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区氛围的探究

2020-01-16 03:53李曌凡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1期
关键词:街巷空间建筑

李曌凡

(桂林理工大学)

1 引言

虽然当今国家注重对古街区的保护,但很多古街区没有自己的风格,都是千篇一律的画面。鲜红的墙面、灰黑的坡屋顶、沿街的装饰品及衣物的销售店铺,让游客和居民产生视觉疲劳。在古街区的设计时,设计师的思维往往注重古街区的商业功能,而缺乏了其中的感观研究。有的古街区简单地涂刷建筑墙面,翻新道路,增建游客服务设施。

2 氛围的概况

氛围,包含于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理性逻辑的设计语言可以隐喻出氛围,但却难以分析构成的规律和要素。氛围,无法用理性的逻辑进行推导演绎。

在古街区的设计中,氛围的缺失就如同灵魂的缺失,其原因在于人们都过于注重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否认唯心主义。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注重效率,忽略对周围事物的品味。还有,设计师教条地引用了精神—肉体二元论的错误,将古街区看成物质,而非灵魂。

3 氛围的特征

3.1 氛围的不具象性

氛围是广泛弥漫的,没有具体的空间形态,也不是具体的空间现象。没有数据化的坐标、方位、形状,没有可测量的边界和尺寸。氛围的形成没有明确的边界包围,氛围虽然萦绕在某一场所内,但它本身却没有场所性。氛围萦绕在空间现象中,如同在一个舞台上,同一位演员,表达不同的舞蹈形式,再配以不同的音乐节奏,让人体验到悲哀、肃穆、欢乐等不同的感情氛围。氛围并非是舞台、演员、舞蹈等,而是他们在一起的集合交接才让人体验到的。

3.2 氛围的感知性

在同一时空内,当主体和客体的连接时,才会产生氛围。氛围,并非主体的形态,也并非客体的特质。只能在特定的情景下,客体的属性被主体所关注时,主体通过自身的感知,建构它的结构和内容。氛围通过主体的感知而存在的,且氛围不是由单一地通过触觉、视觉等而被感知到,是身体所有感知经验的综合体。

3.3 氛围的整体性

整体由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地构成。氛围不从局部感知,而是从整体出发,才能获得感受 。小孩的嬉闹声、商铺的背景音乐、朋友的交谈声、 路面的脚步声、车辆引擎的轰鸣声构成了整条街道熙熙攘攘的氛围,如果行人只关注其中某个局部时,并不能感受到强烈喧闹的氛围。氛围的产生,不是由个体产生,而是由整体才能产生。

3.4 氛围的地域性

任何空间都有自身的地理位置,每个位置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的特征。在此地点的构筑物的氛围,带有了地域性。地域性体现了此构筑物氛围独特的精神象征。自然人文条件是氛围设计生长的根脉,离开了特定的环境,氛围设计就变成无根之木,无水之池。

3.5 氛围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氛围设计的特征之一,氛围总能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乡村小镇中,建筑的风格和山水的环境,总会引起思乡的氛围,引起思乡的情绪。情绪不具有逻辑性,氛围总会带给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触动内心的波动。

3.6 氛围的先前性

“我走进建筑,在一转眼的功夫,对它就有了感受”,“我们通过敏锐的情感来体验氛围—这种体验形式起作用时,快得难以置信,而这显然正是我们人类需要的生存之道”[1]。当人们进入到一个环境内部时,氛围总能最先被人感知。人们并不会刻意体验,也不会刻意分析环境内各要素的形态、气味以及它们之间的组成连接方式。氛围这一抽象的事物总能带给人第一印象,来决定我们对这一事物的评价。在第一时间段内,氛围的强弱、类型,已经决定人们对设计的喜好程度,是否愿意驻足停留,感知、观察、分析这一场所的细节。

4 构建古街区氛围的原则

4.1 回归生活化

古街区的保护修缮,并非只看作一项工程,它应该引导人们回归体验古时的生活,找到曾经的历史感,体味这条街区曾有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的空间交往方式,找寻曾经的历史文化积淀。现象学的出现给设计界植入了新鲜感,但渐渐地,人们开始认为现象学对设计的指导是谬论。此观点并非正确,如果设计创作,完全根据某种理论就可得出成果,就剥去了设计的感观意义,而陷入到技术的领域,形成呆板单一的创作。古街区不应该是独立于设计师的认识对象,它应该处于“回归生活”的设计。

4.2 从整体出发

在古街区的修缮和保护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将整体划分为部分,精细地观察和设计各个构件的细节。而在氛围的设计之初时,如果不从整体出发,而是孤立局限地刻画某些要素,难以产生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历史文化街区氛围之中,植物有植物的格局,建筑有建筑的格局,道路有道路的格局。如果想有机地和谐统一,以达到对某种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每个要素是否有联系性、共通性。大到建筑单体,小到石板,都应形成有机统一体,为同一氛围目标而共同发挥自己的作用。单体若将自身置于环境之外,无法形成某一氛围,当若干元素相互烘托相互陪衬时,氛围才会悄然而至。

5 古街区氛围的设计方法

5.1 建筑本体

建筑是古街区构成的基础单元体,与其说它们逐一以形似而又有区别的姿态矗立在文化街区,不如说建筑的组合和存在形成了整条街道的形态趋势、框架结构。它是整条街的主体,也是围墙。局部环境中建筑的组合方式也丰富了街区的空间层次,建筑的框架、风格、空间也将观赏者引入到氛围中。在对古街巷进行设计时,建筑得采用修旧如旧的措施,建筑风格保持一致,突出整体性。比如周庄的后港街区的民居采用了江南古典风格,对旧有的民居进行保护,修旧如旧。建筑都是合院式的,楼层大多为两层或一层,结构大多采用抬梁与穿斗结合的方式,厅堂式格局,天井组合方式。当人们从建筑门前穿过时,总会被建筑内的古朴气息而吸引。

