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的应用分析

2020-01-17 14:10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符合率螺旋腹部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内容提要:目的:针对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急腹症影像诊断的意义。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扫描,然后通过重建技术实施相关工作的开展及处理,临床诊断需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的病情为诊断出发点,采取符合病情的扫描方法,观察其患者诊断结果。结果: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与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影像诊断结果高度接近。结论:临床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影像诊断,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能够有效掌握患者病症情况。

近年来,临床治疗过程中急腹症患者不断增多,患者发病率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急腹症主要为患者盆腔、腹腔及腹膜后脏器、组织发生的病变,产生的异常现象,进而造成患者出现以腹部为主要病变特征的疾病。急腹症患者会根据病情的发展产生不同情况的临床症状,其中主要表现为溃疡病急性穿孔及急性阑尾炎等病症。该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一旦病情严重,会导致肠梗阻甚至腹部出血等情况,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较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未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开展相关治疗,会大程度加重患者病情,直接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当前,临床针对急腹症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通常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影像诊断[1]。因此,本文将主要对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前往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男患者54例,女患者36例;年龄18~76岁,平均(48.65±4.34)岁;体重38~76kg,平均(57.49±7.57)Kg。患者入院原因:25例发热患者,28例腹泻患者,37例恶心呕吐患者;患者腹部疼痛表现为:22例腹部隐痛患者,24例腹部剧痛患者,24例绞痛患者,20例钝痛患者。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确诊患者,麻药无过敏现象,临床表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器官功能严重衰竭患者,感染严重性患者,精神障碍及语言表达障碍等患者。患者均清楚此次实验研究目的,自愿加入其实验探究。所有患者所具有的一般资料相关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数据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扫描,然后通过重建技术实施相关工作的开展及处理,临床诊断需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的病情为诊断出发点,采取符合病情的扫描方法,对于疑似炎症或结石患者,需对患者开展全面平扫方法;对于疑似血管栓塞、主动脉瘤以及腹部肿瘤患者,需对患者开展增强CT扫描;针对疑似消化道占位患者,在开展扫描前,要给予造影剂。将患者处于仰卧位,然后对平扫或是增加CT扫描对患者的整个腹部,并合理设置扫描仪器的相关参数,电压为120kV,电流设置为280mA左右,扫描层距为5mm,层厚设置为5mm,重建层厚设置为1.25mm。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患者需要增强CT扫描,要给予患者非离子对比剂,为300mg/mL的碘海醇,剂量保持在1.5mL/Kg,使用高压注射器,速度控制在3.5mL/s左右,选择患者肘静脉进行注射,静脉期为对比剂注入50~60s,动脉期为25s后。所有数据上传到医生工作站,对患者病变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进行全面观察,然后利用最小密度、常规轴位摄影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拍照,做好相关记录[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情况;观察患者多排螺旋CT技术影像诊断结果情况;观察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情况使用χ2计算,当P<0.05时,其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情况

90例急腹症患者经临床病理进行检查,其结果表现为41例炎性病变患者,26例梗阻性病变患者,17例出血性病变患者,6例缺血性病变患者。

2.2 患者多排螺旋CT技术影像诊断结果情况

90例患者接受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其结果表现为39例炎性病变患者,24例梗阻性病变患者,17例出血性病变患者,5例缺血性病变患者。

2.3 病理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情况

炎性病变诊断符合率95.12%(39/41),梗阻性病变符合率92.31%(24/26),出血性病变符合率100%(17/17),缺血性病变符合率83.33%(5/6)。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在针对急腹症患者开展诊断过程中,导致急腹症的病发因素较多,因此会使急腹症表现多样化的临床类型,但是该疾病所具备的临床症状并不存在显著的特异性,其中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以往针对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临床通常对患者进行问诊、X射线片检查以及对患者进行体检等,即便可以对急腹症患者的病因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但是无法掌握急腹症患者病情发展程度以及病变位置,进而无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准确的依据。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工作原理则是采取数学领域中的逐次近似法,对扫描到的有关影像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释,例如现存在一个原始图像,便能够利用迭代法更深层次的将理论与实际投影值开展对比,根据最优原则,选择出最恰当的影像值,从而便能获取清晰、无伪影、无噪声的图像。当前,由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排螺旋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包括头颈部及胸部CT,心血管、灌注扫描等。使用CT诊断过程中,可以有效掌握患者损伤部位,对患者肺底区域、两侧膈顶、双肾下、耻骨位置等进行扫描[4]。

急腹症是由于腹腔内、盆腔组织与患者腹膜、脏器出现急性病理变化,从而以腹痛为主出现的临床症状,并且伴随全身反应的综合症状,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是急诊进行处理,一旦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严重会导致休克、大量出血等情况。因此,针对该种情况,必须要具备高效、快速的诊断方法,从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本次实验研究中,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炎性病变诊断符合率95.12%(39/41),梗阻性病变符合率92.31%(24/26),出血性病变符合率100%(17/17),缺血性病变符合率83.33%(5/6)。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临床诊断急腹症患者的重要意义。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具备薄层厚处理能力,速度极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全腹扫描,并在扫描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腹部微小的病灶,另外增强扫描能够立体、直观的观察患者病变周围血流及组织情况,从而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且,该技术具有MPR、MIP功能,能够有效发现腹部较为隐蔽位置的微小病灶,能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病变周围组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方案[5]。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影像诊断,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能够有效掌握患者病症情况,及时发现隐蔽及微小病灶,清楚观察患者腹部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猜你喜欢
符合率螺旋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奇妙的螺旋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