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人房颤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0-01-13 14: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阻滞剂洛尔房颤

李 妍

(吉林省人民医院干疗一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房颤会导致血栓形成与栓塞、心功能不全及增加病死率等[1]。有研究发现,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相一致,因此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及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老年患者房颤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随之增高[2]。近年来,临床在治疗房颤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上越来越重视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8例老年房颤合并收缩性心理衰竭患者分组采取常规治疗及美托洛尔的治疗,治疗效果对比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房颤合并收缩性心理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收缩性心力衰竭及房颤诊断标准,且NYHA心功能分级在Ⅱ~Ⅳ级,并已排除严重合并症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其中,实验组有2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8.75±5.12)岁;病因:34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扩张性心脏病。对照组有24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8.51±5.08)岁;病因:33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扩张性心脏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物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师建议给予患者合理剂量的利尿剂、ACEI药物及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其中美托洛尔(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18)初始剂量为6.25 mg,2次/天,持续用药1周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师建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保持每1~2周按照患者耐受度、血压及心律来调整1次用药剂量。患者住院时观察4周,院后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1年时的心功能情况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其中,治疗效果分三个标准,即显效:治疗后,患者房颤及心力衰竭情况均已康复,患者心功能恢复在2级及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房颤及心力衰竭情况均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恢复在1级。无效:治疗后,患者房颤及心力衰竭情况未有任何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未有恢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患者心功能指标包含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均有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中显效者36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2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中显效者28例,有效者11例,无效者7例,死亡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实验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分别为(62.05±11.13)mm、(47.58±13.11)mm、(0.37±0.21)mm;对照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分别为(61.78±12.02)mm、(48.15±13.98)mm、(0.38±0.20)mm。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分别为(58.65±10.82)mm、(42.26±12.33)mm、(0.44±0.13)mm;对照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分别为(57.63±11.30)mm、(44.70±13.09)mm、(0.44±0.15)mm。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分别为(58.23±11.01)mm、(40.03±11.04)mm、(0.49±0.23)mm;对照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分别为(57.01±11.06)mm、(43.81±11.86)mm、(0.45±0.19)mm。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1年后,两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均显著好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LVDD、LVSD、LVEF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者LVEF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者LVDD、LVSD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3]。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盐酸索他洛尔均为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能够心血管保护效应,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对抗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能递质毒性,尤其是通过β1受体介导的心脏毒性作用。其他机制还有抗高血压、抗心肌缺血、通过抑制肾素释放而发挥一定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改善心脏功能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抗心律失常等[4]。临床认为,心脏病严重时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而房颤能够加重心力衰竭,进而使患者致死率升高[5]。临床在治疗房颤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上,多从血液动力学异常入手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而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功能降低心室容积,进而改善内源性心肌功能;同时,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慢心率,抑制心室重构,进而起到治疗房颤的作用。本文采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了患者致死率。

综上所述,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人房颤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显著改善了患者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安全性、耐受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阻滞剂洛尔房颤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普萘洛尔修复即刻消退产生的二次创伤*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预防房颤有九“招”
心率、心律、β受体阻滞剂及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