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启示

2020-01-11 11:20赵灵燕倪伯锋周芷锦虞一聪沈红霞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兽医

周 炜,赵灵燕,倪伯锋,周芷锦,王 彬,虞一聪,沈红霞,穆 琳

(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金融往来的全球化和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因动物疫病或人畜共患病而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不断增加。SARS、H5N1流感、布鲁氏菌病、非洲猪瘟等疫病一次次地冲击着公共卫生安全,呈现出新病频现、旧病卷土重来的特点。自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所采取各项举措,为兽医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拟按疫情发展阶段,简要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措施与结果对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启示。

1 疫情萌芽期

疫情处于萌芽期时,多个动物个体逐步显现相近症候群。由于这一阶段,病例尚为零星散发、表征症候群易与其他疾病相似、流行病学特征尚未充分体现出来,因而极易被忽视。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的“零号病例”尚未探明,但国际医学界的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显示:早在武汉出现病例前,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在2019年10月~12月间就已有病例出现(https://www.fiooo.com/Luzhou/info/id/13843.html https://xw.qq.com/cmsid/20200328A0HCFR00),但都被当作“流行性感冒”而被忽视。一种新疫病的发现与确证,在临床诊断水平相对较高、确诊技术多种多样的人类医学尚且如此,相对于诊疗条件相对简陋、诊断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水平参差不齐的兽医临床更是难上加难。但按照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和无法应对。

基层兽医,包括驻场兽医和乡村兽医,是动物疾病发现并诊断的第一层参与者。但目前,他们的精力与从业经验,主要集中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而流行病学的分析与鉴别能力相对薄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县级以上地方兽医主管部门是疫情受理,并进行相应处置的第一级责任人。因而,强化基层兽医和基层兽医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传染病防控意识,是防范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新发现或新出现的疫病。

1.1新病 新发现或新出现的疫病,特别是新的人畜共患病,在疫情萌芽期,由于病因、病程、传播途径、治疗方案和疫病的危害性等情况均不明朗,处置方案无例可循,极易造成恶劣后果。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新发现和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就有30多种,如SARS、H5N1流感等。诚然,在这一阶段内,很难对其确切病因、传染性、治疗方案做出准确判定。但基层兽医对病例属一般性疾病还是传染性疫病的及时准确研判,是基层兽医主管部门所采取处置措施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驻场兽医在日常工作中应强化传染病防控观念,提升基层兽医流行病学的分析鉴别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迅速上报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驻场兽医应留意分析多个相同病例发生的先后次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有无相互接触史等一手资料。当发现短时间内有接触史或有交叉感染可能的个别例数不断增加时,应迅速先按传染性疾病进行隔离、消毒处置。除此之外,还要密切关注自身及饲养员的身体状况,如发现相关异常,应迅速按人畜共患病进行处置与上报。

乡村兽医在日常工作中除做好人员防护和消毒措施、阻断场间传播外,还应留意辖区内病例的流行病学观察分析,如发现短期内初具流行病学特征的疫病时,迅速上报,并通知受威胁养殖场进行相应应急处置。

基层兽医主管部门对于初具流行病特征的新发不明原因的疫情时,应限制对染疫动物进行尸检等高风险作业,明确要求养殖场负责人不得携带发病动物或病死动物跨地域进行诊疗。通过物理隔断、化学消毒等举措,对高风险场所进行布控,严格防范疫病的输出,并密切留意隔离、消毒、生物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不断优化调整方案,为后续防疫工作探明道路。

1.2旧病 与新病相反,旧病虽相对较易引发关注,但处置不当时也更易引发区域性或行业性恐慌。兰州兽医研究所布病感染事件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应急处置工作得当,事件迅速平息。

目前,县级以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均已制订动物疫病的应急预案,每年也会进行防疫演练或推演。对于仅在动物间传染的疫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和相应标准确诊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规定,应迅速按传染病启动预案。

对于人畜共患病的疫情,除对动物疫情进行处置外,还应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处置工作。对于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除及时送医就诊外,还要做好其个人及家属的情绪安抚工作,防止舆情爆发。对于人源性或双源性人畜共患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及时送医就诊,并及时报告所在地的人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防疫情扩散。

