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冻伤病

2020-01-11 20:01王维田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牛体患部紫草

王维田

(甘肃省秦安县西川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741600)

牛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由于低温的作用,引起局部血脉凝滞不通,使牛尾巴、四肢、耳朵、乳房、阴囊、包皮等末梢部容易发生冻伤。以年老、瘦弱、贫血和患有锥虫病的牛为多发。在初冬和天气骤变时发病率较高,时有春天发病的病畜,但都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1 症状

按冻伤程度可分为三度,即轻度伤、中度伤、重度伤。

1.1 轻度伤:一度冻伤较轻,皮肤及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疼痛,一般10 天左右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1.2 中度伤:除皮肤红肿外,皮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疮,以后水疱的清朗黄红色液体渐渐变干和表皮脱落,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有时水疱被擦破可引起感染,有的局部出现麻木感。

1.3 重度伤:深达皮下、肌肉、骨胳、韧带等,皮呈紫黑、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感染后出现渐进性湿性坏死,少数也出现干性坏死。坏死组织常沿边界线与肉芽组织分离,脱落后露出愈合缓慢的肉芽。当延及关节时,出现功能障碍。

2 诊断

冻伤的诊断并不难,诊断标准为病因明确,好发于寒冷的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尾巴、四肢、耳朵、乳房、阴囊、包皮等末梢部,气温升高时自行消退,皮损部位多伴有瘙痒感。

3 治疗

冻伤关键在于预防,夏秋季注意抓膘,冬季加喂精料,保持厩舍内干燥、温暖,防止贼风,及时清除粪尿,垫草要厚。尤其是水泥、粘土等坚硬的地面更须注意。

3.1 西药疗法

在治疗上,早期首先做好复温工作。严寒时在厩舍内升火增温,患部用酒或10%-20%樟脑酒精外擦按摩或用温敷,水温从20℃开始,并逐渐加温至38-42℃。当组织温度恢复后,立即擦干, 裹以棉毯保温;也可以花椒壳半斤,掺以盐100g,炒热后敷裹于患部。病畜尚需灌服姜汤或热酒。对一度冻伤,如上述复温做得好,便可痊愈。

三度冻伤应及时切除坏死组织,创面按二度冻伤处理,并加入抗菌素软膏。当有全身感染倾向时,应用抗菌药物,补以糖和钙剂,饲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铜料。对已感染、坏死的,可按感染创处理。末梢部分坏死的手术切除。

3.2 中药疗法。

二度冻伤仅为小水疱,可按一度冻伤处理,大水疱需挑破后搽当归紫草膏。

方剂 1:当归 50g、紫草 55g、黄蜡 45g、白蜡50g、赤芍 25g、白芷 30g、生乳香 20g、血竭 15g、轻粉 5g、梅片 8g、麻油 500g。先把当归、赤芍、白芷、紫草浸入麻油中7d,然后加热熬枯,过滤去渣,再依次放入乳香、血竭、轻粉、梅片、黄蜡、白蜡使之融化,收膏退火,密储备用,用时外涂即可。

方剂 2:桂枝 35g、红花 30g、制附子 25g、荆芥35g、紫苏叶 30g、加水 2000ml 煎液浸泡患处,并用药渣揉搓患部。

方剂 3:川乌 35g、草乌 45g、小茴香 40g、樟脑35g、红花 30g、桂枝 25g,酒精浸泡 1 周,以药酒揉搓局部。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牛在低温条件下,虽能维持正常体温,但体热散发太多,使饲料消耗增多。从入冬开始,就要逐步增加精饲料的喂量,并喂全价平衡有营养的配合日粮,增加10%的能量和5%油脂饲料,把牛喂饱,饮用温水,增强其抗寒能力。

4.2 调控内部环境 牛抗寒能力较强,但也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必须搭建保温牛舍,不散养牛,减少牛体散热量。牛舍内要防止贼风,注意保温。严寒时要在牛床上垫板或褥草,特别是乳房下面更要厚铺垫草,以免影响产奶量或发生乳房炎症。冬季牛舍寒冷潮湿,如长时间拴在里面,容易患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在晴朗的中午,应放牛到舍外活动和晒太阳,每天要让牛晒2-3h日光浴,以保温活血,不可久立不动,加速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

4.3 加强牛体防护 寒冷季节要加强牛体防护,无论外出放牧或运动,可在易受冻伤的末梢部位如耳、乳房、奶头等涂以凡士林、猪油等保护。对泌乳奶牛及干奶母牛,最好戴棉乳罩,效果极好。可在舍内搭建自由卧床,并在床上铺设较厚的褥草,为其创造较好的饲养环境。冬季要注意堵严北面的门、窗户,避免侵入贼风和穿堂风,还要在运动场的北面设置防风墙。

猜你喜欢
牛体患部紫草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夏季奶牛饲养六注意
立秋后养牛三注意
药用紫草醌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牛咳嗽病症的中兽医诊疗分析
HPLC 法测定新疆软紫草属4 种植物根中萘醌类成分
夏天热卖
2—氨基磷酸茚处理对新疆紫草悬浮细胞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
巧用蓖麻治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