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2020-01-11 20:01脱姽婳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羊痘非典型丘疹

脱姽婳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玉都工作站,744399)

绵羊痘是最严重的羊病之一, 其病原体绵羊痘病毒,对山羊及其他家畜没有致病性。通常我们说羊痘,一般均指绵羊痘而言。本病流行极为普遍,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 流行特点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春秋两季较常见。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它可从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脓汁、脱落的上皮和痘痂排出和散布病毒。被毛和痘痴中的病毒可保持毒力6-8 周之久。本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主要感染门户是呼吸道(飞沫传染,尘埃传染),也可经消化道和表皮损伤而感染。

2 病因

引进处于潜伏期或体表带毒的羊只,购入带毒的羊毛或羊皮等;与发病或带毒的羊群同一草原放牧,尤其是放牧时发生混群;前次发生羊痘后,未经彻底消毒,又引进一批无免疫力的羊只或新生了一批羔羊。

3 病状

潜伏期4-20 天。临床上可分典型和非典型经过。

3.1 典型经过 最为常见,病初体温升到40-42℃,伴以可视粘膜的卡他脓性炎症。一天后,在皮肤的无毛或少毛部位,发生典型的痘疹。

痘疹的发生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3.1.1 红斑期:皮肤上出现绿豆至豌豆大的淡红色圆形充血斑点(蔷薇疹),为期1-2 天。

3.1.2 丘疹期:蔷薇疹发展为豌豆大小、凸出于皮肤表面的苍白色坚实结节,为期1-8 天。

3.1.3 水泡期:丘疹经5-7 天,变为灰白色、扁平、中央稍凹陷的多室性构造的水泡,其中水泡液不易放出,在此期间体温有下降;

3.1.4 脓泡期:水泡很快化脓,脓泡的的四周隆起而中央凹陷,形如脐状,故名“痘脐”,约经3 天,化脓期间体温再度上升。

3.1.5 结痂期:脓泡形成后体温下降,脓液逐渐干涸,形成褐黄黑褐色痂皮,约经7 天左右,痂皮脱落,遗留淡红或苍白的瘢痕。病期共约3-4 周。多以痊愈告终。

3.2 非典型经过

3.2.1 顿控型:非典型经过之轻微者,称为顿挫型。病变发展至丘疹期而中止,不经水泡和化脓,即逐渐吸收、消散而痊愈。营养良好,体质健壮的放牧成年羊,可能取此种经过。

3.2.2 恶性型:非典型经过之严重者称为恶性型。多发生在营养不良、体质瘦弱的舍饲羊,特别是老、弱、孕羊及幼羔。有的全身出痘,痘疹融合成边缘不整的大脓泡,全身症状也较严重,即所谓“融合痘”。当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时,病部形成深达肌肉的坏疽性溃疡,即所谓 “坏疽痘”或“臭痘”。也有的在痘泡化脓期间发生出血,使脓泡成为黑红色,即所谓“血痘”或“黑痘”,甚至皮下及粘膜下也发生出血。有些病例,特别在羔羊,眼结膜和内脏器官也发生痘泡,并可能继发肺炎、胃肠炎和脓毒败血症。

恶性型多以死亡告终,幸免于死者也往往造成瞎眼、跛腿、发育不良等后果。孕羊在发热的后期可发生流产,故产羔前后羊痘爆发往往造成很大的损失。耐过病羊,一般保持终身免疫力。

4 诊断

由于本病仅发生在羊只,呈群发性和流行性经过,病状十分清楚,故诊断一般没有困难。

5 防治

防治本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而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应当是其中的主要环节,要抓紧进行,不可松懈。

5.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羊只的抵抗力,不从疫区引进羊只和购人畜产品等,引进羊只需隔离检疫21 天。

5.2 发生疫情应及时隔离、消毒,必要时进行封锁,封锁期两个月。消毒剂可采用2%苛性碱、2%福尔马林、30%草木灰水、10%-20%石灰乳剂或含2%有效氯的漂白粉液等。

5.3 两年以内曾发生过羊痘的地区,以及受到羊痘威胁的羊群,均应进行羊痘苗免疫接种。有羊痘爆发时,对疫群中未发病的羊只及其周围的羊群进行羊痘苗的紧急接种,也是行之有效的扑灭措施之一。

5.4 在加强饲养管理和隔离的情况下,对病羊进行如下治疗: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粘膜上的病灶,用0.1%高锰酸钾充分冲洗之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有继发感染时,或为了防止并发症,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药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如衰弱和心脏机能扰乱时,应用强心剂等。

猜你喜欢
羊痘非典型丘疹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尾寒羊痘病
山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春季羊痘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索
关于羊痘防控难点及对策分析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