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稳如磐石

2020-01-11 01:21梁茼
科技智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梁茼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还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只有运用先进制度思维生动阐释新理路,运用系统视角及时反馈新资讯和运用综合发展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方能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稳如磐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0.12.05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system of the guiding status of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does not only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t values of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inicized Marxism,but also illustrate the“Four Confidences”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terpret the new ideas by the advanced institutional thinking,to feed back the new information in the systematic perspective,and to achieve the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by the synthetical development thought,which would maintain the guiding status of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as steady as a great rock.

Key words:Marxism;The Field of Ideology;The Guiding Status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1]。这从根本制度上坚持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彰显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上的战略思维和全局考量,还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稳如磐石的指导地位提供了先进制度思维和制度建设理路等可资参考的方法论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还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革命建设、治国理政的经验。71年的宝贵历史经验证明,认识并运用社会制度所固有的意识形态功能,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丰富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尤为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具备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即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但能回答指导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旨归问题,而且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方向。这一重大命题不但具有全局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先导性的实践内涵,还是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稳如磐石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彰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得以淬炼和升华,为指引新时代的中国不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应然前景,更需要运用先进制度思维、系统视角和综合发展思想理解和把握其阐释、反馈和转化功能,从而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稳如磐石。

一、运用先进制度思维生动阐释新理路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不仅体现出党对于国家民族发展历程的深邃洞察力,还体现出党关于治国理政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也是一个具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政党。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的主要承载者,就是自觉运用先进制度思维办事创业的9000多万党员。

99年岁月的风雨洗礼,71载春秋的英勇奋斗,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前行中找到航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紧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法宝,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培育党员队伍,磨砺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并培养出一大批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指导的党和国家的缔造者、建设者和奋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容丰富、含深远、意义重大。共产党员不仅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知识。党内规章制度和国家相关法律知识蕴含着先进制度思维,能为共产党员提供关键的方法论指南。规章制度的学习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是要全面学、系统学、经常学。共产党员不但要学习通用规章制度,也要掌握专业的规章制度。学深研细各类规章制度,共产党员就能在办事创业时少犯迷糊、少说错话、少办错事、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020年1月,湖北武汉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面对严峻的疫情,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抗疫过程中,广大党员自觉依法抗“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抗疫防控的各项工作。敬畏法律、依法抗疫正是先进制度思维的体现,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不应被視为疫情防控的障碍,而应被看作打赢这场阻击战的根本保障,也是体现先进制度思维的关键。在抗疫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正与各地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既坚守法治底线和依法防控,又积极抗疫保生产,为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重要力量。

二、运用系统视角及时反馈新资讯

正如马克思所述,“理性向来就存在,只是不总具有理性的形式”[2],也就是说,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在社会制度更迭之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应该“从世界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即从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出发,探索新的社会制度的规律;与此同时,“意识则是世界必须具备的东西,不管世界愿意与否”[3],“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有意识的存在”[4],即意识与生产生活活动中的人紧密联系,意识形态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借助社会制度来影响人和社会的选择过程和结果。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正反两面的经验与教训,发挥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应有的意识形态导向功能,需从根本制度上着手,真正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项就是从制度层面稳步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并探索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国家制度、政党制度、学校制度等,从而形成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最大合力”。

“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不但揭示了党在治国理政上的全局意识和战略考量,而且反映出党对于新时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样体现在学校制度建设之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不但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摇篮,而且是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承载者,还是党和国家与社区基层保持双向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从制度层面推进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层面夯实新时代的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新时代学校制度建设不仅包含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还囊括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

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学校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校制度作用,并从防、控、治三方面加强联动体系建设,积极有效统筹协调资源、人员等抗击疫情的诸要素,从而为最终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作出贡献。

有鉴于此,面对新学期即将开学和学生返校等诸因素,学校秉承“以防为先,防中带控;以控为核,防控结合;以治为要,治中抓控”的理念,在召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专项会议基础上,就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做好相关部署,如学校延迟开学,加强师生的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开展居家学习与生活,并配合学校完成体温监测与上报等工作。此外,学校要求学生不得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私自返校,以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校制度,需要学校自觉运用系统视角来指导、协调具有系统工程特质的重要任务,如当前的疫情防控总体安排和防控信息的传达与上报(反馈)流程。

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树立全局意识,运用全局意识来谋划制度建设问题的理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需要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和全局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特别是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与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指导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层面夯实新时代的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而探索与新时代的学校制度建设逻辑上自洽的政党制度和国家制度,为发挥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最大合力”提供制度保障。

三、运用综合发展思想促进创造性转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为鲜明的理论品质在于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其生命力、凝聚力、引领力同样来自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良性互动,离不开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也就是“解决办法:实践”。

基于综合發展思想,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制度,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新时代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深度融合;需要为贯通执纪和执法环节铺设制度轨道,推动党纪党规与国法规范有序衔接;需要以党的建设为重要抓手,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良性、高效、顺畅互动。以上三方面内容分别从制度创制、制度执行和制度融合角度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造性转化提供智力支持。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实践之中,并在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锐意进取与守正创新中汲取更多智慧和力量,从而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稳如磐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正乘风破浪、锐意进取;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正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但有益于彰显党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而且有助于体现全体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可贵品质,从而为坚持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