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策略

2020-01-15 12:02刘俊超
交通企业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河航运竞争力船舶

□ 刘俊超 岳 瑶

一、内河航运市场分析

1.内河航运市场主体

内河航运市场一般由货主和船东或者承运人两大货运关联主体构成,其中,江海联运是内地货物出口的一种模式,其市场主体包含货主、内河航运企业和海船公司或其代理公司。

内河航运市场环境是指影响内河航运企业完成货物运输的因素,包括了腹地经济的发展对航运的运输需求、内河航运企业之间的竞争、航道的条件以及相关的码头设施情况等。

2.内河航运市场环境

(1)内部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河航运市场开放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大量内河航运企业涌入内河航运市场。而目前内河航运货运需求远远小于内河航运运力供给,导致内河航运企业货运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内河航运市场缺乏有效管理规范,加之在运输价格和服务质量的评估上没有标准,企业以粗劣的服务进行运输,使得市场存在恶性竞争。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也导致了内河航运市场的进一步混乱。

(2)外部环境。三峡水利枢纽建成之后,改善了上游水路的运输条件和能力,加快了三峡上游的内河航运发展,通过三峡船闸的船舶数量逐渐增多,货物通过量稳步上升。随着内河航运市场不断壮大,三峡船闸的通航能力目前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2018年三峡船闸过货量达到1.44亿吨,远超其1亿吨的设计能力,且每年通过量还在增长。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对内河航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内河航运基础设施比较简单,生产水平普遍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也不高。除了长江上的几个大型港口外,大多数港口机械化、专业化程度低,尤其是干散货码头的机械化程度远远不够。

由于码头和航道基础设施不完备,加上西部地区的“渝新欧”班列的发展,内河航运企业在外部竞争上的整体实力较弱,导致货物流失,进而使得航运企业内部竞争加剧。

二、影响内河航运企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内河航运市场由内河航运企业以及其上下游行业构成,体现出了行业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同时内河航运业内企业众多,实力层次悬殊,属于较为复杂的行业,因而在分析内河航运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内河航运企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货物运输服务行业,存在两个竞争环境:一是内部竞争环境,即内河航运企业之间的竞争;二是外部竞争环境,即内河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其次,有些内河航运企业虽然企业规模较小,但不能忽视其潜在竞争力,比如,行业的适应能力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

在分析内河航运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时,应把影响因素分为显性影响因素和潜在影响因素两个大类。显性影响因素即为内河航运企业在外部层面所表现出的优于其他内河航运企业的某些能力;潜在影响因素指内河航运企业内部自身发展潜力与保持持续竞争的能力。显性影响因素和潜在影响因素两者需要有机结合,对于拥有外部竞争优势而缺乏发展潜力的内河航运企业,其竞争力是不可持续的;而拥有潜性竞争力缺乏显性竞争力优势的内河航运企业,进入市场时容易受到其他内河航运企业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适应和企业发展壮大,有机会成长为极具竞争力的内河航运企业。内河航运企业需要有机结合显性影响因素和潜在影响因素,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影响内河航运竞争力的显性因素

(1)船队规模结构。对于内河航运企业而言,经营和管理企业船队是内河航运企业的主要任务,其主要收入来源为运费收入。一般而言,内河航运企业的经营实力主要表现在船队规模上,船队规模包括货运船舶总数量、总运量和周转量等要素,内河航运企业经营实力决定其在内河航运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进而影响企业在内河航运市场上的竞争力。

内河航运企业船队的结构包括船型吨位结构、船舶年龄结构和船舶种类结构等,船队的结构越合理,内河航运企业的运输服务质量越好,也越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企业在市场里的竞争力也就越强。例如,泸州到重庆的航道水位不深,可以通过浅吃水的船舶将货物运输至重庆港换装大船,大小船舶比例适当可以更好地开展水水联运,满足客户运输需求。同时拥有专业船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运输服务质量。

(2)运输服务质量。高质量运输服务水平的提升途径有以下几种:保证货物运输准时性,保证货物运输安全性,保证货物组织稳定性,等等。例如,重庆地区的集装箱沿江运输至上海等港口出口的过程中,应确保长江上航行时间,如果比预计到达的时间晚,船舶极大概率会错过班轮时间。由于内河船舶的晚到,会产生海船的亏舱费、滞箱费、货物堆存费等高额的费用,影响运输的服务质量,增加客户的额外支出。

