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钿,让你更美丽
——“贴花钿”传统妆容初体验

2020-01-14 07:54徐丽萍浙江省海宁市机关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33期
关键词:贴花额头男孩子

文/徐丽萍 浙江省海宁市机关幼儿园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我国古人对于“花钿”的痴醉可见一斑,而“花钿”这个美丽的词语在我园的炫彩节上也成为了一个颇有热度的名字。

其实与它的相遇源于一次偶然。刚开始,我们开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的时候,班里很多孩子都选择了解汉族,于是我们决定做一做我们本民族的特色内容,开展一次有趣的汉文化体验活动。9月底,汉文化社的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场了解自己民族的盛宴,而其中让孩子们最为痴迷的就是花钿,当孩子们的额头被贴上好看的花钿之后,他们就对这个“新”事物有了巨大的兴趣,但也产生了许多疑惑。

沈佳怡问:“为什么要叫花钿?花钿是用花来做的吗?”

吴佳倩问:“花钿是怎么粘到额头上的,为什么沾点水就能像胶水一样粘住了,那贴上去之后能洗掉吗?碰到水会不会消失呀?”

邹雨洁问:“花钿都是红色的吗?为什么每个人额头上的图案都是不一样的?一共有多少种图案呢?”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有关“花钿”的一切,于是我们开展了一场有趣的“花钿追寻之旅”。

第一站 你好,花钿

“花钿”像精灵般拥有着魔力,仅仅一次体验活动就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一天,爱好钻研的祁骥手里扬着一张便签来上学了,原来他把自己在幼儿园的困惑带回家,和妈妈一起查询了相关的内容:在古代,花钿是谁贴的,花钿的颜色和形状,等等。于是活动之前借着家长搜集的这些信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深入地了解了花钿的一些常识——花钿的起源,贴花钿的人,制作花钿的材料,等等。

当我们通过故事讲述了花钿的来源之后,孩子们很好奇:

“老师,为什么这个梅花瓣儿的粉色会印在公主的额头上呢?”

“我觉得很可能就像我们贴花钿一样,刚好有露珠滴下来,所以把花朵的粉色印在了额头上。”祁骥的推理能力一向令人叹服。

“我觉得是因为她睡着了,所以时间很长,就会印在额头上。”宋喆说的也不无道理。

随后,孩子们似乎也不纠结故事里的情节了,觉得有道理就好。

当我们说到在古代一般都是女孩子才贴花钿的时候,班里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辩论会——“男孩子该不该贴花钿”。

祁骥说:“我觉得可能男孩子小时候贴着这样的花钿会很可爱,但是长大了他们可能就不能贴了,因为这就和我们的男子汉不一样了。”

开心说:“我觉得男孩子是不能贴的,因为花钿是很漂亮的,它只适合女孩子,男孩子是男子汉,不能用这些女孩子的东西。”

孙宇炜说:“我觉得男孩子也可以贴,你看我就贴着,我觉得很好看。”

……

辩论结束后,孩子们觉得这么好看的东西就应该让大家了解一下,他们也觉得祁骥说得有几分道理,年纪小的男孩子贴着花钿也很可爱呢!

最后,我们说起了古代制作花钿的材料,孩子们都被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征服。

“真没想到他们这么聪明!”孙欣琰感叹着。

“我妈妈跟我说过,古代的人没有高科技,所以他们很会动脑筋!”祁骥立马就回应了孙欣琰。

“可是,鱼骨头那么小,怎么画花钿呢?”朱思羽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花钿也很小呀!”夏语童一语惊人。

“那他们是怎么把鱼骨头、蜻蜓翅膀这些东西贴在脸上的呢?”祁骥转了个弯来问我。

“古时候有一种鱼胶,它也有黏性,就可以把这些东西粘在脸上。”我刚说完,底下发出一片惊叹声,“哇!”

“那为什么我们这里的花钿可以用水来粘呢?”邹雨洁想得更深了。

“因为我们这里有高科技。”

……

美国学者杜威说过“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我们的孩子就在这样的兴趣点支持下,慢慢地接近他们的目标。

第二站 花钿,让你更美丽

了解了有关“花钿”的知识之后,孩子们都纷纷表示想要自己动手贴一贴,那要怎么贴呢?其实老师也已经跃跃欲试了。“先把薄膜揭开,然后覆在额间,用沾了水的纸轻轻按压,等额间的纸湿透了就轻轻揭下。”老师先示范了一下,孩子们似乎就明白了贴花钿的步骤,但是自己一试之后才发现贴花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孩子们心存疑虑,不断在自己尝试解决:

甜甜说:“为什么徐思俞额头上的花钿是歪的?”

孙欣琰说:“为什么我撕下来的时候有一半掉了,没有粘到额头上去?”

