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姜片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2020-01-11 20:01白常贵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虫卵小肠宿主

白常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新集畜牧兽医站,743024)

1 病原

姜片虫的成虫为肉红色,虫体肥厚而不透明,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为长卵圆形,头狭尾宽而圆。好似生姜片,因而称为姜片虫。虫体一般长20~75mm,宽8~20mm,厚约2~3mm,体表有小刺,成虫在口、腹部各有一个吸盘。姜片虫为雌雄同体,有两个睾丸位于虫体的后部,卵巢和子宫位于虫体的前半部,子宫通过阴道开口于生殖孔。

2 发育史

姜片虫的发育史可以分为成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以及囊蚴等几个阶段。姜片虫的终末宿主为人和猪,中间宿主为扁卷螺。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的小肠内,尤其十二指肠内最多。姜片虫的产卵量很大,每一个成虫每天的产卵量可达15000~25000 个。猪感染此病后的5-7 月内排出的虫卵的数量最多,以后会逐渐减少,到了12-13 个月后,粪便中一般不会再检测到虫卵。成虫的寿命一般为2 年。虫卵排到外界,落入水中,在26-37℃的温度下可以发育成毛蚴,毛蚴钻入扁卷螺体内继续发育,经过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等几个阶段,然后尾蚴从扁卷螺体内钻出,在水中游动,遇到水浮莲、浮萍、荸荠等水生植物后,吸附在上面继续发育成囊蚴,囊蚴在湿润的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可达1 年左右。尾蚴被猪吞食后,进入小肠,孵化出幼虫,幼虫吸附在小肠粘膜上,经过1-3 个月发育为成虫。

3 流行

姜片虫主要寄生在猪和人的小肠中,通过粪便将虫卵散播到外界环境中,并经过中间宿主--- 扁卷螺,才可以发育成尾蚴,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随着水生植物进入终末宿主体内,因而,决定姜片虫流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传染源人和猪,通过人和猪的粪便散播虫卵,姜片虫才可以流行。在姜片虫流行的地区,人和猪感染呈正比。第二,要有中间宿主扁卷螺,在水田或者池塘中要有大量的扁卷螺滋生。第三,要有传播媒介水生植物,流行地区一般有水浮莲、水葫芦、茭白等。猪是姜片虫的最重要的宿主,仔猪的感染率要远远高于成年猪。据调查,3-8 月龄的猪最易感染,9 月龄以后感染率逐渐下降。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感染季节和虫卵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4 发病机制

姜片虫主要寄生在猪小肠的上端,致病作用主要有机械性的作用和毒素作用。成虫以吸盘牢固的吸附在小肠粘膜上,使小肠粘膜出现炎症或点状出血、浮肿,有时也会出现溃疡状的病变。当虫体较多的时候,肠壁受损速度超过修复机能的时候,肠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营养不良、

贫血、消瘦等。毒素的作用可以引起病猪嗜伊红性白细胞的急剧增加,并发生水肿、腹水和呕吐等现象。

5 病状

病情较轻的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有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当病程延长,虫体长成以后,就会出现贫血、腹泻、便秘等症状,并导致生长缓慢,对外界的抵抗力下降,常合并感染其他疾病,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6 诊断

可以通过检测粪便寻找虫卵而确诊。感染姜片虫后,粪便中的虫卵数目较多,一般经过一次粪检就可以找到虫卵。如果感染数量较少,可以应用沉淀集卵法进行检测。同时,在养殖生产中,要注意观察,并结合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判断。

7 治疗

对病猪进行驱虫治疗的时候,如果出现了合并症如高热、肺炎、肾炎、肠炎等,要先治疗其合并症,在进行驱虫。服用驱虫药两周以后,要复检粪便,如果仍然存在虫卵,在病猪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重复给药驱虫。常用的驱虫方法有以下几种:

使用槟榔治疗,将槟榔研成粉末,每次喂给5.0-25.0g,一次用药可以治愈50%左右,3 次用药的治愈率可以接近100%。

吡喹酮,每千克体重30~50mg,拌料一次喂服。

8 预防措施

8.1 管理好粪便,养殖场的粪便要堆积到指定地点进行发酵处理,经过密封发酵处理18 天后,就可以杀死姜片虫卵。也可以在粪便中加入1:1000 的生石灰,将虫卵杀死。严禁将猪舍内的粪尿直接排入池塘。

8.2 消灭中间宿主,这是预防姜片虫传染的重要措施。扁卷螺生活在低洼地区和池塘中,可以利用化学药品进行灭螺,如使用百万分之一的硫酸铜、1:1000 的硫酸铵等都可以杀死毛蚴和尾蚴。

8.3 在姜片虫流行的地区要采取圈养的方式,不要在低洼地带和池塘边进行放牧。利用水生植物用作饲料的时候,要先进行处理,先在阳光下暴晒1 天或者青贮1 个月以后再饲喂,这样可以杀死囊蚴,以防感染。

猜你喜欢
虫卵小肠宿主
不同垫料对黑水虻虫卵孵化的影响
和它一起笑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4 ℃无氧保存时间对绵羊粪便中线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小肠深处来“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