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2020-01-11 20:01周贤珊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圈舍猪只病猪

周贤珊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572400)

猪萎缩性鼻炎易在猪舍内大规模传染,是阻碍猪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疾病。

1 发病情况

2019 年6 月上旬,陵水县三才镇杨某因养殖规模扩大需求而从外地购进15 头仔猪,经过7d的饲养后,3 头仔猪生长状况明显异常,伴有流涕、鼻塞、面部异常等病症。杨某及时与当地兽医人员取得联系,但经过青霉素、安痛定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均未见好转。后续与笔者取得联系,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除1 头患病程度较严重的仔猪被淘汰外,剩余仔猪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

2 临床症状

病仔猪患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打喷嚏等,后续烦躁不安,时常摇头、用脚拱地。检验病猪鼻黏膜可知,其伴有潮红充血现象,鼻涕带血且较为黏稠。随着病程的延长,猪的面部形态发生异常,伴有较明显的变形和歪斜现象,日常呼吸困难,进食量明显减少。

3 剖检病变

选取鼻面部变形的病猪,经过剖检后得知:窦腔内分布较多的黏液,鼻中隔弯曲并伴有轻微的变形,鼻腔内湿度偏大,以黏性液性鼻汁居多。

4 实验室诊断

利用棉拭子从病猪鼻腔内获取部分黏液,再将其接种至鲜血琼脂培养基内,营造37℃的恒温环境并给予48h 的持续性培养,可见培养基内形成乳黄色菌落,形态方面具有表面光滑、中心隆起的特点。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表明,短杆菌含量较多,革兰阴性。对此,从中选取代表性菌落并给予纯培养,以便作出生化鉴定,所得结果表明:本菌不发酶碳水化合物,具备分解尿素的能力,氧化酶均呈阳性,石蕊牛乳呈碱性反应,三糖铁生长状况异常,并未形成任何硫化氢。药敏试验:对洛美沙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不敏感。

5 中西结合治疗

5.1 改良猪饲料,在既有基础上掺入喘痢杀,以猪体重为准合理控制用量,即1g/kg(猪体重),持续给予5d 的饲养。辅以中草药治疗手段,方剂:辛夷、黄柏、知母、半夏各40g,栀子、黄芩、当归、苍耳子、牛蒡子、桔梗各15g,白藓皮、射干、麦冬、甘草各10g, 将上述中草药充分混合并掺入饲料内,用量为3g/kg,分2 次投服。

5.2 通过西药治疗,肌肉注射百顺注射液,按0.2mL/kg 体 重 ,2 次 /d, 连 用 3d。红 光 宝 ,按0.2mL/kg 体重,2 次 /d,连用 3 天。

中西药结合治疗后,病猪的病情在次日发生明显的好转,第3 天病猪基本恢复健康,再持续给予2d 的积极治疗,第5d 后完全恢复健康。

6 预防措施

6.1 改善饲养环境 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是保证猪可正常生长的关键,要求现场维持洁净状态,尽可能减少应激。实际工作中,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搭建高品质的圈舍,应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以及隔热保温的效果,给猪只的生长营造温度适宜的环境;第二,加强圈舍的日常卫生打理工作,保证干燥与洁净的状态,产生的粪便应得到及时的清理,避免堆积;第三,注重圈舍的通风条件,避免圈舍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形成良好的空气流通渠道;第四,合理采取降温措施,配套自动化降温设备,若圈舍温度偏高时则要及时降温,目的在于避免猪只发生热应激现象;第五,合理调整饲养密度,若出现饲养密度过大的情况,将导致圈舍温度异常升高,同时存在有害物质持续增加的情况,此时将严重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

6.2 落实检疫制度 定期的检疫工作可以帮助饲养人员及时掌握猪只的生长状况,有效阻止外来病毒的感染。对此,应根据猪场饲养情况制定科学的检疫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若因发展所需而从外部购进仔猪时,需及时对其采取消毒处理措施,从源头上隔绝病原侵入。

6.3 加强圈舍管理 猪只的生长易收到其它因素的干扰,如外来动物的入侵,因此需加强日常管理,避免无关动物进入圈舍而扰乱猪只的正常生理状态。圈舍外部噪音要得到有效控制,在噪音增加的情况下易导致猪只发生应激。对于出现患病的猪只,必须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在圈舍内清理、杀毒,尽可能阻止疾病的传染,以免损失扩大。

猜你喜欢
圈舍猪只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病猪喂药有办法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