金逸宸说:“我试了一下,一开始没有全部弄湿就粘不到额头上,后来我全部沾湿了,再压压紧,撕下来的时候就全部粘牢了。”

董昊天说:“贴上去的时候一定要对准,如果放的时候就歪掉了,那撕下来的时候肯定也是歪的。”

吴佳倩说:“这个就像是小猪佩奇那个纹身贴一样,贴的时候不能动,如果动了就粘不住了。”

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总结出他们自己的方法:第一步把选择好的图案剪下来,第二步撕去表面的透明膜,第三步把贴纸上有图案的一面放在皮肤上,第四步用湿布或海绵轻拍贴纸直至完全湿透,第五步等待一会儿后撕下贴纸即可。

在给美食一条街的“贴花钿体验馆”布置门头的时候,孩子们因为有过之前的各种体验,所以对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做出了以下的“温馨提示”:(1)在贴的时候请不要动,否则你的花钿会贴歪;(2)如果你有刘海,请把你前面的头发撩起来;(3)如果有很多人在这里排队,请你去别处先体验,过一会儿再来这里。

美食一条街满足了孩子们的“食欲”,而我们的“贴花钿体验馆”则成了另一个乐园,这里给了孩子们另一种美的体验。

“快来我们这里贴花钿吧,会让你变得更漂亮哦!”孙欣琰卖力地叫喊着。

一位奶奶带着一个小班的宝宝走过来问道:“这是干什么的呀?”

“你看,就是像我手上这个很漂亮的花钿,贴在额头上或者手上都会让你变得更好看哦!”孙欣琰边说边把自己手上的作品展示给顾客看。

“那好,你给我贴一个吧,让我变得漂亮一点。”奶奶的脸上充满了期待。

大六班的孩子们在操场上站了三个下午,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说累,他们自豪地介绍着“花钿”,就像汉文化社的老师一样,把他们知道的关于花钿的知识介绍给其他的孩子。因为他们“胸有成竹”,所以他们的小脸上充满自信。

第三站 花钿,设计之约

孩子们在贴花钿的体验活动中尽管辛苦,但是“意犹未尽”。于是趁着他们的热情还没有消退,我们开展了一场“花钿,设计之约”的活动。尽管孩子们的绘画功力不错,但是对于花钿的设计却也有诸多的要求。

“我觉得应该要设计得小一些,不然太大的话把我们的脸都挡住了。”小年糕笑着说。

“我们之前不是听过花钿有小鱼、小虫的吗?那我就设计这样的小鱼、小虫。”开心似乎一切尽在掌握。

“我想设计一个跟我手上的花钿一样的作品。”董昊天总显得颇为理性。

“我想送给我妈妈,我妈妈看到我手上的花钿很羡慕,她说她可不可以也贴一个!”沈佳怡开心地和同伴说着。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设计环节了,孩子们认真地考虑着尺寸,在心里细细地预设。在小小的一方白纸间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设计。因为我们一起了解过花钿以红、黄、绿为主,所以孩子们大部分都选用这些颜色,以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当然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小俏皮,比如:

陈迟小朋友设计了一个蜗牛图案的花钿,他说:“我感觉我们的花钿一圈一圈的,好像蜗牛一样,所以我设计了这图案。”

徐思俞和孙欣琰特别喜欢兔子,所以他们的设计稿上有了可爱的兔子,孙欣琰还说道:“老师,你看我的是一只可爱的兔子,为了把它能贴在额头上,我故意画得很小呢!”他自豪极了。

“我设计的是金字塔,因为我最近很喜欢金字塔!”陆王轩露出一脸的开心。

“我设计的是太阳花,因为我觉得贴在头上应该也会很好看。”祁骥总能想出不一样的内容来。

孩子们内心的东西似乎不需要过多的引导就能表现出来,当我们请孩子们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每个孩子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他们眼里闪烁的似乎就是那道“自信之光”。有时候一个活动的好坏从孩子们的眼中就能看出来,他们的这种自信和镇定便是最好的阐释。

第四站 花钿,一样的美好

可能是古代妆容有它的独特之处,也可能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贴花钿”的体验活动已经结束,但是班内孩子对古代流行的女子妆容的兴趣依旧很浓厚,因此我们就寻思着应该趁热打铁,继续拓展学习除了“花钿”之外的古代女子其他妆容。因为怕老师口头讲解太生硬和平淡,小朋友们会失去兴趣,所以我们以图片和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认识面靥、额黄、斜红等古代的特殊面饰,并且让他们自己尝试着画一画,来设计一款好看的妆容。

虽然只有短短数周,但是孩子们对这一古代汉族女子的妆容印象特别深刻,围绕“花钿”开展的活动也一直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贴花钿”在古代似乎只是女子的特权,但是在这些活动中,男孩子也受益颇多。无论男孩、女孩都能在这样的体验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如果说用“花钿”比喻孩子们的求知创新之心,那么我想正应了那句“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

猜你喜欢
贴花额头男孩子
现代陶艺领域贴花装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
为什么发烧时要给额头降温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两张小纸片
一束光在孩子的额头上
过年啦
你好,男孩子
延迟贴花技术
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