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更新规划探究

2020-01-16 03:53滕诚悦施华勇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规划环境

滕诚悦,施华勇

(1.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有必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做好规划。传统规划侧重于城市功能设计以及建筑和道路的布局,忽视了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和深入实施,有必要将这一概念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南,逐渐提高规划水平,指导城市建设更好地进行,推动城市进步与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虽然就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达成全球共识并不容易!1989年,布伦特兰报告中提出的概念广泛接受,并得到了最普遍的认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发展应该基于生态可持续性、社会正义和人民积极参与作为发展决策的基础。它的目标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保护现有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其免受对后代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威胁。这种发展观更好地将直接利益与长期利益,地方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经济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当今和后世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以及环境与发展的结合。

3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

3.1 城市更新理念

城市更新是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阻碍城市化进程的障碍部分有计划的重建,使城市保持发展活力。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概念,有目的地为城市中不适合现代城市生活的地区进行必要的重建活动。从小社区到大城市,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进行合理调整,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美丽的城市景观,属于城市更新。

3.2 城市更新起源

3.2.1 西方城市更新起源

“城市更新”的概念起源于1949年的“美国住宅法”。城市再开发的重建项目以拆迁和重建市区为目标,并得到联邦政府补贴计划的三分之二的补助。除了几个城市在应对城市重建方面取得的成就外,大多数城市都因为涉及众多部门而不敢急于尝试。因此,美国实施城市改革的政策已经逐步放弃了市中心的拆迁和重建,并以社区为目标政策。

针对社区的城市更新政策旨在解决住房政策以应对市民对住房的需求,并正式使用1954年“住宅法”中的城市更新一词。其主要内容是对城市贫民窟和颓废区域进行住宅改造工作,作为整体住宅计划的一部分。它的意义比城市发展更积极和全面。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增加了社会和经济困难要素的考虑,如“社区改善”,“示范城市”和“城市发展规划”。但是,基本上它仍然是贫民窟清除的延伸。此外,由于美国的城市更新和发展来自消除贫民窟,因此手段主要以拆迁和重建,整体恢复和保护。

1858年8月,在荷兰举行的城市更新研讨会,阐述了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对他们居住的环境或旅游,购物,娱乐和其他生活活动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对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开展优化、美化、维修和翻新,需要改善环境,如街道、公园、绿地和贫民区。人们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城市寄予厚望。因此,城市更新可以定义为通过大量维护,整建和拆除来对城市土地进行经济和合理的再利用。加强城市功能,增强社会福祉,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也就是说,重建市中心丑陋的建筑物、重新安置贫民窟、保护历史遗迹、营造美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3.2.2 中国城市更新的起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城市发展仍处于城市化的摸索阶段。历史上我国曾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基础严重薄弱,全球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几乎没有推动作用。解放后,中国长期实施传统的规划体系,老城区仍然体现出封闭的城市结构特征。因此,中国城市更新和发展过程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在解放初期,传统上的古城、老城以及在历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城市出现了衰落的局面,如西安。特别是在此类城市中长期居住的原住民聚集地,环境状况非常糟糕。治理城市环境和改善生活条件成为当时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国民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解决了旧社会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国家财政资源有限,城市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一些新的城市工业区的生产和建设,旧城没有得到很好的重建,而且工业建设也太快了。城市规模无序扩大,人口快速膨胀,新建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未能及时增加,原有的设施住房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加重了老城区的负担,造成城市住房短期内紧缺,市政设施容量过剩和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导致了旧城加速衰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外资的引入,旧城改造和发展得到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推动。改造模式从过去的单一“旧房改造”和“旧区改造”转变为改造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4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国内城市更新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

4.1 城市更新理论研究

4.1.1 有机更新理论

从城市更新的继承和创新出发,提出了“有机更新”的理论概念。有机更新是将整个城市视为人体。所谓的“有机更新”是指不适合城市发展的部分和地区的转型和规划,采用适当的规模,依据改造的目标和内容,正确处理当前与未来的关系,规划设计质量逐步提高,规划发展的完整性逐渐改善。城市功能的有机更新不会在短时间内转变和重建。通过这种有序的更新活动,城市将处于更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状态。4.1.2 系统更新理论

1999年,吴明伟教授和杨建强教授提出,鉴于城市发展的特殊背景和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中国的城市更新应该采取全面和系统的更新路径。他们指出,“现阶段中国旧城更新的特点存在很多矛盾。传统的物质规划难以承担这一责任, 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更广泛目标,更丰富内容和更灵活实施的规划系统。全面研究旧城,制定旧城改造的系统规划方案。”吴明伟教授认为,城市更新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城市功能结构的整体协调,营造美好而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在这个层次结构中要实现的目标是不同的,它们大多是不兼容的目标。我们将在城市更新中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水平的目标,并获得最佳计划。

4.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部分学者提出了基于特定地区城市更新实践的最新理论,到本世纪,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确切地说,可持续发展理论并非国内学者提出,但自引入以来,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城市更新的理论基础。中国的“21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的指导原则。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新概念。同时,要注重城市质量的提高,包括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城市功能结构,提高城市精神。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许多方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未来中国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有举足轻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4.2 国内城市更新理论实践分析

上海旧住宅区改造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浦西旧住宅改造应与浦东新区住宅建设相结合;浦西旧区改造应与移民安置相结合,降低旧区人口密度,改善居住环境;老式棚户的有条件改造必须与房地产开发和管理、土地租赁和土地租赁开发相结合,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和滚动积累机制,为棚户改造积累资金。上海近期规划住房建设的战略方向主要是:以开发新区为主,重点开发浦东;积极实施旧区改造,降低人口,减少密度,改善环境。动员人口稠密的旧区居民搬到新区。上海旧居住区改造的三种模式:

①城市中心区或繁华的商业活动中心地区的棚户,异地安置,腾出建设用地用于商业开发或高级商品住宅,以获取土地级差效益。

②一般地区的棚户,应按规定的容积率进行改造,提升住宅品质和居住环境,保留原有用地性质。

③旧区内剩余部分建设用地用于公共服务设施或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和汽车、自行车和停车场,或增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改善环境质量、健全城市功能。

5 结语

可持续城市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发展是本世纪的主要挑战之一。将可持续社会发展的概念与规划政策和专业实践相结合是一项巨大挑战。简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城市规划有积极影响,应该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这一概念的重要作用。根据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规划水平,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规划环境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环境
规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