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020-01-13 02:01竺杏月李双双
社科纵横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产品

竺杏月 李双双

(三江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2)

1947年,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多诺第一次使用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实力及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竞争战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竞争力成为研究热点。文化产业的资源消耗低,对环境影响小,具有低碳、绿色的特点,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研究才开始起步,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为使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发展文化服务业,努力提升电影、音乐、动漫、网游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刘菊,2017)。文化产业的盈利性的效率价值高于其市场性的价值,而创意生活方式在市场性和盈利性两方面的表现都十分优异,可以利用其品牌的创新整合提升其市场份额并逐步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Lu,2017)。通过举办国际艺术节、文化年、大型音乐节等活动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借此加深不同国家的文化认识从而刺激其需求,相互的文化交流也可使我国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播(杨丽,2018)。地方政府要积极创新直接干预型政策工具,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政策;中央政府制定政策时,要完善央地共治机制,提高政策有效性(贺达、顾江,2019)。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发展空间很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文化贸易结构优化、市场空间转换及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竺杏月,2019;花建,2016)。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及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都在逐年提升。从2012年到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快,增加值翻了近两倍,年均增长率达18.4%,超过我国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2.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结构日益优化

若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成了文化批发零售业、文化制造业以及文化服务业,由图1可以看到文化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文化及相关产业总增加值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文化制造业,而文化批发零售业占比最低;与此同时,我国文化服务业的增加值近三年均呈现出上涨趋势,批发零售业虽然所占比例低,但是也是小幅上涨的趋势,而文化制造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文化产业的贸易发展呈现出服务化、数字化趋势,文化服务出口比例提高,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的水平正在提高。

图1 2015-2017年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构成

(三)文化产品顺差与文化服务逆差并存

文化产业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两部分组成。2016年和2017年这两年,我国的文化产品表现均为顺差。2017年我国文化服务额和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是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长率为正,进口额的增长率为负,说明2017年,中国文化产品对国外的需求在减少,但是国外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在增加,这说明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扩大,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在2016年和2017年,我国的文化服务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并且文化服务进口增长率为正,出口的增长率为负,文化服务贸易逆差规模仍在扩大。这说明,我国国内对国外的文化服务的需求量在扩大,而国外市场对中国的文化服务的需求量在缩小。因此,中国应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国外市场对中国文化服务的依赖性。

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①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arket Share Index,MS)是指我国的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占全世界的文化产品出口的比率,可以衡量我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该值越高,说明我国的文化产品相对其他国家越具有竞争力。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SC代表我国的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占有率,XC代表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总额,XW代表了世界所有国家的文化产品的出口总额。一般意义上,MS越大说明一国的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10%,非常强;5%<MS<10%,较强;1%<MS<5%,一般;MS<1%,较弱。

图2 2010年—2017年全球五个国家核心文化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图2主要计算并整理了2010年至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的核心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数值较高,基本上都处在10%以上的水平,在全球中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但是中国的MS指数近两年呈下降趋势,而美国的核心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走势却不断上升。英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都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在全球的竞争力仅次于中国和美国。韩国和日本核心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都低于5%,说明韩国和日本的文化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较弱。但是,韩国和日本核心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近些年一直保持小幅稳定上升,这说明韩国、日本核心文化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虽然目前处于较弱的水平,但是极具潜力,未来上升的空间很大。

(二)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TC),是指我国家的文化产品的贸易差额与该国家的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总额的比率。根据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判断出我国的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C代表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额,MC代表了我国文化产品的进口额。TC的取值范围为[-1,1]。当TC=1时,代表了我国文化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称为净出口;当TC=-1时,代表了我国文化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说明我国的文化产品消费完全依赖国外其他国家的输入,即为净进口。一般意义上,当0.6<TC<1时,代表了一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当0.3<TC<0.6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0<TC<0.3时,竞争优势不明显;当-0.3<TC<0时,竞争劣势不明显;当-0.6<TC<-0.3 时,具有较大的竞争劣势;当-1<TC<-0.6时,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劣势。

图3 2011年—2016年全球五个国家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

图3显示的是2010年至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的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最高,均处于0.4以上,且远超其他国家,这说明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我国的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极为相似:位居全球前列但都呈下降趋势。英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在这些国家中并不突出,但从2011年开始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与我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说明英国的文化产品不仅具有竞争优势,在未来将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近些年,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的文化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幅度超过我国的波动程度,这对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机遇。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是指我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总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与全球文化产品出口额在世界总出口额中的占比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C代表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额,ZC代表了我国出口总额,XW代表了在全世界文化产品出口总额,ZW代表了世界出口总额。一般意义上,2.5<RCA,表示一国文化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1.25<RCA<2.5,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0.8<RCA<1.25,竞争力水平一般;RCA<0.8,竞争力水平非常低。

图4主要计算并整理了我国加入WTO以后核心文化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RCA指数基本上均大于1,这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竞争力水平不高。同时,入世以来我国的RCA指数整体上是在波动中下降。

图4 中国核心文化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走势图

四、全面开放新格局下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传承优秀文化产业

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我国文化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优势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多民族、差异化的文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焕发优秀传统文化新生机,创新传统文化生产技术,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为使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文化服务业,利用现代自媒体加大电影、音乐、报纸等宣传,促进文化产品走出去。在文化产品出口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文化年、音乐节等活动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加深各个国家的文化认识从而刺激其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相互的文化交流让中国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播。

(二)加快文化科技培育及创新人才培养

文化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以“互联网+文化+科技”为重要特征的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风生水起。5G网络、人工智能、云技术等科技正在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以及传播途径,也成为了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文化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我国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来源于文化产业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关注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人才的储备中也应该注重培养海外人才和防止人才外流。“人才兴文”战略需要制定相关的有利政策来吸引海外文化经营人才,同时挽留国内高水平人才。

(三)引领文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对高质量文化消费的需要。我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加快产业调整,加快创新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和创造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进而创新文化产品引领文化消费。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使得生产者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接触消费者。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应该走进消费者,对消费者做更多的调研。在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盛行的时代,企业在了解消费者的过程中开发新的消费者和边缘消费者,这样能更快地扩大市场规模。高质量文化产品消费需求将有效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盈利性的效率价值高于其市场性的价值,而创意生活方式在市场性和盈利性两方面的表现都十分优异,可以利用其品牌的创新整合提升其市场份额并逐步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

(四)积聚相关产业重构文化价值链

文化产业是关联度非常密切的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能够促进多种相关产业融合,从而形成上中下游紧密结合的价值链,并衍生出新兴业态。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不仅能够提升旅游产业的效益,更能够满足游客对旅游质量的追求,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享受旅游所带来的精神熏陶。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延伸文化贸易价值链和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手段可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化价值链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设施共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各自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文化价值链聚集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园,产业的聚集不仅更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分享与传播,产生更大的文化经济效应,还有利于传统文化企业的内部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更容易使产业园得到外界的关注,提升当地的知名度,通过产业园来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从而进一步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地方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五)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从全球文化产业竞争角度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发展迅速、空间巨大的新兴市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但在国家及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出口产品结构不平衡。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文化企业应该及时地抓住机遇,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还可以开创新的产品和新的营销模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扩展自己的市场国模,打破市场界限。文化产业尤其如此。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我们要把最新的国际市场开发重点放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上,这些国家与我国是同一个经济命运共同体,有着更为相似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消费水平,更易于文化产业的合作。在产业融合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量的增加同样也会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吸收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加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竞争力产品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