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战士的家

2020-01-14 10:22窦芒
雷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老战士

窦芒

“父亲虽然因筹建文献馆积劳成疾,于今年年初去世。但他的愿望我们会继续传承,上海志愿军文献馆将以收集和展示抗美援朝文物、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为已任,一如既往地帮助、关心志愿军老战士。最崇敬的志愿军老战士们,上海志愿军文献馆永远是你们的家……”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同时又是上海志愿军文献馆开馆7周年的日子。一次深情的纪念活动在文献馆的志愿军广场举办,上海浦东凌空农艺大观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文献馆创建人吕焕皋之女、现任上海志愿军文献馆馆长吕振欣的欢迎致辞,赢得了阵阵掌声。

活动邀请了顾飞鸿、郭兆礼、刘石安、杨于涵、潘仁森、朱俊贤等共21位志愿军老战士及家属,其中朱俊贤老战士已经在文献馆担任志愿者长达8年,为文史资料、物品收藏等工作作了巨大贡献。共青团上海市委、浦东新区有关领导,有关学校师生及武警部队官兵也来到现场,向志愿军老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活动现场,志愿军老战士刘石安深情讲述了他参加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亲身经历。如今,即使已经年过八旬,但刘石安依然老骥伏枥,满怀激情的发言让在场的每一位都仿佛置身于战火硝烟的战场,动容感叹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港小学的学生代表,向全体志愿军老战士佩戴红领巾,志愿军文献馆馆长吕振欣向他们赠送书籍《谁是最可爱的人》。江镇中学和东港小学的学生先后献上诗朗诵《少年中国说》及沪剧《绣国旗》。精彩表演之后,浦东新区少先队辅导员徐佳芸发言,表示少先队将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

前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现为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二支队二大队的官兵,代表着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向志愿军老战士代表朱俊贤和刘石安宣誓,时刻准备着为保护祖国和人民上前线,打胜仗!随着部队官兵唱响雄壮激昂的《强军战歌》,活动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7年前建成开放的上海抗美援朝文献馆,是已故上海爱心企业家、劳模吕焕皋全心身投入、出资建造起来的。馆内收藏的数千件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各次战役的战利品、文物和纪念品,展示和宣传了英雄城市上海人民子弟兵的不朽功勋。资料显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上海人民子弟兵志愿军第20军从上海出发赴朝参战,是入朝最早的部队,参加了超越生命极限的“长津湖战役”即第二次战役,在极寒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军王牌陆战一师……著名爱心企业家吕煥皋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用心寻找志愿军老战士,悉心收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战利品、文物和纪念品。经他的努力,共寻找到志愿军老战士近500余名,并对他们中的困难者施以援助。

文献馆震撼人心的“照片墙”上,印刻了当年从上海入伍的20军、23军、24军、26军、27军、31军、38军、63军、67军及铁道兵、坦克兵、高射炮兵等部队的志愿军老战士2552名。

文献馆前右侧,有八块高3米、宽1米的石碑,篆刻着8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一级战斗英雄。他们都来自上海诞生的志愿军部队,其中有曾在上海当过徒工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优秀指挥员毛张苗等,他们为上海人民赢得了极大的荣光。

伴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历史、崇尚英雄”的时代脚步,文献馆已成为上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研学场所。每天,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慕名而来,重温历史,缅怀先辈,致敬英雄。

猜你喜欢
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老战士
时代精神——浅论英雄
张爱兰:就想给抗美援朝老战士一个家
钟南山
“渡江第一人”默默务农50年
在共和国70华诞,老战士这样说
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系统性应用探究
海军战斗英雄
老战士
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地区“百日建厂”运动
“战斗英雄”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