2 疫情初期

疫情初期,局部个别例数明显增加且周边或关联区域出现散发性个例。这一阶段,疫情开始较快发展,个别例数明显增加,开始出现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开始逐步显现。因而,迅速开展病原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至关重要。

2.1病原学分析 在流行病学特征尚未完全清晰明了的疫情初期,疫情的病原/抗体的诊断鉴别,首当其冲。通过病原/抗体分析,应迅速研判三个关键点:新病还是旧病?强致死性还是强传染性?动物疫病还是人畜共患病?

这三个关键问题决定了后续应急措施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旧病或国际上已有先例国内属新发的,依例处置。新病,由于传播途径可能尚不清晰,风险等级尚不明确,加之受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干扰,极易错过这一阶段处置的黄金窗口期。但无论是基层兽医还是基层兽医主管部门,一旦发现所试的多种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理想,相同症侯群病例仍在不断增加时,应遵循从严原则,按一类传染病的防护要求进行早期处置。属人畜共患病或具潜在传染给人风险的,应遵循以人为重的原则,优先阻断疫病从动物传染给人的一切可能的途径,同时密切关注是否具有人传人风险。对此类疫病的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专车送医就诊,委托人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人传人风险进行研判。强致死性疫病,通过迅速扑杀并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可将损失降至最少。传染性较强但致死率不高、动物病情较轻或病程较短的疫病,尤其是新病,在疫情初期仍可能因损失小而被忽视。片面注重个体治疗,而忽略疫病传播途径的有效阻断,势必会促进疫情传播的加快。

2.2流行病学分析 这一阶段,尽管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正在逐步体现,基层兽医和基层兽医主管部门可能已初步发现其部分特点或规律,但关键节点要素的验证仍需后续病例或相关线索的出现进行验证。因而,加强对这些病例的收集整理,对可能存在的并联性进行初步梳理,对于后续流行病学分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3关注舆情 重大动物疫病、劣性人畜共患病的确诊,因处置不当,极易引发舆情与人类的恐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早期病例显现的症状与SARS相近,一度引发小范围内的关注与恐慌。适宜的、科学的报道与引导,有助于引起科学界、医学界的关注,有助于缓解民众的担心与焦虑。但对于自媒体中曲解、夸大的谣言,应及时进行辟谣。

3 疫情发展中期

疫情发展中期,区域性病例呈几何指数级增加,关联区域个数和区域内病例数也开始明显增加。当疫情不可避免地发展到这一阶段时,旧病的病征、流行病学特征已基本显露无遗,及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对于允许治疗的疫病,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与修订。对新病而言,及时审慎地开展风险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是尽快研判处置方案的必要前提条件。

3.1风险评估 当疫情进入发展中期时,新发疫病的主要症侯、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性已基本清晰,但人是否易感、人类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等问题可能尚不确切。与人类疫情不一样,动物疫病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审慎的风险评估,做出扑杀或治疗两种临床处置。因而,坚持将人类自身健康置于首位的原则,及时就疫病传染力、致病力、潜伏期等要素进行风险评估,尽快控制疫情,将其对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高致死率的新发疫病,群体免疫的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个别国家的疫情进入发展中期时,因公共医疗资源的集中挤兑,拟放弃主动进攻,抛出群体免疫的概念,使疫情几近失控,一方面政府备受垢病,一方面民众的健康岌岌可危。所幸,这一理念被迅速摈弃。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发展中期时,我省率先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各区县进行五色分类评级管理;依托支付宝平台,对个人实施三色健康码管理。这些通过大数据计算对行政区域和公民进行风险评估的措施,为疫情防控举措的精准实施、为后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将这些大数据计算模型应用于兽医公共卫生的日常管理中,必将助推我省兽医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3.2流行病学调查 在这一阶段中,流行病学特征虽然基本显露无遗,但仍需要科学界、医学界专家抽丝剥茧分析疫情,才能梳理出新发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才能有效地找出已感染或有潜在感染风险的个体或群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迅速联合科研院所,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查找疫点场内、场间、疫区间病例的关联性,探明病原微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与媒介,查找已感染或有潜在感染风险的个体或群体。