5.2 植物空间

植物是构成古街区的唯一生命体,它的季相性赋予它带给人们环境感知的多变性。在对古街区的修建保护时,留意到种植植物的种类,它们的花期和散发的香味。在不同季节,街区的植物所呈现的不同色彩和不同的香味,给人不同的感受。而植物的形状、植物与建筑的距离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比如南锣古巷的每个四合院的门前几乎会有一颗大树,在与周围灰色调墙体的搭配时,夏天让人感到绿意黯然,清新雅致,冬天树木凋零后,让人感到沧桑冷寂。

5.3 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物质进入人视野的第一特征,会传递给人情绪,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和氛围。色彩包括明度、纯度、亮度等。红黄色系会产生温馨的氛围,缩短物体与人的距离感。蓝色系增长人与物体的距离感,给人冰凉清爽的氛围。纯度高的色彩鲜艳、活泼,凸显物体,纯度低的色彩含蓄雅致。在对古街巷的设计时,不可能只是单色系,是多种颜色的搭配、组合,在对建筑、道路、小品设施的颜色的选择时,让颜色能相互衬托相互凸显,色彩运用于环境中,讲究秩序,有自身的规律,注重色彩的统一协调,有时为了凸显特殊区域,可以使用对比色。比如桂林的东西巷,色彩协调统一,用青瓦铺在建筑屋面上,山墙采用蓝灰色的砖块垒砌,门、柱使用深红色,而周围的公共设施用品的色彩也来自于这些颜色,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古朴氛围。

5.4 材料的选择

材质的表达,可以将古街区的要素从多方面细化,从更深入的层面上激发出深刻的内涵。材料会因其原本自然属性中的要素和后期的被改造,表现出不同的质感、肌理、光感等。皮革让人感到雅致细腻,玻璃让人感到轻盈、活泼、烂漫,混凝土让人感到厚重,有质量感。材料的组合有统一性和对比性之分,统一性的组合协调、注重整体性,采用相似的材料,注重搭配,对比性的材料组合,显得活泼、生动。古街区中所使用的材料组合应该是协调统一的,最好使用柔和的木材作建筑的材料,显得古朴,路面采用坑坑洼洼的青石板,显得雅致。例如阳朔西街的材质组合是协调统一的,柔和的木材配上石灰白墙,坑坑洼洼的青石板,红色的纸质灯笼,显出古朴雅致的氛围。

5.5 街巷空间

街巷的空间对于游客有强大的感染力,街巷规则,直线型的空间,带给人明朗、简洁的体验。曲折型的街道空间,显得生动活泼。街道宽广的尺度让人的视线往水平方向扩展,带给人明朗、宽广的氛围;街道狭窄的尺度,会让人体会婉约、细柔。每种空间都有各自的特点。古街区的街巷空间应该具有多层次性,以某种街巷空间为主体,穿插着不同特点的街巷空间,还以适当的尺度,营造让人惬意的游走感受。正如北京的南锣鼓巷区域是棋盘式的空间格局,南锣鼓巷为主道,宽度约为6米,让人感到明朗开阔,周围穿插着宽度约为3米的雨儿胡同、帽儿胡同、小菊儿胡同等小胡同,这些胡同让人产生亲切、舒适的感觉。南锣鼓巷边的房屋并非齐排式的,有的房屋往里收缩约1米,留出小空间,供人驻足或停留休息,丰富了空间感受。

5.6 声景的运用

整条街道犹如巨大的乐器,将声音汇聚,又将它们传送。声音是一种压力波,能被人感知,能与人的情绪产生互动。没有一个容纳体是沉寂的,即使没有生物体在此存在,也会有风声、雨声等。飞机场内,飞机滑翔的声音,带给人们登上旅途的氛围。听到厨房的操作间里的工具碰撞声,就会将人带入即将享受美味佳肴的氛围。古街区的氛围营造中,找到适合它意境的声音元素。比如苏州市的平江路上,总能听到古民居里传来的细柔评弹声,它是苏州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音调抑扬顿挫、轻柔舒缓,将游人、居民带入古时候的苏州氛围。

5.7 自然景象的搭配

设计时,应该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它是大自然赠送给设计师的礼物。天空、山、河流、海洋、光影等是构筑物的修饰物。只要对其加以运用,不但可以体现美感,还带给人们不同的氛围。深红的墙配上白色的雪,营造优雅高贵的氛围,高耸的建筑在巍巍雪山的装饰下,烘托出神秘严肃的氛围。在沙溪古镇的主道边上有流动的小溪,让游客感到轻松、活泼。雨季时节,小雨淅淅沥沥,将青石板路打湿,在街上行走,雨中的街道让人感到静谧清新。

6 结语

设计师在考虑到设计古街区的实用功能外,应该从人的感观体验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氛围的设计。古街区,并非只是一个个豪无灵魂的空壳矗立于街道。游客和居民喜欢在古街道的氛围中寻找与古代场景的连接,寻找精神的触动,与时空对话。设计师应该从整体出发,从生活化的角度探索氛围的烘托,把握住在古街区中的建筑、植物、色彩、材料、街巷空间的选择,以及对声景和自然景象的运用。

猜你喜欢
街巷空间建筑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边走边唱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雨中的街巷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