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2020-01-17 14:33欧阳景春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黑陶水土样态

欧阳景春,王 乐

(绥化学院 a.艺术设计学院;b.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0 引言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时起,陶制品便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陶制品也从朴素的功能性用具不断演变成为今日的艺术臻品。黑陶从陪伴人类的衣食生活到供给人类的精神娱乐,从默默无声到闻名遐迩,黑陶用自身的原料、工艺、装饰向人类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和历史。因地域不同,黑陶的原料与成品艺术样态、品貌皆有不同,加之各地风俗各异,黑陶又展现出了多变的特质。黑陶以其自身特质为人类的思想修为打开了同质性的进步窗口,也为民族的文化建设、文明积淀、文化传承提供了又一丰盛的样本。在高校的黑陶教学中,既要把握黑陶的制作原料、制作工艺、装饰工艺等客观知识及历代积累的经验知识,同时也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对黑陶承载与传承的文化结晶、文明使命加以研究。

1 对黑陶制作原料认知的传承教育

要想理解黑陶的文化渊源和文明承载,就要对黑陶的制作工艺、制作过程、制作要素等进行基本了解,在三者之中,黑陶的制作原料是基础中的基础。不同的工艺对原料有不同的要求,原料也决定了工艺的特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在多方面依据水土的特质来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活和风格各异的创造。对黑陶制作原料的研究传承并不仅仅是对土质的理解,而是要对土质的处理、利用、深加工与创造进行研究,这其中不仅包含着人类对土质的理解与把握,还包含着对风、火、水等要素的理解以及对土质的融合创造。人类的基本生产技能即人类的文明起源中蕴藏着的最初、最朴实的文明,而其中往往也蕴藏着人对天、地、自然万物的基本领悟与理解,因此,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开展对黑陶原料的运用研究。可通过黑陶制品的不同样态、品貌来掌握原料的具体运用,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清楚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

2 对黑陶制作工艺认知的传承教育

青山不改旧颜色,万古而同,绿水不变其本性,世世相随,唯有人面不知何处去,代代人才各不同。即便沧海桑田变化了水土的模样,不变的却是水土的本质。因此,人类在研究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发展变迁时,水土便成为了返璞归真、追溯前朝的重要依据。比起对原料的研究传承而言,制作工艺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则更难、更复杂,工艺唯有以人传人的途径才得稳妥保存。虽然一门工艺也可以形成书文典籍加以记录,甚至可以形成影像资料,但在同一个依据指导下,一百个人做出的黑陶仍然会呈现出一百个样态,这其中的细节与处理都会对成品的样态产生直接影响。在制作黑陶的过程中,火候的把握、入窑出窑的步骤、节奏与时间、制作胚胎时的手法等都在影响着黑陶的成品样态。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工艺作用,了解黑陶的特点与欣赏价值,还要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黑陶工艺的发展变化,清楚匠人、水土、工艺在不断因人而异、因地域而异而进行着对黑陶文化的传承。

黑陶的制作工艺并不在于恢复原来的工艺,而是在理解工艺制作之妙的基础上以新时代的人文精神进行传承、解读与创造,使黑陶制作工艺各有妙法,各有所得、各有所传。在高校的黑陶教育中,对其工艺的传承理解更是对各方各门精神文明的理解与传承,既要在教育中传递出对当时制作工艺思想、制作手法的理解,更要从教育中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对黑陶制作工艺产生新的理解与领悟,突破时代性的限制,对固有的制作工艺拥有新的认知,完成新时代精神领悟与精神文明的注入使命。

3 对黑陶装饰艺术认知的传承教育

装饰比工艺更能体现出人类思想的差异与思想特点。在原始社会时期,黑陶的装饰主要体现出了不同部落的图腾信仰等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黑陶的装饰也越来越丰富,地域差异对黑陶的装饰影响更为深刻与广泛。例如,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的黑陶纹饰是用贝壳或卵石做工具,并在半干的陶坯体表面进行砑光而形成的。云南中甸的黑陶酥油壶是把破碎的瓷器按照纹饰样式打成形状规则的瓷片,然后再把这些瓷片镶嵌到坯体上,通过瓷片的黑白对比来达到装饰的效果。山东德州一些厂家生产的黑陶采用硬刻的方法来诠释纹饰设计思想,景泰蓝的掐丝工艺也被恰当运用到黑陶的表面,丰富了纹饰的方法和工艺精神。绥棱的现代黑陶的装饰则是采用刻花和镂雕来完成的,其镂空透雕技术在众多陶装饰技术中更技高一筹。

4 结语

黑陶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门类,从物质方面来看,是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从精神文明层面来看,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艺术臻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从起源方面来看,诉说着远古人类的历史,传递着远古人类为了生产生活而努力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的思考与崇敬。因此,在高校的黑陶传承教育中,不但要对黑陶的原料、工艺、装饰等诸多方面进行知识教育,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文明起源样态,领悟黑陶传承下来的精神文明,使学生既拥有对人类文明起源与演进的认识,同时也唤醒对文明传承的使命感以及对黑陶文化的再认知、再创造。

云南某露天采场属大型露天矿山,是一个生产多年的老矿山,具有剥采比大、剥离岩石量大、边坡高差大等特点,加上多年以来重采矿、轻剥离,造成矿山剥离欠账严重,工作面分散且落差较大,矿山开拓运输复杂。矿岩石运输均采用公路—汽车运输开拓,车辆拥挤,安全隐患较大。排土场设置较远,矿山岩石运输成本较高,按矿山目前外包承包价计算,排土场6.3 km的平均运距,每立方岩石采剥成本需要37.8元,其中运费就占到了25.20元左右,占采剥成本的66.7%,明显不合理。

猜你喜欢
黑陶水土样态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现代黑陶艺术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沁阳黑陶发展三建议——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是强大动力
神农耕而作陶 黑陶高平之地的温度与硬度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故乡的水土..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