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2020-01-15 08:28苏景华
新长征 2020年1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攻坚

苏景华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汪清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档内贫困人口10080户16932人,已累计减贫9878户16614人,剩余贫困人口202户31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2%,计划2019年脱贫摘帽,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绘制“路线图”:明确优先序列,一步一个脚印攻坚突破。严格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按照国家和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具体部署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摘帽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上下贯通、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成立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统筹安排调度,形成“县级领导+帮扶部门+乡镇+驻村干部+村三委”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系统完备、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汪清县“十三五”脱贫攻坚综合发展规划(2018-2020年)》《汪清县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20-2035年)》《村级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收益分配、危房改造等政策类、指导性文件141个,形成“1+N”政策支撑体系,提前谋划建立脱贫退出长效机制。建立多元筹资、管用并举的投入体系。统筹整合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兼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等投入、同步推进。简化资金审批程序,加快资金拨付和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期达产达效。

建设“蓄水池”:培育多项产业,广开门路持久稳定增收。汪清县坚持开发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累计投入19.17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361个,为贫困人口按期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投入扶贫资金2.59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6亿元,实施黑木耳产业项目109个,建设标准化菌包厂53个,全县黑木耳种植户达到6719户13805人,近3万人从事木耳相关产业。2019年7月,汪清县成功举办“2019中国·汪清黑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汪清黑木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巩固发展黄牛产业。引进总投资6.4亿元的澎派黄牛养殖一体化项目,积极推进黄牛集中饲养育肥,有效解决因国家虎豹公园禁止放牧导致的产业萎缩、养殖户收入减少问题。发展壮大光伏产业。投资10.15亿元,建成全省单体最大的13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可提供扶贫收益1500万元,可持续受益20年。培育发展电商产业。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和4个镇级、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汪清扶贫馆。创新发展传统产业。针对主要依靠土地资源、传统种植业发展的河谷平原区产粮大镇,依托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积极推广土地代耕代收代种,规模化经营土地2600公顷。

打好“组合拳”:强化基础设施,夯实农村发展基础。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行路难、住房难、吃水难等民生问题,累计投入资金10.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99个,全力解决制约贫困退出的突出问题。完善乡村道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道路257公里,改造危桥22座,实施农村破损道路改造工程69个,所有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客运班车通车率达到100%。保障住房安全。将农村四类优抚人群及低于贫困人口收入1.5倍的边缘户全部纳入危房改造范围,改造危房4495户,建设联体式脱贫公寓226户,贫困群众全部住上安全房。确保饮水安全。投入2.67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248处,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所有行政村水量水质全部达标。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农耕路桥、排洪沟渠、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改造农村旱厕5816个,启动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4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提升公共服务。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20个,宽带网络、通讯设施、广播电视“三网”实现全覆盖,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浇灌“幸福泉”:强化政策落实,筑牢民生保障防线。坚持因人因户施策,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贫困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教育扶贫方面,全面落实“六免十补一保障”资助政策,推行“123+1”关爱工程,构建贫困学生各阶段政策资助体系,全县所有适龄贫困学生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健康扶贫方面,新建改造村卫生室143个,配齐合格村医和药品设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四道防线”基础上,设立“一事一议”救助资金“第五道防线”,对突发重大疾病贫困户给予一次性特困救助,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2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2人。就业扶贫方面,积极开展靶向型、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人口972人,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60人,回引返乡创业人员1606人。争取生态护林员岗位1048个,利用扶贫收益设置贫困户公益岗位2028个并全部安排上岗,有效保证了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长期有事做、稳定能增收。兜底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一张网”养老保险等各项扶贫政策,10127名贫困人口享受“一张网”养老保险,30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疗或落实帮扶措施。

展开“合围势”:突出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强大合力。强化党建促脱贫。建立驻村帮扶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党委和9个党支部,实施“1+9+N”组织管理模式,统筹加强驻村干部管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县级领导包镇联村扶户,乡镇部门包村扶户,149个单位602名干部下沉、分块包片、驻村帮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开辟“基层组织+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集体经营、整体发包、合作经营等模式經营,改变过去村集体经营项目不稳定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安排专项扶持资金,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盘活有效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高。强化协作共建。扎实开展中央定点帮扶工作,国家发改委各级领导赴汪清县调研290人次,36名干部先后挂职帮扶工作,累计支持资金11.5亿元,实施项目120个。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召开高层联席会议,干部人才互派交流、结对帮扶,到位援建资金1.4亿元、实施项目36个。强化社会扶贫。全县6570名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扶贫服务,社会扶贫网注册用户达到3.3万人。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扶贫故事》,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工分超市、星级评定、评选脱贫光荣户、第一书记代言、美丽乡村评比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

(作者:中共延边州委常委、汪清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攻坚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
隐形贫困人口
词汇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攻坚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印度贫困妇女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