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谢家路模式

2020-01-15 15:32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村党委谢家村民

胡豹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要科学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推进“五个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2],党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市谢家路村把组织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通过创新党建引领工作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初步形成和彰显了新时代以党建助力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的“谢家路模式”。

1 谢家路模式的核心内涵与表征

宁波市谢家路村地处余姚市泗门镇北面,紧靠杭州湾南岸,区域总面积5 km2,家庭1 641户,常住在册人口4 734人,党员221名。十多年来,谢家路村党委始终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3],首创并牢守“党建工程就是最大民心工程”理念,着眼加强农村党建持续探索、不断创新,相继推出“小板凳”群众工作法、“阳光村务八步法”等工作机制,率先建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前哨支部”、搭建“农家小院·党建阵地”等活动平台,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典型村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2017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51.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8 000元,自2001年来分别年均增长13.8%和11.2%,通过以党建助力组织振兴进行促进乡村振兴,谢家路村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的落后村,昂首迈入中国名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行列。是什么让谢家路村从一个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富裕村、文明村?富裕之后的谢家路村又是靠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拥有了富民强村的新型产业,建成了生态优美的新型社区,培育了文明向上的新型农民,构筑了全员覆盖的新型社保,形成了安居乐业的新型平安网络?这一切来源于谢家路村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创新促社会管理创新,探索了一条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导向,以发挥党员主体先锋作用为核心[4],以党建助力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

全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提供坚强保障,实施党建样板打造工程。紧紧围绕习总书记给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重要回信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的精神。谢家路村高举“党建引领、幸福群众”的大旗,大力提升组织力,抓好党建引领示范,初步彰显了谢家路模式的三大核心内涵。一是党员队伍优化建设是基础前提。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的要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5],实施铁军建设行动,积极发挥党组织堡垒“最前哨”作用,积极发挥小板凳说事“最有效”作用,积极发挥老百姓当家“最伟大”作用。二是全域党建亮显打造是关键支撑。采用党建雕塑、党建墙绘、党建长廊等形式,全域推进党建“亮显工程”,在党员家庭户设置党员教育活动点,打造“农家小院·党建阵地”。统一制作“共产党员户”门牌和“共产党员”胸卡,推行党员家庭和党员经营户亮牌,党员个人亮身份。三是前哨支部规范化提升是创新保障。让党旗高高飘扬,让党徽闪闪发光,全域推进党建“亮显工程”,全面推进“前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提升“农家小院、党建阵地”。通过不断强化民主协商[6],不断深化、提炼、总结党建经验,谢家路村党建成了全国基层党建标杆,通过提升党建品牌知名度,着力打造新时代的党建红村,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谢家路模式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2 谢家路模式的典型经验与做法

2.1 打造乡村坚强领导核心,彰显“最前哨”作用

谢家路村喊出“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盏灯”口号,并十余年如一日地践行。一是全覆盖建立“前哨支部”。借鉴“支部建在连上”做法,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党组织建到农村的“最前哨”。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把村党委下属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村党委共建立10个组级和2家企业“前哨支部”。二是全方位打造“亮显工程”。采用党建雕塑、党建墙绘、党建长廊等形式,全域营造浓郁的党建氛围。在党员家庭户设置党员教育活动点,打造“农家小院·党建阵地”,统一制作“共产党员户”门牌和“共产党员”胸卡,推行党员家庭和党员户亮牌。三是全天候发挥“锋领作用”。建立干部包片制度,全村共划分为10个片区,每个片区覆盖160户左右群众,10名村干部每人包干一个片区;建立党员联户制度,全村200余名党员每人就近联系8~9户农户,实行“五听两卡一记”,推行“三不准、五必访”,针对无职党员全面开展科学设岗、自愿认岗、民主荐岗活动,定责任、定区域、定人员,做到全村党员100%明牌上岗。

