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稳妥推进广东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01-15 13:20曾令鹏吴有昌陈家运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普通高中学分

曾令鹏 吴有昌 陈家运

从2020年秋季起,广东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确保广东普通高中课程实施顺利推进,广东省教育厅于2020年8月印发了《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紧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育人为本,整体着眼,强化指导性,充分考虑课程实施的稳定性、适切性,彰显广东特色,对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高质量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一、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与巨大变化

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公布以来,我国的普通高中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新时代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新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实施新课程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发挥好课程育人功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继承和发展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广东自2004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人才培养新要求,需要充分借鉴上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加快构建完善“五育”并举的高中课程体系,在继承中发展创新,积极稳妥、求真务实地创新推进新课程实施。三是做好与高考综合改革衔接的需要。广东作为第三批进入高考改革试点的省份,实施高中新课程有利于与高考综合改革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课程、教材、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巨大变化,否则,课程实施与推进将面临动力缺失的困境。一是《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类别与设置等方面均有新的提法。二是各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和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基于学科本质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学业质量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三是明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和提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19年4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3+1+2”模式和再选科目实行等级赋分;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層”“四翼”三部分内容构成。可以说,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课程实施将举步维艰。

二、系统理解《实施方案》的四项基本原则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育人为本、稳妥推进、整体设计和创新实施。这四项基本原则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作为广东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实施的基础。一是育人为本反映课程实施的根本任务,实施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强化铸魂育人。二是稳妥推进反映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根据各地基础保障条件情况、教育发展水平和多维改革并行推进的难度。三是整体设计反映课程实施的体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思考与把握。把握好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把握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握好课程实施方案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课程方案的各种要素,对内容安排和体系开展整体设计,强调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注重广东实际与广东特色。四是创新实施反映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思路和策略。由于广东不同地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创新教育教学和教研方式,注重教育教学效果,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才能够早日实现。

三、全面理解《实施方案》的课程安排

课程教材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承载的党的教育方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要在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实施方案》,理解新理念新要求,把握新变化,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科学合理安排。

1. 理解课程方案新理念新变化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及配套学科课程标准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强调基于情境与问题导向的单元整体性教学设计;强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评价尤其是学业质量评价。与2017年版相比,《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内容方面有一些明显变化,一是明确提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为校本课程;二是必修课程增设劳动科目;三是外语语种在英语、日语和俄语的基础上,增加了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2. 理解《实施方案》课程安排及要求

普通高中开设课程类别及科目。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高中毕业学分要求。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三年中获得88个必修学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获得不少于42学分(其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科目应修满上限学分;对于不选考的科目,鼓励学生结合兴趣爱好选修部分模块),在选修课程(含各科目选修模块、专题教育)中获得不少于14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课程总体安排。根据科目设置、学科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学习难度分布等方面科学合理安排课程。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在高一学年完成必修学分(其中,外语在四分之三学年内完成必修学分),思想政治、物理学科到高二上学期完成必修学分。从满足学生选择性的角度出发,外语课程安排涵盖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各学科在完成必修学分后开始开设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以上两类课程,在满足毕业要求学分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灵活安排。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可分别、也可并行或交叉开设,建议安排在高一或高二开设,也可跨年级开设。艺术可与音乐、美术相互代替,具体开设科目由学校自主确定。生涯规划、研学实践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课程统筹实施。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总体原则是按照学分安排课时。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须按上述课程安排开足周规定课时,选修课程由学校自主安排课时。技术(包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在满足相应学分的前提下,由各地市或学校自主安排授课时段及对应学时。研究性学习可按平均每周1课时的课时量,分散或集中安排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选修课程可以在各学期适当分散安排,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安排。各学校要确保高二全学年和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每个学生每周至少有2个课时的选修课程学习时间,其中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不少于1课时。

四、明确各方责任,创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

课程、教学、评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为此,普通高中课程实施必须系统推进,要落实课程实施的主体责任,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统筹各方力量,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实施。

1. 做好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

要做好课程实施的顶层设计,加强高中课程实施监督。要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各学科要制定教学指导意见。制定省级课程实施监测方案,落实国家关于课程实施监测的工作安排,加强课程实施监管,严禁挤课占课。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积极建立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要建立健全学分认定与管理制度。要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省级培训,确保培训的实效性。要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实施新课程的年级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人员培养培训,开展命题质量评估,确保考试命题方向、内容和难度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要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新教材使用的新背景,聚焦育人方式改革主题,遴选建设一批省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课程创新基地、校本教研基地、精品选修课程,实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成果,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

2. 做好市级层面的统筹指导工作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高中课程实施。要成立普通高中課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要依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制定市级课程实施监测方案,将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状况纳入教育督导工作,配合省级部门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学校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要根据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科学核定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配齐配足专任教师,特别要满足选课走班教学、学生发展指导等方面的师资需要。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学分认定的指导与管理。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用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学生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

3. 积极发挥教研专业支撑作用

各地教研部门要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落实教研主要任务,创新教研实践样态,构建教研开放合作新格局。要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市、县(区)培训,确保培训的实效性。教研员要紧紧围绕普通高中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发现、挖掘、总结、提升、推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做法、经验,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专业支撑。

4. 积极发挥学校主体作用

学校要因校制宜,全方位实施课程。要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学校应依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认真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切实保障课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要加大课程资源整合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研学实践、广东地方综合课程等课程资源优化整合。学校要统筹考虑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学生发展需要,以及高校专业录取要求,科学合理开设选课组合,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需求。学校要制定学生修习的学分认定的方案和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学分认定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修习的课时、学习表现,并达到课程标准或相关文件的要求。要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校级培训,确保培训的实效性。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分析与学情分析,推进精准教学、精准辅导,运用AR、VR等技术优化教学情境,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人与资源的无缝衔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教学新生态。开好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编制学生选课指南,引导学生科学选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教师配置、班级编排、学生管理、设施配备等方面的统筹力度,避免结构性缺编和课程教学资源的缺失,逐步形成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教学组织运行机制。

5. 积极发挥教师创新实施作用

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课程观、教材观、评价观,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在教研机构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资源与应用。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普通高中学分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学分美食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