(3)企业品牌效应。内河航运企业的品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服务质量。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将得到更多客户的信任,进而减少揽货营销成本,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企业自身品牌。同时企业在行业内持续深耕,形成品牌文化,逐步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达到品牌竞争力提升的目的。内河航运企业的品牌效应将为企业在揽货竞争上提供巨大优势。

(4)抵抗风险能力。内河航运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企业产生亏损,这其中包括了油价的波动、国际汇率的变化、长江三峡的定期修理检查和海港拥堵等,这些风险时刻都在威胁着内河航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影响内河航运竞争力的潜在因素

(1)加快专业人才引进。人才是内河航运企业竞争的根本。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才竞争趋势日趋激烈,航运企业人才紧迫感更强烈。航运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企业整体的人员素质,引进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内河航运企业需要对企业成员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管理能力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以满足当下严峻竞争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各种形式来健全培养渠道和管理制度。

(2)提供全程运输服务。航运作为单一运输方式,受水域限制,无法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内河航运企业是整个物流运输产业链的中游产业,仅依靠单一的运输方式无法在内河航运市场中生存,需要与公路、铁路运输企业合作,开展公铁水联运,为客户提供全程运输服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3)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内河航运企业要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加快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能为内河航运企业提供更快捷和高效的经营、办公、营销方式,减少成本,优化内部结构。内河航运这个较老旧的行业急需与新生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如“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以此提升内河航运整体的水平。内河航运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很可能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创造新的商机。

三、内河航运企业存在的不足

1.运力过剩且结构不平衡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市场逐步开放以及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内河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供大于需。从船型吨位结构来看,明显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国内河船舶数量估计在25万~30万艘之间,其中80%以上是中小散户,中、小船占比过高,且船龄老、平均吨位小,运输服务质量差,运输的安全性低。从船舶种类结构来看,干散货船占比偏高,运力过剩问题严重,油船、集装箱船和特种运输船比例相对较低。

2.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内河航运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内河航运企业人员管理难度大。内河企业经营机制单调,在工作制度、员工激励等方面没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形成现代的企业模式,企业经营缺乏活力、动力和向心力。

3.市场恶性竞争情况严重

由于内河航运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一个规范的内河航运市场秩序。加之国际航运市场低迷,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内河航运企业在亏损经营,为了避免空载造成的严重损失,很多内河航运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揽货,造成了内河航运市场的混乱和恶性竞争。

4.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内河航运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仅拥有公司内部的独立操作系统,并未实现为客户提供电子化的订单服务,难以满足货主对货物进行实时跟踪的要求。

5.企业间未形成有效合作

内河航运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比较独立,企业间只存在单独的竞争关系,并未实现内河航运企业联盟,无法实现舱位共享,经常出现空载情况,导致企业处于亏本运作状态,浪费资源。

四、内河航运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措施

1.加快企业内部建设

(1)控制运输成本。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运输成本是影响内河航运企业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同时运输成本的高低也决定了内河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内河航运企业通过合理的手段方法来降低经营与运输成本,才能使自身在航运业不景气时期在市场中生存,特别是现在内河航运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企业收益惨淡的环境下,内河航运企业成本控制至关重要。通过控制内河船舶的航行速度,使船舶达到最优的航行速度,以此减少燃油的消耗,节省船舶航行的成本;根据“大船配大线”的依据,把目的地相同的货物装载到运力大的内河船舶上,减少沿途船舶挂靠的港口,降低内河航运企业的经营成本。

(2)整合内部资源。内河航运企业存在一部分设备老旧、安全系数低、构造简单的运输船舶,此类船舶不仅会对长江造成污染,也会增加航运企业的航行成本。因此,企业应淘汰落后运力,加快企业船型标准化进程。同时,内河航运企业应该在企业部门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完善企业部门职能。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招聘和储备航运专业型人才,健全企业内部的培训体系及晋升和激励制度。此外,内河航运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确立主营业务,并且进一步强化,对于亏损版块要进行重组、外包或者摒弃。

(3)优化操作系统。内河航运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内部部门间协调合作的最佳路径。通过内部操作系统优化,提高部门间的合作效率,避免企业部门间配合脱节并造成操作失误,给客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优化内部流程,简化操作,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4)塑造品牌文化。为客户提供一流的运输服务是内河航运企业服务理念。在内河航运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内河航运业日渐萎靡的情况下,内河航运企业必须树立一流的服务理念,以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提升内河航运企业自身运输服务水平。塑造内河航运企业品牌文化,在客户群体中树立良好口碑,通过客户带动客户,帮助内河航运企业更便捷地开拓货源,扩展经营范围。

