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秋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

2020-01-14 07:03李竹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6期
关键词:全蝎性温药理

王 珏 李竹英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流行病学显示,我国哮喘患者人数近4 000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目前哮喘发病率已增长至1.2%~5.5%,若在临床上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预计在未来10年内哮喘死亡率将增加20%[1-2]。哮喘归属于中医学哮病的范畴,中医对这一病名首载于《黄帝内经》,许多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将本病一般统称为“哮喘”“哮证”等范畴。

刘建秋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载,运用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丰富。刘师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邪实”为主,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宿痰袭肺,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发为哮喘。痰浊致哮常兼他邪,因外邪、情志、体质等因素不同,可分为寒痰证、热痰证、郁痰证、燥痰证、瘀痰证等证型。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哮喘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因此,本虚的关键为肺、脾、肾之虚,临床上哮喘缓解期患者以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较为多见。

中药药对的应用由来已久,《黄帝内经》中就有半夏、秫米药对的记载[3]。中药药对是针对疾病的症状表现和病机特点,结合药物的功效和属性特点,将两种药物以相对固定的形式配伍组成,起到协同增效,相制减毒等作用。其组成虽然简单,但治疗目的明确,药效专一,一直沿用至今。刘师临床治疗哮喘,擅长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给予对症疗效药对治疗,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故收集整理其门诊治疗的哮喘患者病例,采用聚类分析,总结经验如下。

1 发作期

1.1 寒痰证——五味子、细辛 刘师认为若患者平素体质虚弱,阳气偏衰,痰湿内生,伏于肺络,复感寒邪,则痰易从寒化,阻碍气道,痰气相搏,可发为寒痰哮。《景岳全书·喘促》云“喘有夙根,遇寒即发……亦名哮喘”[4]。临床上常表现为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喘息气急,痰多稀薄,形寒怕冷等症,刘师在治疗上以温肺化痰为原则,善用五味子、细辛配伍。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有收敛固涩,益气补肾之功,上能敛肺,下可滋肾,故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药品化义》记载“五味子……能收敛肺气……盖肺性欲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味子提取物五味子乙素可以通过调节哮喘相关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哮喘症状[5]。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经,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可用于治疗寒痰停肺之咳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中所含的挥发油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气道炎性反应,降低哮喘的发病率[6-7]。二者配伍,以五味子之收敛,制细辛之开散;细辛之开散,又可制五味子之收敛,一散一敛,一开一合,开无散气太过,敛无留邪之患,共奏宣通肺气、温散寒邪、止咳定喘之功。在用量上,常用五味子15 g,细辛3 g。

1.2 热痰证——麻黄、地龙 刘师认为,素体阳盛,津亏凝聚成痰,或热邪袭肺,灼液成痰,均可造成气道壅遏,肺管狭窄,通畅不利,痰与热相搏结,发为热痰哮。临床上常表现为喘息气粗,痰鸣如吼,咳痰色黄,黏稠难出等症,刘师在治疗上以清热宣肺为原则,善用麻黄、地龙配伍。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有宣肺平喘之功,为治疗肺失宣降所致喘咳的首选药。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有清热平喘之功,用于治疗邪热犯肺,肺气壅遏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地龙药对具有良好的抗哮喘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卡巴胆碱和组胺引起的气道平滑肌收缩有关,且用量配比为1∶3时,效果最佳[8]。二者配伍,寒温并用,一宣一降,相辅相成,共奏宣通肺络、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在用量上,常用麻黄10 g,地龙10 g。

1.3 郁痰证——柴胡、白芍 刘师认为若情志不畅,肝郁气逆,可发为郁痰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津液输布和运化失常,积聚成痰,而痰饮内伏是诱发哮喘的主要病因。正所谓“痰之成,气也,贮于肺”。肝主升发,肺主肃降,二者共同作用维持全身气机平衡,若肝升发太过,则会导致肺失肃降,从而诱发咳喘。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短促,胸闷气憋,忧思抑郁,失眠烦躁等症,刘师在治疗上以疏肝理气、降肺平喘为原则,善用柴胡、白前配伍。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可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中提取出来的化学成分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改善脂多糖对小鼠肺组织产生的伤害[9]。白前味辛苦,性微温,归肺经,有降气化痰之功,可用以治疗痰湿阻肺,肺气壅实,气喘胸闷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前的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且镇咳作用强于祛痰作用[10]。二者配伍,一升一降,上下相通,气郁可疏,痰结可散,共奏宣畅气机,祛痰平喘之功。在用量上,常用柴胡15 g,白前15 g。

1.4 燥痰证——瓜蒌、川贝母 刘师认为燥邪侵袭,耗伤津液,炼液成痰,痰浊阻肺,可发为燥痰哮。此外,燥邪犯肺,易损伤肺阴,肺阴亏虚,虚火内生,灼液成痰,壅塞气道,亦可发为燥痰哮。《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曰“燥痰之证,多由肺阴不足、虚火灼津而成”。临床上常表现为咯痰不利、痰少质黏或干咳无痰、咽喉干燥等症,刘师在治疗上以润燥化痰,宣肺平喘为原则,善用瓜蒌、川贝母配伍。瓜蒌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化痰之功,可用于治疗热邪伤肺,咯吐黄痰,质黏难咯等症。《本草纲目》载其“润肺燥,降火……涤痰结”。着重谈到瓜蒌清热化痰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瓜蒌中的活性成分半胱氨酸可以通过分解痰液中黏蛋白,稀释气道中痰液促进其向外排出;天门冬氨酸可以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体内炎性物质的分泌[11-12]。川贝母味苦甘,性寒,归肺、心经,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用于治疗燥痰、热痰、咯痰不爽,涩而难出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贝母可以抑制哮喘小鼠支气管平滑肌的病理结构改变,降低其炎症评分,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的传导有关[13]。二者配伍,一清一润,皆发挥开散之性,相须为用能增加其清热化痰散结之功,使肺阴得润而燥痰可除,清肃有权则咳喘可止。在用量上,常用瓜蒌20 g,川贝母10 g。

