在感官上产生高低远近的变化。高层居住区可降低建筑密度,预留出大片的景观用地,为营造主题景观提供空间。

2.2 空间尺度的优化对策

空间尺度对居民的生活心理影响较大,多层居住区应重视各种景观元素的合理搭配,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感,追求丰富多彩的小空间。 对于高层住区来说,地面景观活动空间相对集中,空间形式较为单一,根据主题和功能需求将相对较大尺度的景观活动空间进行分割,采用相对通透的造景元素,形成似连非连的空间感觉。 高层建筑的空间尺度必须满足居民的俯瞰景观效果, 尽可能地丰富景观层次,增强居住环境的韵律和节奏感。

2.3 植物景观的优化对策

多层居住区的植物景观以公共绿地环境为主,在优化过程中应加强景观均质性研究,使得居住区与植物协调共生,通过不同植物配置划分公共空间环境,形成围合、半围合、半开敞、开敞的空间层次[2]。 高层居住区的建筑物较高大,缺乏人性化尺度,并且绿化面积相对集中,应重视景观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尽可能地以竖向上的变化改善高层建筑产生的压迫感。 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设计居住区各类绿地,通过乔灌草的复层混合式搭配,构建多样的生态体系,营造具有美感的四季生态景观。

2.4 交通景观的优化对策

交通景观对居住区整体环境影响较大。 为提高居住区的交通安全性,可将车行交通布置在地下和半地下,采用人车分流的模式,充分利用地下停车场空间,适当增加地下停车场的人行出入口,归家道路以自然弯曲的游园小路形式设计,游园路两侧配以花境和灌木,使回家的道路两侧绿色盎然、舒适惬意。

2.5 景观水体的优化对策

哈尔滨城市居住区的景观水体设计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尤其是高层居住区内的大型绿地对居住区内部环境的雨水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基础,尽可能减少居住区地表径流,以透水铺装、生物滞留、下沉式绿地等雨水设施设计为主,处理好居住区的整体竖向变化,通过蓄水池、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湿塘等实现雨水的集蓄利用,建设居住区内部具有景观效果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雨水花园”。

3 结语

哈尔滨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以寒地景观环境理论为基础,在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综合考虑景观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哈尔滨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景观布局、空间尺度、植物绿化、交通景观、景观水体等方面。 文章在对哈尔滨主要居住区景观环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普遍存在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提供理论及案例支撑。

猜你喜欢
哈尔滨尺度布局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刘派
宇宙的尺度
Face++:布局刷脸生态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