2.挖掘市场潜在商机

内河航运市场潜在商机较多,内河航运企业通过成立业务拓展部门,挖掘市场潜在商机,提前进入市场并加速占领市场,以此增强企业竞争力。西部腹地经济范围广阔,间接经济腹地距离内河港口较远,内河航运企业可以通过在内地设立代理或者建立无水港的服务项目,扩大内河航运企业腹地的辐射范围。

重庆出口货物大部分需要运至上海洋山港装船,受船舶性能限制,江船不能实现直接将货物运至上海洋山港,需要通过换装穿梭巴士。目前,重庆集海航运有限责任公司瞄准该市场,通过经营太仓港到洋山港的穿梭巴士业务,为企业带来了良好收益。

3.建立航运企业联盟

内河航运企业间应加强合作,建立内河航运企业联盟,走共同化经营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优化运输成本,避免运输资源浪费而带来企业间恶性竞争,造成企业不必要亏损。另一方面,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通过舱位共享和泊位共用等,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实现航运企业联盟发展壮大,联盟中企业间优势互补,优化内河航运企业船队规模结构,推进船舶标准化建设进程,提升运输服务质量。

4.开展多式联运服务

受水域限制,内河航运无法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目前,单一的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客户运输需求,内河航运企业可以通过与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企业合作,发展多式联运,为客户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

多式联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公路在短途运输上具有灵活快速和“门到门”的优势,但其货运量小,经济运输里程为200~300公里;铁路在速度、运量和运输的距离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连续性强;内河航运在运量和成本上的优势显著,但是受航道因素影响较大。

我国长江航运水系发达,在内河货物运输过程中,可灵活利用三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展多式联运,使内河航运辐射范围由沿江地区进一步向内地延伸。

随着长江上下游货运需求增加,通过三峡船闸的船舶数量激增,导致三峡船闸积压待闸船舶较多,过闸时间较长。目前,三峡坝区核心区平均每天积压待闸船舶580艘左右,货运船舶通过三峡大坝船闸平均需要5天。而多式联运正是解决三峡船闸过闸时间较长的有效举措,对时效性要求高的货物提供了新路径,在三峡船闸上游,货物换装铁路或经疏港公路进行翻坝运输,形成三峡船闸水陆多式联运格局。

多式联运是综合型的运输模式,需要各个运输环节的密切配合,因此内河航运企业需要加强与公路企业、铁路企业之间的合作,保证货物运输的高效性、准时性以及连续性,提高运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5.搭建航运互助协会

航运互助协会是指内河航运企业自发组织形成的民间团体,旨在帮助内河航运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水平。第一,通过搭建航运互助协会,改善内河航运企业融资通道,加快内河航运企业发展,为市场中闲置资金的投资提供了选项;第二,通过搭建航运互助协会,以此为平台,构建内河航运企业资金池,可以帮助企业抵抗市场中的未知风险,加强内河航运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第三,通过搭建航运互助协会,有利于内河航运企业之间交换信息,对市场货源信息进行有效掌控,也方便客户从中得到更加完善的内河航运信息,使得供需双方信息对称,加深客户对内河航运企业的了解,逐步淘汰市场口碑劣、运输服务质量低的内河航运企业,实现优中择优,以此提升内河市场整体运输服务质量。

6.构建航运信息平台

内河航运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资金的比拼和货源的争夺,同时也是客户信息、物流信息、企业资源信息上的竞争,企业掌握的信息越多,竞争优势越发显现。

互联网技术已经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大数据发展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触角不断延伸至各行各业,内河航运企业需要去拥抱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竞争力快速提升。“互联网+内河航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内河航运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大加深客户、内河航运企业、港口、货贷、拖车公司之间的协同合作。

通过整合客户、内河航运企业、公路运输企业、铁路运输企业、港口、海关监管部门和海事监督部门的信息资源,使各方实时掌握货物运输信息,避免出现单证信息丢失、货物装卸不及时等错误,导致货物在途时间过长的情况。通过构建航运信息平台,促进各方高效协调运作,实现客户对货物运输状态的实时掌控,以此提升内河航运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猜你喜欢
内河航运竞争力船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大力发展使用绿色船舶,促进内河航运节能减排
对开发内河航运的建议
日本竞争力
内河航运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