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助力农民增收

2020-01-11 11:20施金虎刘雅丽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蜂业蜜源中蜂

李 奎,施金虎,刘雅丽,高 慧

(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 310021)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蜜周期长,养殖成本低、劳力省、效益好,非常适合山区农户特别是年老体弱农民就业增收。近年来,浙江省将发展中蜂产业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在丽水、金华等山区将发展中蜂产业作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抓手,做好“输血、造血、活血”三大文章,中蜂的发展驶入快车道。2019年,全省中蜂存栏43.3万箱,养殖户2.2万户,比蜜蜂产业计划振兴实施前(2015年)分别增加4倍和2倍,主要做法如下。

1 做好“输血”文章

1.1剖析穷根 在丽水、衢州等丘陵地区,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把中蜂养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探索蜜蜂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增强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功能,开展对低收入户数、养蜂户数以及有意向发展中蜂农户进行调查,对中蜂蜜源植物资源进行了摸底,遴选有意向、有条件发展中蜂产业的低收入农户。

1.2优选模式 总结推广了两种中蜂产业扶贫模式:一是丽水“十箱万元”模式,即依托辖内蜂业龙头企业(合作社),遴选有蜜源条件的低收入农户,采取“统一蜂种、统一蜂具、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四统一模式,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放置蜂箱,户均饲养中蜂10群,年收入增加万元,真正实现在家门口脱贫致富。二是开化“户养10桶蜂,增收万元钱”中蜂扶贫模式,即每个养蜂大户养殖中蜂10桶以上,带头种植一百株以上蜜源林,年产蜂蜜50 kg以上,收入达1万元以上。同时还要求,大户要带动小户发展养蜂,做好技术指导及服务工作,以达共同增收。

2 做好“造血”文章

2.1多渠道提升蜂农水平 邀请中国养蜂学会、浙江大学养蜂专家分期分批对蜂农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各地组织合作社技术人员巡回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技术帮扶,做好跟踪技术服务,确保发放一批,养成一批,发展一批。

2.2多季节培育蜜源植物 结合美丽乡村和全域景区化田园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蜜源植物种植的扶持政策,点面结合、四季均衡扩大蜜源植物栽培,夯实产业发展的蜜源基础。针对全省蜜粉植物区域性和季节性分布不平衡、不均匀现状,统一编印四季蜜源植物手册,引导鼓励蜂农人工种植蜜源植物,专门采购无患子、枇杷以及栾树等不同季节的蜜粉源植物赠送给基层蜂农开展植树活动,推动全省蜂农人工种植蜜源植物。

2.3多途径促进健康养殖 加强中蜂选育和开发利用,重点做好良种选育、隔离交尾和人工授精,大力推行中蜂标准化生产。湖州市成立全省首家市级蜂业研究院,重点开展蜜蜂养殖技术指导、中意蜂育种技术提升、蜜蜂授粉技术研究、微养蜂技术研究、蜂机具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等,推进蜜蜂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3 做好“活血”文章

3.1注重品牌引领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连续两年开展蜂产品10大名品评选,并在省农博会专门展示促销,加强优质蜂产品推荐宣传,提升产品附加值。各地创建了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的“小而精”的公共区域品牌 ,如“丽水中蜂”、“文成原蜜”及“蜂溢钱江”等,产品溢价平均超过40%,土蜂蜜售价高达600元/kg。

3.2注重龙头带动 各地农业部门积极引导构建“龙头企业(或协会)+合作社+蜂农+基地”的新型产业联结机制,组织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进行产销对接和深度合作,与低收入农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3.3注重融合发展 各地积极推动中蜂养殖向二三产业延伸发展,通过创办蜜蜂博物馆、蜂疗馆,建设蜂业休闲观光基地,打造以蜜蜂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举办蜜蜂文化节,促进蜂业经营从“卖产品”向“卖文化”转变,江山“中国蜜蜂博物馆”、长兴“蜂情小镇”相继亮相,桐庐“中国蜜蜂小镇”、开化“中华蜜蜂之乡”先后获批,各地纷纷举办5·20世界蜜蜂日活动,营造了产业发展和产品消费的良好氛围。将中蜂产业打造成为浙江省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张金名片。

李 奎,施金虎,刘雅丽,高 慧

(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 310021)

猜你喜欢
蜂业蜜源中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中蜂保护与发展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