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2020-01-11 20:01宋雪梅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犊牛病牛病毒性

宋雪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743000)

1 传染源

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病和带毒动物,患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脾脏等都含有病毒。同时感染的怀孕母牛排出的流产胎儿也是该病的一个传染源。患病牛康复之后,仍可带毒排毒半年。隐性感染的动物,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也可传播病毒。

2 传播途径

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被污染的饲草料、饮水、饲养器具等均可引发该病毒感染。此外,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毒还可以通过母体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带毒精液也造成首配母牛感染。在野外,造成该病毒感染的重要媒介和途径是吸血昆虫[1]。

3 临床症状

牛在自然感染状态下的潜伏期一般为7-10天,一般呈隐性感染。潜伏期短的为2 天,长的可以达到14 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2-3 天。感染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和淋巴组织,口腔(口黏膜、齿龈、舌和硬腭)、咽部、鼻镜部出现不规则的烂斑、溃疡,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以食道黏膜呈虫蚀样烂斑。流产胎儿的口腔、食道、真胃及气管内可见出血斑及溃疡。运动失调的犊牛,症状严重的可见到小脑发育不全及两侧脑室内积水。本病可引起牛的两种不同的临床症状。

急性型:在自然条件下,多见于幼犊。突然发病,表现高热(40-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持续2-3 天后,口腔黏膜(唇、腭、齿龈)和鼻黏膜表现出浅表性烂斑,严重的整个口腔覆有一层灰白色的坏死上皮,像被煮熟一样,大量流涎、呼气恶臭、流泪。常在口腔黏膜损伤之后出现腹泻症状,开始水泻,呈喷射状,粪便有恶臭味,后期含有黏液或血液。严重脱水,皮肤失去弹性。有些病牛出现蹄冠发炎,趾间皮肤糜烂坏死,从而导致跛行。怀孕母牛感染本病时常发生流产,或产下犊牛有先天性缺陷,犊牛最常见的是小脑发育不全,患犊表现轻度共济失调或不能站立,有的可能失明。急性病例发病后难以恢复,常于发病后1-2 周内死亡,少数病程可拖延1 个月。

慢性型:较少见,病牛多无明显发热表现,病程2-6 个月,有的达1 年。典型症状为明显鼻镜糜烂,并可连成一片,但口腔内很少有糜烂。眼有浆液性分泌物,蹄叶发炎,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跛行。病畜极度消瘦,反应迟钝,呈持续或间歇性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带血或黏膜,更加恶臭。多数病牛于患病2-6 个月死亡。

4 诊断

一般可根据观察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发病时大多数牛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只有少数轻型病例。有时也会引起全牛群突然发病。急性病例,腹泻是最具特征性的症状,可持续1-3 周。粪便呈水样、恶臭,粪便中有大量粘液和气泡产生,体温升高。

本病确诊须在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也可进行血清学诊断技术。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和免疫方法,只有对症疗法和加强护理可减轻症状,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病牛康复,减少损失。重点止泻、补液、防继发感染。

5.1.1 灌服磺胺脒,0.2g/(kg 体重·d),分 2 次灌服。

5.1.2 强心补液,安钠咖 10ml,10%葡萄糖 500ml,复方氯化钠1000ml。

5.1.3 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mg/ (kg 体重·次);或2.5%恩诺沙星,0.1ml/(kg 体重·次),2 次 /d。

5.1.4 饮水配成0.1%高锰酸钾溶液饮用。

5.2 预防

5.2.1 为有效控制本病的流行,必须加强动物检疫及隔离措施,防止引入带毒牛;淘汰或捕杀患病动物,以控制本病的防止本病的扩大或蔓延。

5.2.2 对易感动物定期定期进行注疫苗射,加强监测。

猜你喜欢
犊牛病牛病毒性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晚秋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