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胸外科手术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2020-01-15 00:36胡广男于大龙张铭岳王立国关永信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8期
关键词:吸烟史胸外科围术

胡广男 于大龙 张铭岳 朱 凯 王立国 关永信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辽宁 营口 115007)

本文为探究普胸外科手术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分析,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纳治疗的普胸外科手术患者195例进行分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纳治疗的普胸外科手术患者195例进行分组,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50例,女47例,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50.84±4.16)岁。研究组患者男45 例,女53 例,年龄为32~68 岁,平均年龄为(51.66±5.1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胸外科手术指征;经细胞学、病理性、MRI等检查后符合临床诊断相关标准;无药物过敏史;意识清晰者;家属及本人均同意此次研究[1]。排除标准:在近期内使用过支气管扩张以及化痰祛痰药物者;精神病史;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高尿酸血症及尿路结石患者[2]。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肺部并发症预防措施,研究组给予综合围术期肺部预防措施,主要内容为:

12.1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和目前有无基础性疾病,充分了解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包括患者职业、年龄、发病时间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吸烟史,有无呼吸急促以及咳嗽现象。同时详细对患者体质量、身高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面临床检查[3]。分析肺部疾病病变部位及主要特点,按照相关肺功能临床检查进行全面评估。实施实验室病理学检查等。

1.2.2 术前准备,要求存在饮酒吸烟习惯患者围术期间禁止饮酒和吸烟,注意清洁口腔卫生;营养支持加强,对于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患者建议摄入高蛋白、高营养食物,促进抵抗力提高;指导呼吸方法,行胸式呼吸法及咳嗽训练[4];而如伴有呼吸道慢性疾病者,除实施药敏实验和细菌学培养外,给予术前雾化吸入以及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麻醉师应和医师针对手术共同参讨,根据患者实际选择科学的麻醉药物和方案,降低肺部组织的干扰。此外,患者在术前还需进行预防性雾化吸入以及呼吸功能锻炼器进行锻炼,时间持续1周。

12.3 术中操作,需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遵循细、轻、稳、准等原则。手术操作肺部和食管时需保护肺组织,防止挤压、过度牵拉,降低相关神经丛受损。按层次对纤维膜样粘连进行锐性或钝性分离,防止肺撕裂或胸膜脱落发生。如表现为胼胝样或者致密性粘连分离时可行胸膜外分离[5]。完成手术前还需检查器械及棉团有无遗漏,清理支气管残端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测试膨肺、漏气等,将肺组织尽量复原。安置胸腔引流管,防止影响术后咳嗽排痰、呼吸以及液体堵塞等。

1.2.4 术后处理,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协助取半卧位,给予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吸氧。包扎时胸部应力度适宜,开展雾化吸入早期治疗。同时给予150 mg盐酸氨溴索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天2次。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定时翻身[6]。此外,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术后肝素和利多卡因(2%)进行止痛。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后1周时ICAM-A(细胞间黏附因子)、SP-A(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以及分析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等;通过Logistic分析肺部感染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t值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对比:研究组围术期并发症5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1例,发生率5.10%,对照组并发症19例,其中肺部感染11例,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3例,发生率19.59%,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ICAM-A、SP-A书前后对比:研究组术前1周ICAM-1、SP-A分别为(415.50±78.75)ng/mL、(41.46±5.78)ng/mL对照组分别为(413.80±95.11)ng/mL、(40.16±6.25)ng/mL,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ICAM-1、SP-A分别为(604.85±126.65)ng/mL、(54.16±6.33)pmol/L,对照组分别为(515.85±122.74)ng/mL、(39.35±8.18)pmol/L,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肺部感染因素:通过对并发症中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营养不良(P=0.000,OR=12.714,95%CI=1.50~3.03)、年龄(P=0.000,OR=4.316,95%CI=1.14~3.02)、吸烟史(P=0.004,OR=2.225,95%CI=1.20~2.87)、术后镇痛(P=0.010,OR=1.396,95%CI=4.395~9.501)、抗生素预防(P=0.036,OR=4.389,95%CI=2.950~7.500),可以看出患者肺部感染与营养不良、年龄、吸烟史、术后镇痛以及抗生素预防等存在关联。

3 讨论

普胸外科临床中在近些年随着医疗整体水平的进步而逐步发展,普胸外科中难度较高的手术也开始增加,而随着临床中广泛应用胸腔镜以来,虽然减小了手术创伤,但临床中并发症预防可控制依然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7]。普胸外科手术因解剖结构特殊、且创伤较大,特别是在围术期内会因排痰不利以及肺功能受损而导致诸多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预后治疗和康复等增加难度。因此,在围术期对肺部并发症进行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为减少肺部并发症使用盐酸氨溴索进行防控已经较为普遍,该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氧自由基清除和抗感染等疗效,还可调节浆液和黏液分泌,提高痰液排出及黏液清除等,还可提高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同时,还药物联合抗生素对于药物浓度在肺组织的扩散具有促进作用,提高肺部运转能力,达到肺组织保护效果。本文中,研究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59%,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前1周ICAM-1、SP-A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分别为(604.85±126.65)ng/mL、(54.16±6.33)pmol/L,且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和齐凯,熊汉鹏[8]等人研究报道保持一致,其通过对60例行普胸外科手术手术后行盐酸氨溴索注射后,患者肺部功能明显提高,并发症也显著降低。而通过对并发症中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患者肺部感染与营养不良、年龄、吸烟史、术后镇痛以及抗生素预防等存在关联[9-10],提示出临床治疗时根据患者危险因素实施有效措施给予干预,入院后在基础性疾病控制的同时,严格排查手术禁忌证,对手术指征也需严格掌控,抗生素使用也需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加减[11-15]。

总而言之,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给予综合防治措施后取得显著成效,不仅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针对肺部感染因素可给予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猜你喜欢
吸烟史胸外科围术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