3.3制订与发布防治方案 在安全防护措施得当的前提下,行政管理部门联合专家组和技术实力较强的单位迅速开展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分析,尽快制订并公开防治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防治方案。此次新冠肺炎期间,国家卫健委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更新了七版诊疗方案,三版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以及出院管理方案,这是此次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迅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这一做法对兽医公共卫生同样重要。在处置对动物、人及公共卫生危害较轻的新发疫病,即经风险评估后允许治疗新发疫病时,治疗方案的及时统一制修订,要求能高效地整合有限的兽医临床研究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探索过程,不断优化整合防治方案,使疫情得到迅速有效控制。

3.4高效调度与供应社会资源 在疫情发展中期,因病例呈几何指数级增涨,疫区的所需资源可能出现紧张或短缺。一方面治疗或扑杀所需的医学用品与器材需得到有效供给;一方面因防控需要而对人、物流动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可能会给这些物资的供应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畜牧生产物资的供应和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中期,极个别地区因简单粗暴式的断路/封路,一度造成正常畜牧生产所需的饲料、消毒用品等物资得不到有效供给,正常生产的畜禽产品得不到有效运出,而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各级政府迅速决策,很快扭转了这一局面。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我国政府科学、高效、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保证了防疫物资的迅速投产与精准调度,并保障了居民生活物资的有效供给。这些举措的实施,同样为兽医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3.5合理疏导与释放社会压力 在疫情期间,随着疫情压力的加大,疫点、疫区的一线从业人员、防疫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均承受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人易感的疫病,例如此次新冠肺炎,还造成极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在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与释放时,这些压力可在网络自媒体或非官方媒体的不当引导下得以放大或集聚,可能导致重大舆情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韩国多名护士集体辞职事件、意大利两名护士相继自杀事件、暴力抗拒防疫隔离事件等一系列个体或群体性事件频发,一方面暴露出社会压力未得到合理疏导和释放,一方面更加加重了社会压力。在处置兽医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合理疏导这些社会压力,使之得到释放与减轻,同样值得关注与思考。

4 疫情发展后期

当疫情经中期发展、各区域个例均呈几何指数级增加、直至达到高峰期后,各区域个例数开始逐步减少,直至个例数趋于零增长或病例呈偶发、零星出现。这一阶段可以细分为高峰期、中后期和后期。虽然这一阶段历程很长,但除细微调整与修订外,可采取的措施与疫情发展疫情中期基本相同;加之目前国际上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中期往高峰期发展的过程中,并无太多值得分析借鉴的经验,因而本文不再一一赘述,而将其统归为疫情发展后期。

4.1关注科学研究 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强大科技的支持, 是我国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取得战疫胜利的法宝。在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中后期,随着病例的不断增加,病原微生物样本更易获得、前期摸索性基础性研究日趋明朗,学术界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研究方向,从最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疫苗研发等关键内容朝更多的方向发展。病毒的起源、进化历程、传播途径与传播能力、伴侣动物感染后的情况、在常见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等等诸多的最新研究结果,都为应急处置的注意事项指明了方向。

此外,学术界一般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扰,更能客观真实地阐明病毒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在保障科研相关人员的人身健康前提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鼓励并激励开展兽医公共卫生相关科学研究,可增强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技术储备,以更好地应对兽医公共卫生事件。

4.2严防疫情反复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叠加施压的情况下,如何守住得来不易的战疫成果,减少病毒进一步分化的风险,是当下已取得战疫初步胜利国家和全球均应审视的问题。对于兽医公共卫生事件而言,严防疫情反复所牺牲的短期利益远小于长期经济利益,对危害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疫病还需采取阻断、净化等逐级控制措施。根据2012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文件要求,到2020年底,浙江需完成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奶牛结核病需达到净化标准、狂犬病和包虫病需达到控制标准、血吸虫病需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目前,这些考核指标已初步完成,然后要完全消除这些疫病,彻底根除其破坏仍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兽医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我是兽医志愿者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