1.5 瘀痰证——全蝎、蜈蚣 刘师认为哮喘缠绵不愈,顽痰伏于肺络,若日久顽痰酿瘀,痰瘀互结,阻塞气道,可发为瘀痰哮。此外,哮喘发作,痰气交阻,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血瘀则可生痰,从而使哮喘加重。临床上常表现为喉中痰鸣、气促痰多、爪甲发绀、呼吸疼痛等症,刘师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原则,善用全蝎、蜈蚣配对。全蝎味辛,性平,归肝经,有息风通络、攻毒散结之功。蜈蚣味辛,性温,归肝经,有息风通络、攻毒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蜈蚣药对可以减轻哮喘大鼠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抑制支气管病理结构的改变,从而延缓气道重塑[14]。刘师认为哮喘日久,病邪深入,经络闭阻,已成顽疾。欲除顽疾,非一般的草木之品能胜其责,故借虫类药物以行搜经剔络之法,引药直达病所。全蝎、蜈蚣二者配伍,相须为用,走窜之性更强,攻逐破瘀之力更猛,更易到达肺中经络,搜剔痰瘀之邪,恢复脉道畅通而缓解症状,对于久瘀、宿瘀之证,疗效颇佳。在用量上,常用全蝎3 g,细辛3 g。

2 缓解期

2.1 肺脾气虚证——黄芪、党参 刘师认为哮喘日久,肺气受损,化津无力,津聚成痰,脾为肺之母,一方先病必定影响另一方,子盗母气,脾由实转虚,运化无权,痰浊内生,上犯于肺,宣降失司,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喘、哮等证。故肺脾同病,则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导致哮喘的迁延不愈或病情加重。临床上常表现为气短声低,痰白质稀,自汗恶风,倦怠乏力等症,刘师在治疗上以健脾益肺为原则,善用黄芪、党参配对。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肺健脾,益卫固表之功,可用于治疗肺脾气虚、表虚自汗、气虚外感等证。《本草求真》言其“入肺补气……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可以通过调节哮喘小鼠Th1/Th2失衡,减少CD4+GATA-3+细胞的数量,增加CD4+T-bet+细胞的比重,从而抑制哮喘的炎症反应[15]。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益肺脾之功,用于治疗肺脾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可以通过促进肺泡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肺泡结构的病理性改变,从而改善肺功能[16]。黄芪偏于阳而实表,党参偏于阴而补中,同入肺、脾两经,二者相互配伍,一表一里,一阴一阳,增强了补益肺脾之功,气足则津行,痰浊自除,哮喘乃安。在用量上,常用黄芪20 g,党参20 g。

2.2 肺肾两虚证——补骨脂、核桃仁 刘师认为哮喘反复发作与肺、肾两脏相关,肾主纳气,与肺共同调节呼吸,肾虚则纳气失常,致使肺失肃降,上逆而发为哮喘。哮喘日久,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则易受邪侵,母病及子,肾气亏虚,则精气不足,精气不足和外感邪气内外合因,更易导致哮喘时发时止,迁延不愈。临床上常表现为短气息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咯痰质黏起沫,腰膝酸软等症,刘师治疗上以调补肺肾为原则,善用补骨脂、核桃仁配对。补骨脂味苦辛,性温,归肾、脾经,有补肾助阳,纳气平喘之功,为治疗虚寒咳喘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骨脂查尔酮可以降低哮喘小鼠脾脏CD4+细胞及血清中炎性因子IL-4水平,具有一定的抗哮喘活性[17]。核桃仁味甘,性温,归肾、肺、大肠经,有补肾温肺之功,可用于治疗肺肾不足,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证。二者配伍,刚柔并济,肺肾同治,金水相生,共奏补肾纳气、敛肺定喘之功。在用量上,常用补骨脂10 g,核桃仁10 g。

3 结 语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喘息、气短、喉中痰鸣、咳嗽、咯痰等症状,若临床治疗不完善,则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刘建秋教授将哮喘的病因病机与药对的功效配伍紧密结合,针对哮喘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药对辨证施治,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刘建秋教授治疗哮喘时多以宣肺平喘,止咳化痰药对为主,并在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基础上或兼祛寒、或兼清热、或兼润燥、或兼行气解郁、或兼活血化瘀,同时注重脏腑调理,从根本上消除病源。刘建秋教授的中药药对治疗体系是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应用总结而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为哮喘的诊疗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全蝎性温药理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七类人不能吃生姜 你知道吗
艾草
生姜治老年尿频验方
不同弹性蛋白酶酶活力条件下野生与养殖全蝎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肿瘤实验的对比研究
野生与养殖全蝎水提液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抗病毒作用的对比研究
全蝎资源古今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