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0-01-14 05:32史向阳夏学莲赵海鹏赵亚奇谭延方
河南化工 2020年9期
关键词:城建应用型人才

史向阳 , 夏学莲 , 赵海鹏 , 赵亚奇 , 冯 巧 , 谭延方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67036)

0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人才的供给-需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1]。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矛盾突显,模板化严重,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满意度低。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机构未能根据企业紧缺应用型人才这一实际,及时调整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结构、模式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不相适应。本文将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导向、政策导向、学校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导向

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这对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成为重要任务。国家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人才培养改革项目。中科院院士钱锋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亟待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破校企之间的藩篱,铸就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科技人才[2]。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产需对接,支持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中也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共建创新平台、产教融合。

2 政策导向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政府应不断完善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高校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符合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地方高校应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转到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调控相结合,坚持需求导向、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有利于高校科学定位、发展特色、培养一线技术人才、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其实质是高校供给侧的教育模式改革,通过教育改革解决高校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与实际脱轨等问题。通过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为服务地方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3 学校发展

河南城建学院所在的平顶山市,素有“中原煤仓”和“中国岩盐之都”之称,为尼龙、聚氨酯、聚碳酸酯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和原料的保障。河南省政府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平顶山产业集群,平顶山市政府将尼龙深加工及化工新材料列为8个重点发展的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之一。

河南城建学院是工科为主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城建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2015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城建大学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接下来10~15年的发展方向,主动转型发展,办学目标定位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城建大学。学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转型提升”为主线、以“新工科建设”为主要举措,瞄准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打造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点,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发展。由平顶山市政府、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合办尼龙产业技术学院,还建设了一批省、市级重点科研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突出产学结合,培养出“社会有需要、单位受欢迎、个人能发展”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河南城建学院利用高校高层次人才优势和实验室建设基础,发挥企业科技进步的前沿阵地优势,有利于加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科技合作,加快聚集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科技人才队伍,直接面向企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使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科研工作直接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相对接,了解企业发展的技术要求,为企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支撑、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使高校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更加有的放矢,同时把科学领域和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中,有利于高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4 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化学、化工、材料等行业急缺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企业急需毕业入职后就能直接下车间、上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员[3]。而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现实状况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有广度、有深度,但仅仅是从书本中来,不能很好地应用到生产中去;理论和实践发生严重脱节。入职后的毕业生,需要长时间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熟悉设备操作,熟练生产工艺,学会调整和设置工艺参数,将实习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经过两三年的摸索与磨练,才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工程应用人才的中坚力量[4]。企业招聘进来的毕业生,还需要再培训、再培养,对企业高效运作和快速发展有不利影响。因此,企业急缺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生。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讲,地方本科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授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5]。河南城建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依托平顶山市尼龙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煤盐资源高效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市厅级及以上平台,与当地多家企业签署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有得天独厚的工程实践条件和资源,为本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我的机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均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切身感受、动手操作;且课程安排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前三年的理论课学习中穿插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第四年两个学期时间全部用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5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科研水平和行业发展,对国家、河南省、平顶山战略发展规划、中国尼龙城建设及行业科技进步、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城建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隧道股份城建置业瑞创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城建档案工作要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服务
城建工程管理中如何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城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