2.2 构筑乡村善治先锋模范,彰显“小板凳”作用

谢家路村党委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村理事全部活动之中[5],积极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7],在全省首创“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十多年来,全体村民对村班子的满意率始终在98%以上,先后出现了2次“村民要求为村干部加薪”的新鲜事。一是村民的心结通过板凳解开。村干部主动当好辅导员、联络员、协调员,落实日常走访制度,零距离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征地拆迁、道路建设、治安维稳、文明创建等意见建议。二是村民的难事通过板凳化解。村干部坚持问题导向,把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板凳家访联系实际找问题、瞄准症结议问题、落实措施解问题,使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三是新老村民的关系通过板凳系紧。通过建立新村民和谐联谊会了解新村民的生活状况及需求信息,全力以赴为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租房、子女教育等实际困难,激发新村民为村里做贡献的热情,实现新老村民互帮互助。

2.3 推动村民自治不断深化,彰显“当家人”作用

村党委坚持“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原则,推行“党内民主示范工程”,实现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6],让全体党员群众真正成为村里的“当家人”。一是以“提案制”落实建议权。党员将群众意见建议以《党员提案表》上交,党支部形成初步解决方案后上报村党委,村党委对提案研究后提出办理意见,并明确承办人抓落实。自2002年以来,党员累计提交提案238件,村党委梳理汇总后实施17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2%。二是以“票决制”落实决策权。凡遇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规划,村党委均组织召开听证会,对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事项明确须经过90%的农户同意后才能启动,使普通的党员群众真正拥有了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发言权和表决权。三是以“公开制”落实监督权。推行阳光村务监督机制,建立10名党员群众的民主监督小组,全程监督村级重大决策事项实施情况。依托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触摸屏“四屏联动”平台,及时公开党务、村务、“三资”、便民服务、权力清单,每季度集中开展1次民事测评,召集党员、村民代表评议党建工作和村务运作情况。

2.4 注重文化连心惠民实践,彰显“蒲公英”作用

谢家路村党委在不断改进党风的同时,一以贯之地抓好乡村文明建设,使乡愁文化和乡风文明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传播蔓延[8],持续改善了乡村民风、提升了村民素质,成功将谢家路村打造成为“全国文明村”。一是提炼谢家路村精神。着眼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和“如何去”等核心命题,村党委提炼出“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的谢家路精神,为全体村民提供精神指引。二是推进文化阵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 000余万元,建成农民公园、村落文化宫、露天远教广场、文化礼堂、文化长廊、门球场、健身路径、老年活动室等设施,建立绷龙队、腰鼓队、合唱队、柔力球队等文体团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三是抓好宣传教育培训。坚持以德治村,持续开展“有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建好村”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双十佳”评选,每年一次对全体村民进行大轮训,每年组织100名左右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赴省社会主义学院、省委党校等进行专题培训。创办村干部论坛,开办农民讲堂和道德课堂,让普通群众走上讲台。

2.5 坚守服务奉献思想观念,彰显“铁榔头”作用

十多年来,村党委始终将“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头等大计;千辛万苦,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一点也不苦”作为自觉追求,成为团结和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铁榔头”。一是敢于担当不畏难。高标准开展“两学一做”等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敢作敢为、领头领跑”的精神风貌。围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村干部带头拆、带头治、带头干,拆除违章建筑近7 000 m2,无一起安全事故,无一例群众上访。二是勇于创新不停滞。直面“前不靠山、后不着海”的实际,村党委先后通过建设商贸市场、开展土地整治、加强招商引资等办法,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多到强的转变。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 200余万元,2001年来累计超2亿元。三是甘于奉献不动摇。从2001年起,该村就实行夜间工作制,10名村干部白天正常上班,夜间再分两组轮流接待群众。建立村级社会帮困互助会,推出“百户帮一户、支部结一户、骨干企业扶一户、共建单位助一户、班子成员联一户”等5项结对帮扶机制,组建村级志愿服务团队,建立爱心帮扶基金和“爱心超市”,每年拿出400万元推出“读书送学礼、结婚送贺礼、生病送慰礼、丧事送悼礼”制度,常态化开展温馨式服务,让全体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村党委谢家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喂,不准偷听我许愿
春 归
看图画 写一写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公主岭市:全面推行中心村党委党建新模式
“联村党委”聚合力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联村党委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